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校企联合模式推动财务管理专业建设

更新时间:2024-04-0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4191 浏览:9715

摘 要:近几年来,高职教育得到普遍的提高和改进.财务管理专业在多种办学途径的尝试过程中,校企合作办学的形式脱颖而出,成为高职院校竟相采纳的教学模式,为学校教育质量的提高和企业的发展都带来了更有利的空间,也逐渐暴露出了所存在的一些问题,对待这些问题我们要积极的采取措施解决,从而使校企联合办学更加顺畅进行.

关 键 词 :校企联合 财务管理专业 实践教学

财务管理专业是1998年教育部新开设的本科专业,经过不断的发展,现已成为财经类院校中的热门专业.但就财务管理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情况来看并不乐观,究其原因,主要是高等院校在人才培养上难以满足企业需要,所以为了更好的适应社会的需求,目前急需根据新形势、新需求来加大本科财务管理专业教学的改革.

校企联合的产学研合作机制是高等教育的生命力所在,是大学生就业难的解决之道.它不仅在提高教学质量以及学生的综合素质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更有利于促进企业的进步和发展.我国一些高校就财务管理专业进行了校企联合办学的尝试和改革,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然而,在联合办学的发展过程中,诸多阻碍教学进步和企业发展的因素逐渐暴露出来,需要我们在这一过程中逐一发现并且妥善解决.

一、财务管理专业校企联合办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财务管理专业校企合作办学的主要运行模式是以高校为主、企业为辅,即在高校开展系统的理论知识学习,进行课程实验、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等实践教学活动,在企业开展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和专业实训等实践教学活动.尽管校企合作办学的优势明显,高校也在积极加强校企合作,但目前来看仍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相关政策法规不完善

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要制度化,但现在大量企业怎么参与职业教育,缺少具体政策支持,关于企业参与办学税收优惠、减免等方面国家政策都没有具体落实到位,许多政策相对于实践的滞后性在一定程度上让校企联合办学无据可循、无章可守

(二)校企双方认识上存在偏差,缺乏有效沟通

高校认为校企合作受益者是企业,企业认为校企合作受益者是高校.这种认识上的偏差直接影响到校企联合培养人才的质量和效果.高校把企业纳入人才培养体系,而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深度、范围和作用有限.另外,校企双方缺乏有效的沟通和交流,企业拥有良好的设备和实训条件,高校拥有丰富的教学资源,双方缺乏有效沟通导致资源得不到整合与共享,导致学生理论有余,实践不足,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限制了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学生总体质量不高,不能满足企业的实际需要,最终结果是企业需求人才的缺失.

(三)企业参与校企联合办学的主动性较差

校企联合办学是学校与企业共同制定实施人才培养计划的办学行为,但大多数中小企业缺乏长远的人才意识,对联合办学的内在需求和动力不足.另外由于没有利益的强力驱动,企业参与合作办学的积极性不高,甚至认为合作办学可有可无,导致校企合作办学出现一头热现象.因此,调动企业参与合作教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成为校企合作办学有效推进的关键.


(四)财务管理专业仍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

多数院校的财务管理专业教学模式仍然是教师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遏制了学生上课的积极性、能动性和创造力.多数院校的课堂都是教师在讲台侃侃而谈,部分学生无法集中注意力导致在课堂上睡觉、说话、玩手机的现象.这种以教师为主体的传统的教学模式长期以来都忽视了学生本身的需求,没有充分考虑到学生个体的差异,不能充分贯彻因材施教的教学方针,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精神和创新精神,无法适应当前知识经济对人才的需求.

二、完善财务管理专业校企联合办学的对策

校企联合办学是职业教育的一项重大突破,对于职业教育中校企联合办学存在的问题,不仅是学校的大事,也是关系到国家产业和经济发展的大事,需要政府从政策上、制度上、社会上、法律上加大扶持力度,建立企业和学校的顺畅渠道,同时校企双方应不断加强自身建设,逐渐形成政府引导、市场运作、校企联动、合作共赢的联办局面,全面促进校企联合办学的顺利实施.

(一)政府应重视校企联合办学

校企联合办学对于发展当地的经济,提高职业教育水平具有重大的推动作用,地方政府应该积极提倡和支持.地方政府的支持与引导,或者是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或者是直接参与联合办学,是推进校企联合办学的有利条件.

(二)校企双方保持良好沟通

高校和企业是校企合作教育的两大主体,协调好双方的资源利用,处理好双方的利益及相互关系,是校企合作良好运行的的重要前提.对企业来说,再不影响企业正常生产的前提下,可提供学生实习实训岗位,安排企业人员开展培训,以满足企业的人才需求.对高校来说,应该合理安排教学计划和实践教学时间,充分利用与企业合作的机会,以培养高质量的人才和专业培训赢得企业的认可.建立长效的沟通交流机制是高校和企业之间实施合作办学的重要保障.校企双方可以通过交流会、报告会、座谈会等新式加强双方的信息沟通.通过开放式的沟通交流平台,高校能及时而准确的把握行业企业的发展动态及人才需求状况,使高校的人才培养与企业的需求紧密结合.通过开放式的沟通交流平台,高校也可以向企业介绍其专业设置、课程设置、教学特色等.

(三)校企双方全程参与

目前由于高校和企业在人才培养目标的理解和认识上有一定偏差,使得大多数的校企合作教育仍以学校为主,企业为辅,合作教育的广度和深度有限.因此,在促进校企联合、共同育人的过程中,双方全程参与非常重要.首先,在人才培养目标的确立上,企业应该实质性参与.企业要认识到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企业应该积极主动的参与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制定.高校在确立人才培养目标时,要聘请企业专家共同讨论,根据高校的定位和企业对人才知识、能力和素质的要求,给学生确定标准,为企业的发展量身打造人才.其次,在课程设置及教学内容确定上,企业应该实质性参与.目前,在高校专业课程设置和课程教学内容的确定上,高校往往过分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没有或较少考虑企业的需求.引入企业参与是从根本上解决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的问题.最后,在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活动中,企业可以选派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较强研究能力的财务管理人员直接参与教学活动,为学生讲授部分理论课程和指导现场实践.

(四)合理设置实践教学体系

为增强财务管理本科人才的实践能力,建立联合办学模式时应在合理安排专业理论课程的前提下,突出专业的应用性、实践性特点.同时要对原有的实践教学体系进行适当的调整.通过校企双方合作,企业选派人员与高校指导老师一起修订教学计划,确定实践教学方式.专业课程的手工实验、ERP沙盘模拟实验、财务软件模拟实验等一般由专业教师或实验教师担任,在校内实验室进行,可以为校企联合开展校外实践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而社会实践、毕业实习等必须深入企业进行实践活动.由企业财会人员在处理业务的现场对学生进行指导,使学生能接触实际业务处理的全过程,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具有其他培养方式不能替代的作用.通过合理设置的实践教学体系的综合培养,确保财务管理本科人才的实践能力能够达到培养目标的要求.

总之,校企双方在人才培养上共同努力,不断创新校企合作办学的模式,才能逐步建立起校企合作办学的长效机制.企业的深度参与,能让高校的教育更有针对性,提高毕业生与用人单位要求的吻合度,真正为企业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

作者简介:赵瑞(1977-),女,副教授,研究方向:财务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