新形势下高校教师教学路径

更新时间:2024-04-1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3315 浏览:107092

摘 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以及新一轮的高校教学本科评估要求,高校需要进一步加强内涵建设和夯实与提高教学质量,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导向,促进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这就要求各高校努力推促教师教学的发展.一方面不断培养符合新形势下需要的师资人才,另一方面从教学团队建设、科研与教学的相互促进、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等方面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


关 键 词 :高校;教师;教学发展;团队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12-0255-02

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持续扩大和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本科教学工作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在面临教育部新一轮的本科教学评估的关键时刻,在创新创业社会应用型人才培养竞争加剧的时候,各高校都在加强内涵建设,在努力提高教学质量上下功夫.而要保持高校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走在教育最前线的教师的培养和建设可谓是重中之重.因此,新的形势下如何多渠道推促教师教学发展,对于增强高校核心竞争力,推进高校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以教学团队建设促进教师教学发展

教学团队是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分工合作,协同创新,技能互补,互担责任的一个教师群体.加强教学团队建设有助于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和业务水平.

首先,明确团队目标,为教师教学发展建立组织平台.作为一支高效的团队,最基本的是必须有明确的责任目标,即每一个成员要清楚地了解目标,并在这一目标下共同努力,以达完成.根据教育部(教高司函【2007】136号)称,教学团队是根据各学科(专业)的具体情况,以教研室、研究室、实验室、教学基地、实训基地和工程中心等为建设单位,以系列课程或专业为建设平台,在多年的教学改革与实践中形成的团队,具有明确的发展目标.其中最根本最重要的目标是培养教师、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

其次,构建合理的团队结构,为教师教学发展营建良好的内部环境.在建设教学团队时应该注意团队成员的规模,一般人数不宜过多,3-8人左右为宜.这样的规模容易建立彼此融洽的关系,保持教师之间充分的沟通与交流.作为团队带头人,他是教学团队的核心,不仅专业知识和技能出色,而且有较强的协调和组织管理能力,特别是能够指导和带动其他老师引导青年教师发展.当然,一个团队里还要考虑各种结构问题,比如年龄、职称等,团队成员在知识技能、个性、年龄和职称上要有一定的互补性.因此,组建教学团队时,一定要合理规划,注意老中青结合,发挥传、帮、带的作用,建设一支富有凝聚力和战斗力的队伍.

再次,规范团队建设,为教师教学发展提供制度保障.教学团队与其他的组织一样,内部需要有自己的管理和运行机制,需要有符合团队建设的规章制度和活动规则.例如,明确团队的活动时间、活动地点、活动内容、活动方式,甚至包括相互协作的方式,处理问题和矛盾的基本原则,有效沟通的路径等等.此外,像培养青年教师的传帮带计划、导师制度、听课制度、集体备课和听课制度等也是必不可少的内容.只有在制度的保障下,每一位教师才能在团队中受益和发展.

最后,培育团队精神,为教师教育发展营造文化氛围.作为一所大学,我们一直在强调大学精神,这是一所学校灵魂所在,也是一所学校生命力的象征.学校有大学精神,同样团队也有团队精神.而在团队中,奉献和勇担责任的精神尤为重要,这也是团队能够更好地达成目标的有力支柱.奉献精神强调团队中的个体时刻要从集体出发,在功利面前不要太看重个人的得失,要有合作精神.勇担责任则是每一个人需要将团队视为“家”的这样一个场域,敢于创新,并不惧怕在创新中出现困难和挫折,并敢于担责.这样才能进一步增强教师的团队归属感,营造教师教学发展的文化氛围.

二、以教学与科研互动,促进教师教学发展

作为大学教师,教学与科研是必备的两把钥匙,缺一不可.每一位教学工作者都要坚持以教研提升教学,以教学促进教研,坚持“在教学中研究,在研究中教学”的原则,积极探索教学改革研究,把科研和教学紧密地结合起来,实现科研与教学的双向互动.

首先,课堂是科研与教学互动的实验地.要实现科研与教学的互动,课堂是最好的实验地,围绕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教学团队从教学计划的制定、教学大纲的编写、教学手段与方法的选择、教材的使用、教学效果的评价、学生反馈信息的处理等方面做好详细规划,提出探究性学习,以问题的方式导入课程.从解决实际问题入手,将教师积累的教学改革经验、教改项目、教学研究中遇到的问题贯穿整个课堂教学,并倡导学生从事课堂实践性学习.事实上,教师的大部分研究课题与论文都与教学有着紧密的联系,因此,基于课堂的团队教学与研究更是互相依存,密不可分.

其次,教学研讨会、学术交流会是科研与教学互动的助推器.定期开展研讨,把教学中的问题置于研究课题之下,在学科带头人等引领之下,进行理论学习、研究瓶颈问题的解救措施.为了切实地展开课题的研究,倡导以教学团队为单元,每年定期举办教师教学信息与学术研讨会.同时,主张开展跨学科团队对话,不同学术背景和知识的群体相互之间的互动不仅可以活跃学术气氛,便于形成一种相互学习,求同存异,和谐竞争,共同发展的校园文化.而且,学校还可以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利用各种渠道邀请教学名师和学术名人开展学术讲座或报告,使专业教师拓展新的教学视野,获取新的教学理念,带着全新的理念走进课堂,带动学生进入实践教学与学习的课堂情景,这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非常重要.

再次,各种形式的沟通交流平台是科研与教学互动的有力保障.学校通过组建学术交流信息资料库,开展学术沙龙和讲座,组建各种学术交流群等,为教师和学生提供各种资料和信息的怎么写作,使教师、学生充分利用图书馆、资料室、橱窗、校园网,以及其他学术交流平台和学术群等途径开展全方位、多形式、多渠道的交流与沟通. 另外,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是促进科研与教学互动的核心力量.在教师队伍里,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是科研团队或教学团队中的核心人物,是教师群体学习效仿的对象.与一般教师相比,这些教师在某些方面要更为拔尖,特别是在组织、参与教学团队、科研团队的建设与管理方面更有能力和手段,且对这些活动更有感染力和号召力.与时俱进、积极进取是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在教学和研究中保持核心地位的法宝.他们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积极探索新的教育发展路径,不断完善和提升自我,发挥团队力量,凝练团队精神.

三、持续培养和引进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专业教师,促进教师教学发展

就目前形势来看,各高校的竞争都放在内涵性发展上,大家提出的目标都是培养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全面提升教学质量是能够参与到未来竞争的核心工作.特别是诸如新设本科院校,要培养适应21世纪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专门人才,要求专业教师既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又要有熟练的专业操作技能;要既能动口,也能动手;既要善讲,更要会做,必须改变“黑板上开机器,课堂上造房子”的现象.因此,加强应用型教师队伍建设是当前形势下高校生存和发展的一件大事,而提高应用型教师技能则是高校目前面临的最基本最严峻的一项任务.为加快应用型教师队伍建设,提高专业教师技能水平,学校可以考虑采取多种形式探索加强应用型教师的技能培养.

一是加强岗前培训.对于新进教师,学校主管人事单位要与教学管理部门密切合作,并组织相应的岗前培训,同时还聘请学校教学名师、讲师团、教学督导、咨询员等给新进教师传经送宝,从现代教育观念、思路、方法和技巧,特别是当前国家教育发展规划目标和行动,以及教育任务、教育模式等方面入手,让新进教师尽快完成角色转变.从应用型教育的本质特征看,学校的教师除应具有普通教育的教师资格之外,还应具备与所从事的教学工作相应的实践工作经历或具有相应的专业技术等级证书.因此,掌握专业实践能力,甚至到企事业单位生产管理第一线进行考察、见习、锻炼,或担任实习指导老师,也是必要的.

二是加强在职教师技能培养.高校教育的好不好,教学质量的高不高,有没有特色和优势,教师在当中起了关键作用.因此,培养在职教师的技能,或者说技能培养是保证教师能力提高的前提.任何学校都应该鼓励专业教师想办法参加各种专业技能培训和专业技能考核.此外,学校还可以积极组织教师参加计算机操作技能、课件制作、网页制作等培训,以适应课程建设和专业建设的需要.规定在开课前新进教师由教研室组织一至两次试讲,共同研讨,共同学习,共同提高.当然,学校还可以有计划地安排专业教师到其他院校学习和培训,并取得培训证书.通过各种方式的培训,提升教师的业务能力.

三是做好“传帮带”工作.每一个优秀的教学团队肯定是由老中青教师相结合组成的,这样的团队在知识结构、年龄和梯队建设上具有互补和延续性.当然,相对于资深教师来说,年轻教师在教学上还有许多不足的地方,因此需要获得老教师的帮助.为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业务能力,学校应该肩负起“传帮带”的工作,由老带少,由有经验的教师指导青年教师,帮助青年教师成长.

四是有计划引进企事业管理人才,带动“双师型”的转化.积极引进企事业有实践经验和教学能力的高级管理人才作为专职或教师,既能够提高实践性教学的水平,还可以加强校企联合、专业与市场的结合,为学校带来最新的市场信息,推动专业发展.通过以上措施,加强教师队伍整体实践能力.

五是选派教师到生产第一线“顶岗”.学校在做这项规划时,应在制度和政策上给予一定的倾斜,有目的,有计划,分期分批安排专业教师到企事业开展专业实训和实践训练,优先选派优秀青年教师到企事业锻炼,接受专业技能训练.例如,开展行业或企业的社会调查,了解本专业目前的生产技术、工艺设备等现状和发展趋势,以便在教学中及时补充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和新方法;实践教师带着教学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和课题,到行业或企业向有丰富经验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请教,在后者的帮助下掌握和运用新技术、新工艺并进行科研,解决教学中的疑难问题,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和科研能力.

四、加强队伍建设,发挥骨干教师及教学团队的引领作用,促进教师教学发展

目前,国内有很多高校都处于年轻和上升时期,学校办学时间不长,积累不深,欠缺必要的教学资源储备.特别是一些新院校和民办与独立院校,在当前教师队伍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第一,队伍年轻,教学经验相对不足;第二,专业教师来源单一,缺乏实践锻炼,尤其是青年教师,大多数从学校毕业后直接走上讲台,缺乏专业实践经验和必需的专业技能,理论水平有余,实践能力不足;第三,专职专任教师数量较少,生师比不尽合理.专业教师的教学工作量严重超负荷,多数专业教师的平均周学时数超过12学时,甚至个别专业教师周学时数超过20学时.加之当前的职称评定等方面需要,专业教师在承担繁重教学任务的同时,还要将部分精力放在个人学术等方面,无暇顾及专业实践和技能培养,导致部分专业教师“能讲不能做”.

为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实力和促进教师队伍的发展,尽管每所学校都做了大量的工作和努力,特别是有针对性地做了相关工作的部署,如培养“骨干教师”和实施“低职高聘”等.从目前实施的效果来看,骨干教师的个人业绩有了较大幅度的改进和提升,学校有一批骨干教师已经在职称上上升到高级系列,还有一些正在积极申报高级职称,他们主持承担了部分厅级和校级教改工程项目.但是,就全校来看,骨干教师对学校专职专任教师的引领作用还不是很明显.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没有形成以骨干教师为核心的专业教学团队,现有的团队建设还相当薄弱;二是骨干教师在教学基层单位(教研室)建设方面发挥的作用不明显,这与目前的教研室架构和活动有关;三是骨干教师在专业教师群的“帮扶带”作用还有待加强,需要骨干教师引领出更多的青年教师迅速成长起来.

为解决上述教师队伍问题,一方面需要继续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切实做好“帮扶带”工作;另一方面也需要学校给这项工作的开展和进行提供更多更好的制度、政策支持;再有积极加强和组建、重构教研室建设,充分发挥教学基层组织的作用,充分调动骨干教师和青年教师的教研积极性;另外是组建结构合理、高效有序的教学团队,并评选学校的优秀教学团队,在全校内起到示范作用,发挥教学团队的引领作用,使整个教师队伍获得质的改变.

有人说:21世纪是“创新创业教育的时代”.因此,作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任何一所高校,师资队伍建设始终是教学质量保障的最主要环节.在这项系统的、长期的工作中,有待于我们持续地探索和挖掘.高校应充分利用校内外各种资源、各种渠道,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组织教师的专业学习和锻炼,促进其技能的培养与提升,构建合理的教学团队,通过科研与教学的互动,为应用型师资队伍的建设与壮大提供前提与保障,为教师教育发展探索新的路径.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