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市高校体院排球专项课开展现状调查

更新时间:2024-03-0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6749 浏览:22276

中图分类号:G84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2)04-000-01

摘 要 本论文结合我国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改革的现状,对昆明体育教育专业本科排球专选课程进行调研,着重从排球专选课的培养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考核与评价体系等几个方面进行调查与分析,提出对加强昆明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本科排球专选课程建设的相关建议与对策,为昆明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本科排球专选课程改革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 键 词昆明城区 高校 排球专项课 课程建设

排球专项课程是作为我国高等院校体育教育专业技术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体现体育教育专业特点的主要课程之一.排球专选课开设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普通高校体育学科排球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一、研究方法与对象

(一)研究对象

选择云南师范大学、云南大学、云南民族大学、云南农业大学、西南林学院、昆明学院六所院校的体育院系排球专选班的教师、学生以及排球教研室的领导及相关教学管理人员.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2.问卷调查法

本文设计了学生和老师两种问卷,以现场发放或信函的方式向云南师范大学、云南大学、西南林学院、云南农业大学、昆明学院、云南民族大学六所院校的排球教研室领导、排球教师以及专选班学生发放300份,收回280份,有效率80%.

3.专家访谈法

二、结果与分析

(一)课程培养目标

昆明各高校排球专选课的教学目标实际上就是在各专选课程教学大纲中,用“教学任务”或“教学目标”概括和阐述的相关的课程培养的内容.主要教学目标是:在排球普修的基础上拓宽、加深排球运动理论知识,培养学生教学、训练、裁判和科研能力,提高运动技术水平的一门专项提高课程.使学生系统地掌握排球课程的理论,能制定教学文件.

(二)教学内容与方法手段

通过调查得知,排球运动的一般知识、排球技术战术的基本理论、排球技术、排球战术、排球竞赛与裁判工作、排球教学理论与方法等是各高校主要选择的对象.排球专选课教学内容以竞技性为主,绝大部分体育院系排球专选课仍以6人制竞技排球教学为主,而对其他形式的排球运动如沙滩排球、软式排球、气排球等却鲜有介绍.

从调查可以得出,在长期的排球课教学中,教师和学生都非常重视排球技术的学习和技能的提高,而忽视了对理论知识的学习.

昆明各院校教学方法的选择还是以传统的常规教学方法语言法、直观法、完整与分解法、比赛法等占据主导位置,一些现代教学方法如微格教学法、虽已被提出用于排球专选课教学,但基本没有学校用于排球专项教学.教师在教学中使用电化、录像、多媒体课件等现代化教学手段的情况很少.

(三)考核与评价体系

昆明各高校对排球技术的考核都是采用技评和达标相结合的方式,技评是对学生技术掌握标准化程度的评定,而达标则是对排球技术掌握熟练程度的评定.由任课老师自评,考试内容多是单个技术动作的串联组合,主要包括分区域发球、扣球,定点、定目标传球或调整传球,两人打防,接发球和接扣球以及自垫球后进行四号位扣球,扣快球等.教学比赛在教学过程中也经常用的,但很少作为对学生的评价指标.

调查结果标明昆明省各高校主要实行的排球专选课教学评价方式,突出了对静态教学成果的评价,忽视了学习过程中学生取得的进步,更多地关注了结果,对学生的评价很难做到准确、客观、公正.

三、结论和建议

(一)结论

目前昆明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都根据新《课程方案》确定的培养目标进行了适当的调整.排球专选课程目标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从单纯传授运动技术向知识、技术学习与理论能力培养相结合的方向转变,重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

昆明体育教育专业排球专选课教学内容仍以竞技性为主,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与应用上,传统的常规教学法仍占据主导地位,排球专选课成绩的评定大部分都采用“理论+技术+技能+平时成绩”的方式,各高校在对学生综合能力考核方面开展得还不够.在教学效果评价方面,一般采用教师终结性、一次性评价.在学生能力培养上,各院校比较重视对学生教学能力、实践能力、裁判能力和课余训练能力的培养,但对学生创新能力、自学更新能力以及社会适应能力培养方面略显薄弱.

(二)建议

加强排球专选课程内容的开发.针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需要,结合学校的传统和优势加大排球课程体系改革研究的力度,讨论排球课程改革的方向与方法,以完善排球学科课程体系的建设,从而推进学科及专业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

对现有课程教改思想、内容与方法进行充分挖掘,建立较为完善的考评体系,以推动课程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

重视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与创新,加快教学方法与手段的现代化.加强教师进行现代教育技术的再教育,加快教学方法与手段的现代化,进一步优化办学条件,加大教学投入,从教学内容组合、教学方法与手段的使用方面考虑学生学习能力与实践操作能力的发展,增强学生毕业后的社会适应能力与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