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体系:推进智慧城市健康的有力保障

更新时间:2024-01-1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1697 浏览:96322

管理学博士,应用经济学博士后,高级经济师,宁波市智慧城市规划标准发展研究院综合与标准研究室主任,浙江省智慧城市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国务院国发〔2012〕23号文件中,明确提出要引导智慧城市建设健康发展.据统计,当前我国已有100多个城市开展了智慧城市建设,住建部于2013年1月公布了国内首批90个智慧城市试点,并发布了《国家智慧城市试点暂行管理办法》.但在智慧城市的具体建设过程中,由于缺乏全国性的建设标准和行业标准,不少城市及部门根据自身需要自定标准,不同城市之间、不同部门之间难以实现信息的有效交换共享,这影响了智慧城市在应用方面的进一步深化和提供民生怎么写作的优质高效性.因此,迫切需要将标准体系建设提上议事日程,以标准体系建设来推动智慧城市实现健康发展.

何谓智慧城市标准体系?

所谓智慧城市标准体系,指的是在智慧城市的规划建设、基础设施、民生怎么写作、产业发展、环境和治理、智慧人群等多个领域,广泛运用标准化的技术和怎么写作手段,以提高管理的规范性和科学性,培育产业的核心竞争力,高效地实现智慧城市高水平建设、全方位发展目标的科学有机的一整套体系.一方面,它是由智慧城市建设范围内具有内在联系的标准组成的科学的有机整体,必须涵盖智慧城市建设目标所必须的、现有的、正在制定和应着手制定的所有标准;另一方面,它是由多个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相互依赖和相互补充的分体系构成,是一个系统有序的统一整体.

智慧城市标准体系在中国的研究和实践

目前,国内众多城市都在积极开展智慧城市建设,但真正形成系统性智慧城市标准体系的还不多见,缺乏统一的智慧城市标准体系成为大多数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重大难题.

在理论研究层面,开展智慧城市标准体系建设的代表性机构和组织主要有:中国通信学会智慧城市专家委员会、全国信息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OA标准工作组、中国智慧城市研究院专家委员会、全国智能建筑及居住区数字化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等.这些机构和组织从智慧城市评估体系及标准、规划和建设咨询、智慧城市发展重点问题等方面开展了大量的工作,并形成了一系列的理论成果.

在实践层面,不少省市已开展了智慧城市标准体系的建设探索.如浙江与、国家标准委共同签署了《“智慧城市”建设试点合作框架协议》,以推动智慧城市标准化工作.同时,成立了浙江省智慧城市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承担全省智慧城市建设和物联网产业等领域相关的标准化技术工作.武汉已建立了包括《智慧城市的名词术语》、《智慧城市的需求》、《智慧城市的体系架构与技术要求》、《智慧城市的应用场景》等在内的智慧城市标准体系,并在智慧交通、智慧电网、智慧家居等专业应用领域制定了技术要求与测试规范.常州制订了《常州市政务云计算中心技术标准化指南》,完成了《常州市智慧企业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在省市层面开展的这些工作,更多地是结合地方的经济社会发展现实而提出的针对性的、区域性的解决方案.

总体上来看,国内智慧城市标准体系的研究和实践虽取得了不少成绩,但也存在着一些共性问题,主要有: 一是缺乏规划.表现为行业标准建设方面的规划不足,资金投入较少,标准化研发人员匮乏,专业队伍的培养建设与实际需求之间差距较大;二是缺乏整合.城市的管理部门多有自己的一套信息系统,但在城市层面,基本没有形成统一、可工程化操作的智慧城市标准体系,存在着条块分割和信息孤岛的现象,横不能连接,纵无法贯通;三是各做一套.城市的各个管理部门、企业多采用不同的信息化标准,对标准的引用范围、深度与广度也不统一,缺乏整合统一的标准规范体系,造成企业和行业之间的标准存在割裂的情况.


智慧城市标准体系需科学合理地构建

标准体系构建量多面广,从技术、行业应用和怎么写作三个层面的标准出发,可构建智慧城市标准体系如下:

一是技术标准化.智慧城市是一个综合化的大平台,其怎么写作最终依赖于大量的底层应用,并且需要将各种应用有机地整合在一起,而标准化的技术平台体系与技术接口,则是保障实现平台应用要求的基础条件.技术的标准化,有利于在创新产品应用的过程中,实现低成本的研发.而且,得益于技术的标准化,使得处于不同平台上的各个厂商在基础性的工作上无需过多的重复劳动,可以集中精力进行优质化、特性化的创新和研发工作.该层面包括总体(通用规范)标准(主要定义智慧城市技术中的名词术语、总体框架以及需求分析等)、感知层标准(主要涉及智慧城市中动态感知层的相关标准,包括传感器接口、组网协议、接入标准、统一标识和安全标准等);通信层标准(这是智慧城市标准体系中现有已较为完善和发展较好的部分,已有大量的国际和国内标准可供参考引用)、数据层标准(主要涉及云计算、信息描述、信息存储和云安全标准)、接口标准(主要包括中间件接口、数据接口、通信接口和用户接口等标准)、测试规范标准(主要包括系统的一致性测试、互操作测试和系统测试等标准).需要指出的是,在智慧城市标准体系的构建过程中,对已有的技术和标准,我们应尽可能进行引用而非重新制定.如,通信层所涉及的电信行业,已有相对完善和成熟的标准,我国可以进行直接引用.而对于目前尚缺失、需要重新制定的标准,则需在坚持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原则下,广泛吸取各方意见,形成可被认可和接受的标准,推动产业的发展.

二是行业应用标准化.行业应用标准化是智慧城市所体现出的标准化的更高层面,即通过智慧城市的应用平台,使各行业的应用得到有机统一.这种有机统一的状态即是打破各自为阵、分隔分离,实现有机共享.而在实现有机共享的过程中,各类行业应用需要有统一的应用标准,通过打造标准的行业应用接口来实现技术互通,实现标准化的应用界面和应用流程.该部分主要涵盖各种行业标准.由于各行业的标准制定情况各不相同,专业性强弱也各有不同,还需考虑跨专业、跨单位和跨地域的协同运行和管理,为此,在制定应用标准时,需要加强对跨地域、跨单位协同运行标准的制定和完善. 三是怎么写作标准化.怎么写作标准化是智慧城市应用的最终体现,也是行业标准化的最终结果.从智慧城市的目标定位角度,需要将提供标准的怎么写作作为最终应实现的目标,即通过智慧城市建设,使最终个人用户与企业和行业用户享受到标准化怎么写作、统一的人机接口、统一的怎么写作流程所带来的便利与快捷,并提高用户的使用黏性和使用舒适性.该部分包括统一人机接口和统一怎么写作流程,而后者是怎么写作标准化的高级阶段,即通过提供同质性、无差异、标准化的公共怎么写作,让智慧城市的建设成果能普惠民生.

推进智慧城市标准体系建设的对策建议

鉴于智慧城市标准体系建设涉及城市中政府、企业和公众的方方面面,需要结合城市的各自特色和发展阶段,稳步有序地加以推进.

一是坚持政府引导,各方参与,推进智慧城市标准创新.在城市层面,成立由牵头部门、质监部门、行业协会和重点企业共同组成的智慧城市标准化工作小组,策划宣传、指导协调,统一解决智慧城市标准化工作中碰到的综合性、普遍性的难点和热点问题.在技术标准层面,积极引导企业在生产制造过程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推进数字化设计、网络化制造、清洁化生产和现代化管理,全面提升传统产业的科技含量和产品的工艺技术和附加值.在产业层面,将政府支持和市场化运营进行有机结合,努力实现从“写设备、建中心”向“定标准、写怎么写作”的转变,加强产业集群内的标准开发与创新合作,建立标准资源共享、研发风险共担、成果收益分享的经济共同体和产学研一体化的智慧城市标准化研发创新体系.

二是坚持试点先行,重点突破,提升标准制订和应用能力.结合城市的实际发展情况,选择有代表性、可重点突破的几个领域进行深入的标准化研究,积极引导各方采用标准化的手段和方法,改进、提升管理怎么写作水平.在构建、完善城市级智慧城市标准的基础上,将部分有代表性、成熟的标准推广、上升到更高层面,成为区域性及国家标准.

三是坚持产业提升,改善民生,不断强化智慧城市管理标准化.围绕宽带城市、无线城市建设及物联网、云计算与云怎么写作、电子商务、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等重点领域,在企业内部,加快推进制造业信息标准化进程,以信息化改造制造业,推进生产设备数字化、生产过程智能化和企业管理信息化,助推制造业实现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物流库存和市场营销的变革和提升.从公共怎么写作与社会管理入手,研制一批社会保障、教育、医疗、社区怎么写作等领域的基础性标准,逐步建立基本公共怎么写作标准体系,以信息集成及标准化手段提高各项民生领域信息化应用系统的协同水平,增强城市民生的承载和运行保障能力,实现智慧城市怎么写作民生能力的不断提升.

四是坚持人才为先,加强培训,加快智慧城市标准化队伍建设.夯实智慧城市标准化人才基础,加大对智慧城市标准化研发的经费投入,建立标准化人才的选拔、培训、输出、激励和保障机制,形成智慧城市标准化人才引得进、留得下的良好格局.结合地方和行业特点,采取多种方式,组织开展智慧城市标准化培训工作,提升政府、企业和相似度检测机构中从事智慧城市标准化工作的人员素质,实现智慧城市标准化工作的健康有序发展.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