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曲”列入高校区域课程

更新时间:2024-03-0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8032 浏览:81193

教育部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音乐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指导方案》中指出:区域音乐历史与文化,地方和学校课程,可根据区域性、民族性音乐教育的要求和学校特色开设课程,以充分发挥本校优势和地域优势,办出各自的特色.苏州的昆曲艺术已于2001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为“人类口头遗产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它是全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作为我们高等院校在保护、传承中国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应承担起相应的责任.如何对学生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授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任务,是培养世界遗产教育的师资的重要途径.

我校作为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音乐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教学试点学校,挖掘本地文化艺术资源,选择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为“人类口头遗产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我们苏州最具特色、最优秀的艺术“昆曲”作为课程内容,并且实施.根植于地方,融入苏州文化建设,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做了一些工作.

第一,开设昆曲课.把昆曲课纳入到音乐学本科专业必修课课程教学计划中,另外面向全校开设《昆曲鉴赏课》.制定昆曲课程教学大纲.编写昆曲史教材,目的是为学生了解中国昆曲艺术的演进历史特别是这一进程中的重要作家、作品以及重要昆曲文化现象.编写适宜于教学的昆曲清唱教材,教材的针对性与昆曲史教材基本一致.采集、整理与上课内容相关的昆曲艺术音像资料,经典的清唱曲段、舞台表演片断等.

第二,欣赏昆曲舞台表演.组织学生观赏昆曲舞台表演的一些重要演出.经常组织学生参加苏州市昆曲普及工程公益演出活动,观看昆曲经典折子戏演出,同时,配合通俗易懂有问有答的现场讲解,台上台下互动,在座的学生上台一起参与进来,学习昆曲中的一些动作,不仅台上的同学,连下面的学生也不禁跟着学起来,气氛活跃、生动活泼.使观看的同学对“百戏之祖”的昆曲有了深刻的了解.先后组织学生观看了昆曲经典演出《西厢记》《华容道》《烂柯山》《长生殿》、著名作家白先勇担任总制作人的第二部昆曲作品:新版《玉簪记》、昆曲青春版《牡丹亭》、昆曲系列展演《昆曲精粹》等.还组织学生观看由日本著名的歌舞伎女形(男旦)大师坂东玉三郎表演的中日版昆曲《牡丹亭》演出.昆曲优美的唱腔、华丽的服饰、精湛的技艺,让同学深深感受到了昆曲的魅力所在.学生们为能亲临昆曲展示现场,感受苏州传统文化而荣幸万分.


第三,成立曲社.我校成立了昆曲社团“石湖曲社”.希望能通过这种学生参与的方式让更多年轻人关注昆曲艺术,在体验中了解昆曲的魅力,自觉成为新一代的传承者.曲社是由老师指导而主要由学生参与的文化性社团,它的活动是课堂内容的有机延续,定期组织活动,经常参加一些昆曲演出.“石湖曲社”的学生们参加每年的“中国苏州虎丘曲会”,与来自全国各地的昆曲曲友云集虎丘,虎丘曲会为广大昆曲爱好者提供了学习交流的机会,拉近了曲友与专业昆曲表演的距离,以曲会友,一展歌喉.“石湖曲社”的同学们圆润的歌喉、清亮优美的唱腔、俏雅的舞台形象和端庄的台风,得到了广大曲友的充分肯定和赞赏,也受到了各界媒体的青睐,同学们从昆曲这一祖国传统艺术瑰宝中汲取养分.在纪念虎丘曲会恢复开展十周年之际,2009中国苏州虎丘曲会(第十届)组委会,对10年来表现突出的曲社和曲友进行了评选.“石湖曲社”在全国几十家曲社中脱颖而出,荣获了中国苏州虎丘曲会2000―2009年度“优秀曲社”的称号,同时,曲社的同学也荣获了“优秀曲友”的称号.

第四,组织昆曲讲座.学校邀请了中国昆曲研究中心的常务副主任、苏州大学博导周秦教授,作为青春版《牡丹亭》的首席唱念指导、昆剧《梁祝》《孟姜女》的编剧,周秦教授为师生讲述了昆曲的历史和这些经典作品台前幕后的精彩故事.他的妙语连珠、旁征博引让在座的同学如痴如醉,受益匪浅.周秦教授鼓励我们在座的大学生:“我们是青年中最重要的群体,我们的文化修养和艺术欣赏能力相对较高,如今600年的昆曲已经焕发了青春,希望我们苏州科技学院的同学们能够一起来迎接昆曲的下一个百年.”“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系列活动――“戏曲走近大学生”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江苏省昆剧院副院长孔爱萍为我校师生作了题为《昆曲艺术的魅力》专题讲座.孔爱萍老师介绍了昆曲艺术的产生、发展及昆曲表演,并演唱了《牡丹亭寻梦》等精彩选段,将昆曲的特色唱腔表现得淋漓尽致,博得了现场师生的阵阵掌声.组织学生听了名为“昆曲新美学――从青春版《牡丹亭》到新版《玉簪记》”的专题讲座,主讲人白先勇先生将他对昆曲美学的理解娓娓道来.从2004年青春版《牡丹亭》的成功首演,到至今160余场国内外巡演所获得的全球认同,白先勇用他的热情与痴迷,将昆曲这一拥有600年历史的华夏瑰宝推向了世界文化的巅峰.有“巾生魁首”美誉的昆曲表演艺术家汪世瑜作了理论与演出相结合的昆曲普及讲座,不仅让师生聆听了昆曲名家的精彩讲解,他还现场表演了昆曲的著名唱段,展示了唱念做打、手眼身法步的“四功五法”,受到了学生们的欢迎.我校路海洋老师作了《风情旖旎占花魁――谈中国昆曲艺术的美》的专题讲座,讲、唱、吹于一身,十分精彩.

第五,昆曲实践.作为教学实践,让学生学唱表演昆曲,对昆曲经典剧目片断的排演,为的是使学生从旁观者成为实践的表演者,为同学们提供一个能深入接近、亲身体验昆曲的机会和感受昆曲精致优美的表演形式.邀请苏州昆剧院的资深教师毛伟志老师和著名昆剧演员翁育贤,指导学生排演了昆曲《牡丹亭游园》中的【皂罗袍】【好姐姐】,身段、唱腔皆有模有样,让学生亲自感受歌、舞、戏糅合的精致优美的表演形式.通过学习昆曲,不但在声音的运用上有所提高,尤其在表演上,学生们有了长足的进步,提高了综合的技能,展现了唱演几功俱全的综合效果.演出实践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这个节目在第三届全国校园文艺汇演暨第八届全国校园春节联欢会中获节目三等奖和编导三等奖.还排练、演出了昆曲《长生殿小宴》中的【懒画眉】和昆腔演唱的古典诗词.

开设昆曲课程旨在引导高校学生亲身感受昆曲的美学精神,引导学生鉴赏昆曲古典之美,亲近认识中华传统文化的精粹.学生由于就读在苏州,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观看昆曲的演出和讲座,使更多的学生关注中华民族艺术文化.大学作为昆曲艺术的很重要的研究基地,应对昆曲的保护、继承、振兴起到积极的作用,将苏州文化加以传承并发扬光大.

注:该文系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昆曲艺术与民族声乐艺术体系的比较研究”(08YSD016)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施敏,苏州科技学院音乐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