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结算》实验教学改革的新思路

更新时间:2024-03-0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9046 浏览:133150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摘 要 :本文针对当前高职高专《国际结算》教学实验环节存在的主要问题,从教学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阐述了教学改革的基本任务和方法途径.

关 键 词 :高职高专;高端技能型人才;教学改革;实验教学

《2011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调查结果显示:2010届大学毕业生认为专业教学中最需要改进的地方是实习和实践环节 (本科50%,高职高专46%);其中本科毕业生认为实习和实践环节最主要的是加强专业实习(85%),高职高专毕业生认为最主要的是加强专业技能相关实训(69%).可见,实践教学是大学教学的薄弱环节.加强教学培养与社会需求的对接,已经成为大学毕业生对学校教学的最主要的要求.

实际上,企业非常看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希望一到岗位就能独挡一面,马上开展工作,一方面有利于人员安排,另一方面,有利于减少岗前培训.但是无论是本科毕业生还是高职高专毕业生,在就业前普遍缺少的素质是社会经验或实习经验,其毕业时对基本工作能力掌握的水平均低于工作岗位要求的水平.所以,强化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探索高职教育实验教学的新思路就极为迫切.

一、《国际结算》实验教学的必要性

《国际结算》是一门理论性完备,实践性极强的金融应用性学科,是从事银行涉外业务和企业对外贸易业务必须掌握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

作为专业技能课,国际结算课程培养目标是:根据我校国际贸易专业重点培养面向银行国际业务与企业对外贸易业务等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的定位和高职学生的特点,毕业学生能在银行国际业务部门、外向型生产企业、外贸公司、报关公司、货运写作技巧等公司,胜任结算流程操作,制单、跟单、外销、报关、货运写作技巧等工作,培养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国际结算与国际贸易应用型专门人才.所以,高职必须按照一线生产实际需要办学,其课程体系必须突出能力与素质培养,教学内容必须根据岗位及应用的要求进行重组,才能突出专业特色,使高职的教学质量有所依附.换言之,高职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应当摆脱学科系统性、完整性的束缚,必须与普通高等教育有质的区别,加强实验性教学环节.

二、我校《国际结算》实验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重理论教学,轻实践教学

用人单位需要懂金融、懂贸易、熟悉国际惯例、外语水平高的应用型国际结算人才.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重理论知识体系、轻实践技能,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重知识积累、轻方法研讨.许多学生能够掌握一些理论知识,但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无法满足用人单位的需要.

(二)教师缺乏实务教学经验

国际结算课程不仅要求教师有较高的理论教学和科研水平,也要求教师具备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但现实中大多数教师缺乏在外贸企业或金融机构的实际工作经验,上课时也只能就书本谈书本,从理论到理论,讲授的知识不能和实际情况相联系,导致学生对所学知识不感兴趣.

(三)学校实验环境大为改善,但离学生的实际需要还有一定的距离

学校根据学科建设的需要设立了国际经济贸易实验室,有配套齐全的软硬件设施.但是,实验室管理模式、实验室环境以及便利设施方面仍然存在有待改善的地方.学生非常渴望实验室定时的开放,便于学习和交流.

(四)实验课授课方式有了较大改进,但仍然无法满足学生的需要

随着学校对实验室投入的加大,教学软件不断增加,教学设施不断改善,为了顺应社会的需要,实验课的授课方式也在不断改进.但是跟实际业务操作相比,还是存在很大的差距.目前,单一的实验课授课方式,简单的纸质单据的填制和审核完全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更达不到企业对学生的要求.多样化的、贴近企业的授课方式更受欢迎.

(五)办学模式封闭,缺乏校企合作

用人单位从高校吸收学生,高校应当按照社会需求培养人才,才能在需求和供给之间形成良性循环.但现实中高校与用人单位往往缺乏有效合作机制和经常的交流机制,造成高校对用人单位的需求信息了解并不充分.以校企合作为主导的联合办学模式尚未形成,制约了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三、《国际结算》课程实验改革措施

根据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导向下国际结算课程的教学目标,需要对传统教学做如下改革:

(一)创新教育理念

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对国际结算人才的需求,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秉承“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的思想,开放办学,根据社会需要确定人才培养目标,按照人才培养目标改革课程体系及教学方法.以生为本,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在强化专业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充分整合英语、国际贸易、金融学等多学科交叉的教学资源,注重学生知识结构的复合性;通过实务训练、社会实践等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以适应社会对国际结算人才多层次、多方面的不同需求.

(二)改进教学方法

实施情景模拟法.情景模拟法是通过模拟情景、设置场景、角色扮演等活动,让学生在仿真实务环境中亲身体验并计划、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紧密结合的教学方法.托收及信用证结算方式的业务流程、相关单据的缮制与审核均可采用情景模拟法,由教师设计模拟情景,学生分别扮演进口商、出口商、进口商所在地银行、出口商所在地银行等不同角色,将讲解内容直观化、具体化、形象化,增强学生对国际结算流程的理解与应用.

(三)优化师资结构

国际结算课程要求教师既具备较强的专业理论知识,又要具有国际结算实务的经验,还要具备较好的英语能力.为培养应用型所需要的“双师型”教师,教师应该了解和掌握本学科最前沿的动态问题,提升自身英语水平,增强双语授课能力,以改善处理英文文件的实务能力,采用业务培训、挂职锻炼等方式定期在校外实际工作岗位上进行锻炼,丰富实践教学经验.同时,通过向金融机构、外贸企业等实务部门聘请教师到校授课或进行实务讲座,全面提升教师实务教学水平.


(四)强化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是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国际结算课程应充分利用各类资源构建多元化的实践教学平台,具体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1)加大资源投入,建好实验教学平台.国际结算课程要求学校应建立实验教学平台,增设实验实训环节.在校内实验室中由学生独立完成国际结算业务的相关实验,做到教、学、做一体化,帮助学生了解实务操作流程,并在动手过程中解决理论学习中的疑难问题.

(2)加强校企联合,用好实践实训平台.推行开放式办学,本着互利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加强校企联合,搭建各类实践、实训和实习基地,共同培养应用型人才.一方面,企业为学校提供先进的学习设备和实习场地,将企业的实务现场变为教学场所;另一方面,企业也将实际问题引入课堂,通过对具体案例的学习和讨论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更好地转化为实践能力,更好地怎么写作企业.

总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核心在于“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围绕这一目标,“国际结算”课程应该从教育理念、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师资结构、实践教学等方面不断推进教学改革,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