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不容忽视的“微”力量

更新时间:2024-02-0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0946 浏览:45264

我国纺织服装产业正在进行新一轮的产业升级,面对由纺织工业大国向纺织工业强国战略转移的机遇和挑战,高技能人才正是其中最为关键的一环.人才作为企业乃至国家发展的主导力量,正是我们在角逐中取胜的法宝.而高技能人才的缺失,将直接导致创新的疲软.我国纺织企业招工难是一个长期的顽疾,但如果想招到能够为企业技术创新铺路的高技能人才,往往更是高工资难以达成的.与其被动地等待人才的到来,不如自己培养,这正是中国纺织服装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在做的.


《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为了“适应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需要,加强职业院校和实训基地建设,培养造就一批具有精湛技艺的高技能人才.到2020年,在全国建成一批技能大师工作室、1200个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培养100万名高级技师”.纺织行业作为国民经济传统支柱产业、民生产业和国际竞争优势明显产业,急需大量各级、各类人才.

高技能人才缺口大

纺织业作为传统支柱产业对我国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长足的推动作用.但目前影响我国纺织工业整体竞争力的主要因素仍然是劳动力素质较低.由于产业结构的调整及纺织企业生产自动化程度的提高,部分人员由于知识层次低,技能素质不高而迫切需要得到技能培训.同时,由于大量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他们成为生产一线的主力军,但是他们没有从事过工业化生产,对所做工作岗位的工作内容、标准、操作规程等都一无所知,因此,如果这些劳动力都在走上工作岗位前能够参加技能培训,将带动行业和社会经济的共同发展.

据统计数据显示,广东纺织行业从业人员中专业技术人员的比例不到4%.现代纺织制造业要求劳动者既要有理论和专业知识,又要有很强的动手能力,在工作中能够解决关键技术和工艺的操作性难题.这些劳动者必须是一批适应知识经济时代要求的集知识性、技能性于一体的复合型技能人才.

近年来,四川省以棉纺织、丝绸、化纤和服装业为主的纺织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产业规模稳居西部第一,但据调查显示,首先要解决的仍然是技术工人和专业人才严重不足的问题.目前,四川省技术人员占行业总人数的平均比例不到5%,而要实现产品由初、粗产品加工型尽快向深、精产品创新型转变,达到以智取胜,推动产业升级,必须加强高素质、高技能人才队伍的建设.

我国的棉纱、棉布、呢绒、丝织品、化纤、服装等产量均居世界第一位,纺织工业从业人数约1900万人.当前,长三角地区集中了全国纺织服装工业近三分之一以上的产能,并表现出越来越强劲的发展势头,“中国制造”的纺织服装产品源源不断地从这里走向世界.南通素有“纺织之乡”之称,纺织服装行业门类齐全,产业链完整,并拥有亚洲最大的家纺产品研发、生产、集散基地,家纺产品的出口额占全国的四分之一.纺织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迫切需要培养大批高技能的人才,这为纺织服装高技能人才培训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培训基地的建设,积极响应纺织服装产业振兴规划,以满足纺织服装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需要为导向,在完成在校学生的岗前技能训练基础上,进行下岗工人再就业培训、在岗工人岗位提升及农民岗前培训,实现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怎么写作三大职能的融合.通过立项建设,将基地建设成为一个就业、创业实训基地,成为怎么写作社会、开发共享的怎么写作平台.

校企联姻缔结硕果

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会长杜钰洲表示,中国纺织工业由大变强的人才战略,既需要产业队伍普遍素质的提高,更依赖于大批精英人才、杰出创新创造型人才对产业转变发展方式与产业升级的引领和带动,既需要大学教育在出人才方面的贡献,也需要大学教育在产业创新方面的直接参与和引导作用.

校企合作在我国已广泛开展,并取得很好的双赢效果.这些合作的企业既是“培训基地”的怎么写作对象,又能与企业进行产学研合作,共同谋求发展,企业又迫切需求,恰是实施双赢的好机会.

根据行业需求和高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结合职业院校的专业办学定位和办学思路,为提高学生专业的适应性,对学生实施“分方向”培养模式.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将分别设置“服装设计”、“服装染织艺术设计”、“家用纺织品装饰艺术设计”等多个专业方向进行培养.“培训基地”将加强“订单式”培养,经常开展社会调查,不断听取企业的意见,以企业、行业与市场的需求为导向,设计相对应的企业需求人才订单培养计划,按照企业要求组织教学,有针对性地培养人才.

校企合作有多种形式,本次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的建设,将重点放在了职业院校.在经过了严格的资质鉴定和审核之后,首批共批准建立了6个中国纺织服装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分别在武汉纺织大学、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广东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和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这将为中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和企业专业技能人才的需求起到共同的推动作用.

职业教育幸福的出路

本次在中职院校建立培训基地收益的绝不仅仅是企业,虽然基地的培训主要针对企业的在职员工,但对中职院校的学生来说,岂不是一个更好的消息关于中职院校,社会上更多的人仍然认为是学习成绩差的学生无奈的选择,是本科、专科后面永远不招人待见的地方.

又一年高考落下帷幕,数百万大军过独木桥的壮观场面再次上演,这一中国独有的剧目,结局常常是几家欢喜几家愁.当本科院校的就业率连年出现不景气的局面,本科生的工资也缺乏竞争筹码的时候,反而让职业院校的学生有些扬眉吐气.这里毕业的学生常常不愁找不到工作,工资待遇甚至也略优于本科生,这样的场景值得社会深思.与其削尖脑袋挤进竞争激烈的本科院校,倒不如学得一技之长,更能够赢得企业的青睐.

目前,中职院校与企业的多方深度合作,不仅为在校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实践机会,甚至在学生还没有走出校门的时候,就得到了满意的就业岗位.不仅不用经历四处求职,屡屡碰壁的遭遇,反而会拿到比本科毕业生更好的薪酬待遇.面对这样的选择,是我们转变观念的时候了.

培训基地高技能人才孵化器

我国纺织服装产业的发展与纺织行业院校息息相关,迫切需要院校在人才、技术与智力上的支持.由于我国目前纺织行业人才尤其是高技能专门人才的缺口非常大,现有生产管理、技术人员素质都不高,根本无法满足纺织企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导致纺织服装企业的整体研发力量薄弱,设计创新能力与产业发展极不协调,严重阻碍了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因此,要促进我国纺织服装企业的产业升级,提升企业在国内、国际的核心竞争力,加强行业技能人才队伍的培养是关键.而依托纺织服装职业院校建立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将学校优秀的师资、科研和硬件设施资源与企业的规模、技术、管理和效益优势相结合、优势互补,形成产学一体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是关键.

在中国纺织服装教育学会的业务指导下,6所职业院校争取政府及有关行政部门的支持,联系纺织服装领域的专家,与企业共同组建纺织服装高技能人才校企合作培养指导委员会,研究制定高技能人才发展规划,制定纺织服装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方向和目标,制约企业发展的人才瓶颈难题.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以企业在职人员为主要培训对象,根据情况为企业量身写作相关培训课程,承接企业的专业培训、团体培训,包括定向班、实训班、企业内训等,探讨产学一体化合作模式,成立纺织服装行业各类工作研究室,开展具体的“专业――工种”研究工作;以职业院校学生、农村劳动力转移对象和下岗再就业人员为辅,解决在校生与社会富余劳动力就业问题,为纺织服装行业储备和输送高技能人才.同时,按照国家职业标准和行业规范对企业岗位进行细分,确定各工种岗位对技能等级和技能水平的要求,开展有针对性的职业技能培训和职业资格鉴定工作.

各院校注重高素质人才的引进,不断壮大培训基地的优秀教师队伍,同时积极建设和完善基础配套设施,以及自筹资金的承诺都将为培训基地对人才的培养和持续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

(附:中国纺织服装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设方案)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