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财务管理教育改革30年回顾与展望

更新时间:2024-02-2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4096 浏览:59224

[内容摘 要 ]在改革开放30周年之际,本文通过梳理我国高等院校 财务管理教育三十年来改革发展的基本历程和脉络,剖析了各个发展阶段财务管理环境变 化与财务管理教育的基本特点,在此基础上,总结了改革发展中的经验与启示,指出了目前 我国财务管理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未来我国财务管理教育的发展趋势进行了简要分 析.

[关 键 词 ]财务管理教育,改革发展,回顾与展望

作者简介:赵德武(1963―),男,西南财经大学(成都,610 074),教授.研究方向:资本市场财务与会计研究.

马永强(1975―),男,西南财经大学(成都,610074),副教授.研 究方向:资本市场财务与会计研究.

财务管理在企业运营和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不言而喻,作为培养财务管理人才的重要途径,高 等院校财务管理教育水平高低对社会经济的发展无疑具有重要影响.在我国改革开放30周年 之际,系统梳理我国高等院校财务管理教育改革发展的基本历程和脉络,全面总结其中的经 验与教训,把握财务管理教育的内在规律,对于提高我国高等院校未来财务管理专业教育水 平、培养高素质财务管理人才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意义.

一、中国财务管理教育改革发展30年历程:梳理与总结

从新中国成立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前,我国实行的是计划经济体制,企业财务管理体制实行的 是国家统收统支、统负盈亏的体制,财务管理的职责在于按照国家制度规定搞好成本核算, 监督企业合理使用资金,及时上交税金和利润.与此相适应,财务管理教育并没有形成专门 体系,财务管理被普遍认为等同或属于会计学,甚至被视作财政学的一部分.[1]

随着改革开放的开启、推进和深化,我国经济和社会环境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我国高校财 务管理教育的环境、制度、理念、内容、方法等也在与财务管理理论和实践的交互作用中不 断演进,根据我国财务管理教育所处环境的变迁轨迹和财务管理教育理念与体制的演进历程 ,我们将改革开放30年来的中国财务管理教育划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一)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下的财务管理教育(20世纪70年代末到90年代初)

从1978年党的第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进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 改革初期的基本突破口是扩大企业自主权,接踵而至的是进行“利改税”试点,经济体制改 革的基本定位为“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之后进一步过渡到“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体制.

这一阶段,高校财务管理教育主要呈现以下特征:

1在教学内容上,财务管理的教学和研究开始有了自己独立的内容.(1)由于这一阶段 财务 管理体制以分配为突破口,对筹资、投资进行了局部性改革,财务管理的重点也转变为分配 管理,上述内容,特别是分配管理在财务管理教材和教学中逐步得到了体现.(2)市场经 济的引入,使高校财务管理教育也逐步将企业的成本费用和收入的管理纳入教学内容中.(3 )由于财务管理教育刚刚起步,关于财务管理的目标、环境、检测设、本质、职能、内容、 出发点、体制等基本问题在理论上还没有解决,这一阶段财务理论研究主要围绕上述基本理 论展开,相应的研究成果随后便被纳入各种财务管理教材之中.[2]

2在财务管理教育管理体制方面,虽然财务管理学科逐渐有了自己独立的内容,但财务管 理学 科本身的独立性并没有取得广泛的认同,财务与会计的关系仍然是学界争论的热点.而各高 等院校的实际情况是,财务管理教育仍隶属于会计学专业,没有独立的迹象.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资本市场迅猛发展下的财务管理教育(20世纪90年代初期 到2000年前后)

1990年年末到1991年年初,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相继成立;1992年,党的十四 大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1993年,十四届三中全会又确定了建立现代 企业制度的改革方向;1993年“两则两制”的颁布和实施成为财务与会计改革和发展的重要 里程碑.这些重大举措使我国的经济生活和企业财务管理实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首先 ,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推进,公司制成为一种兼容现代商品经济特征和要求的企业组 织形式.作为一种重要的管理职能,财务管理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角色越来越重要.其 次,随着证券市场的建立,企业理财环境、理财目标和理财方法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在投融 资环境上,企业面临着更多的投融资渠道和选择,如何合理利用证券市场优化企业资本结构 、投资结构以提高企业价值成为企业理财中的重要方面;在理财目标上,利益相关者的多元 化使企业理财的出发点和着眼点从单一化向多元化发展,各相关方的利益取向逐渐成为企业 理财中不得不考虑的重要因素;在理财方法上,业绩评价与价值评估成为证券市场环境下财 务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3]

这一阶段,高校财务管理教育的主要特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内容方面,大部分高校的财务管理教学内容与特点集中在以下几点:(1)在理财 主体 上,现代公司制企业的发展促使大部分高校财务管理教材的内容安排都围绕股份制企业展开 .(2)在具体内容上,由于我国财务管理的理论与实务在这一阶段受到了西方发达国家的 重要影响,财务管理教育的内容也随之变化.财务管理的关注点由企业内部状况拓展至整个 外部市场环境,并逐步涵盖了金融市场、投资学和公司财务三大领域.(3)公司制企业自 身特点和证券市场的建立和发展使现代公司治理成为各经济管理类学科进行学术研究的重要 领域,与企业投融资相关的公司治理知识也逐渐成为财务管理教学的重要内容.

2财务管理教育管理体制方面,财务管理教学的内容与会计学有了明确的划分,经过理论 与实 务界的多年讨论,财务管理与会计之间的关系也进一步明确,其中虽然曾有“大财务”和“ 大会计”的争论,但一个基本的共识是,财务管理与会计是区别明显但又密切相关的两类学 科.不过,在1998年以前,全国各高校的财务管理专业仍然隶属于会计学专业,财务管理专 业的独立性还没有被正式认可.

(三)经济全球化背景与科学发展观指导的财务管理教育(2000年前后至今)

这一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生了以下两个方面的变化:第一,2001年12月11日,我国正式加 入世界贸易组织(WTO),这成为我国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重要里程碑,意味着我们所面临 的金融市场环境、经济结构环境和法规、财税环境都将产生深刻变化.第二,党的十七大提 出了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无疑为各经济主体注入了强大的发展动力 ,我国经济实现了在较长时期内的快速发展,但与此同时,市场机制的内在缺陷和相关制度 环境的不完善使我国经济在发展中也逐渐暴露出一些缺陷,突出的问题包括环境污染、能源 过度开发和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也为企业经营和管理提出了可持续性发展 的要求,如何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寻求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财务保障机制,无疑是财务管理者 面临的重大现实问题.

1998年,教育部在新颁布的专业指南中将财务管理作为管理学下的二级学科列入本科专业 目录.自此,财务管理无论在形式上还是在实质上都从会计学里分离出来,成为一门独 立的学科,并开始构建独立的教学体系和人才培养模式.

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后,财务管理教育在培养模式、师资队伍建设、办学规模和层次上都取 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很多高校,包括综合类大学都纷纷开设财务管理专业,财务管理专业 本科、硕士和博士的培养体系和办学层次更加完整,师资队伍建设的目标更加明确,师资队 伍规模和素质不断扩大,教学方法更为合理和先进.此外,诸如“高校青年教师奖”的设立 、精品课程评选制度的建立、中青年教师交流活动的举行等一系列制度和措施的推出使包括 财务管理在内的高校各专业的师资队伍与教学水平都得到了大幅提升.可以说,财务管理在 财经类各专业中已成为备受关注的学科,生源数量和质量显著提升.

在具体的教学内容上,财务管理教材逐步由原来较为单一的企业财务管理(属中级财务管理 的范畴)逐渐发展为基础财务学、中级财务管理、高级财务管理等从低到高、由易到难的教 材体系,同时也出现了一些关于理财特殊领域的专门教材,如《国际财务管理》、《企业集 团财务管理》、《战略财务管理》等,财务管理教学的范围和内容得到空前的拓展和深化, 应该说,这些发展与经济全球化的背景和科学发展观理念是密不可分的.

二、财务管理教育30年改革发展的启示

回顾过去30年财务管理教育改革发展的历程,财务管理教育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理念,财务管 理教育与外部环境之间存在怎样的内在联系,财务管理教育与财务理论研究、财务实践发展 之间的互动机理是什么,财务管理教育应遵循什么样的发展导向,财务管理教育的未来发展 趋势如何,等等,我们理应对这些问题有所思考、有所感悟.

(一)财务管理教育的内在理念:以公平与正义为基本前提、以务实与创新为内在 动力、以开放与包容为外部保障、以个性与特色为多样化发展途径、以本土化与国际化相协 调为平衡发展的基础

1财务管理教育应以公平与正义为基本前提.公平与正义是一个社会和国家应追求的基 本价值观,它也理应成为财务管理教育遵循的价值观.

2财务管理教育要以务实与创新为内在动力.30年来财务管理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历程表 明,教育必须立足于现实的经济与社会环境、外部市场条件和科学技术水平.同时,财务管 理教育要有不断创新的意识,单单局限于现有的教育水平和外部条件下的教育只会是被动地 被外部环境牵着鼻子走.所以,务实是基础,创新是源泉,缺一不可.

3财务管理教育要以开放与包容为外部保障.开放,要求财务管理教育无论是在教育模 式上,还是在教育内容上,都要保持开放的态度.从地域上,要与不同国家和地区、不同高 校在开放中交流、在交流中提升;从学科领域上,要与其他学科在交融中凝练,在凝练中升 华.包容,说明财务管理教育要有“胸怀天地”的大气,要充分吸收一切有利于提升财务管 理教育水平的先进理念和先进经验.只有开放,才有之后的包容,而只有做到包容,开放 才变得有意义.

4财务管理教育要以个性和特色为多样化发展途径.社会、经济、市场环境的复杂多变 和企业之间的千差万别,决定了财务管理人才需求的多样化特征.各高等院校都应该在具备 财务管理教育基本共性的基础上从教育目标、教育模式和教育方法上充分挖掘和发挥自己的 个性和特色.只有尊重个性,才能形成特色,只有提倡特色,才能激发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活 力.

5财务管理教育应通过本土化与国际化相协调实现平衡发展.在经济全球化的宏观背景 下,我国财务管理教育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和提升教育水平的内在需求决定了财务管理教育国 际化的必然趋势,而我国现有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市场条件、财务管理人才需求的特殊性 、教育体制和教育水平的现实约束又说明了财务管理教育本土化的必要性.如何合理有效地 协调本土化与国际化之间的矛盾,寻求二者的恰当结合点是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我国财 务管理教育必须面临的重要问题.

(二)财务管理教育的外部驱动力:社会、经济与市场环境的发展与变迁

在过去的30年里,市场经济的引入、建立和发展使我国的财务管理学科从隶属于会计学逐渐 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使绝大部分财务管理教材以股份制企业作为主 要的考察对象,公司治理的相关问题也逐渐成为财务管理教学的重要内容;证券市场的建立 和发展促使财务管理的教学内容逐渐被筹资、投资和收益分配三大模块所占据,财务管理教 学的侧重点也由产品市场向产品市场与资本市场并重的方向转变;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使 集团公司财务管理、跨国公司财务管理等内容日益成为财务管理教学中不可缺少的内容;科 学发展观的提出使战略财务管理和无形资产管理等在财务管理中的地位急剧上升;计算机和 网络技术的发展也使财务管理教学手段发生了重要变化,等等.所有这些事实都说明,社会 、经济、市场乃至技术、文化环境的发展和变化都会对财务管理教育产生重大影响.

(三)财务管理教育与相关范畴:财务理论研究、实践发展与财务管理教育的互动 机理

理论、实务和教育之间是可以相互转化、相互促进的,正确把握它们之间的关系有利于构建 财务管理理论研究、实务发展和教育改革之间的良性互动机制.[4]先进的理论必 定会促进实践 向更有效率的方向发展,实现理论向实践的转换;实践的发展可能引发对已有理论的挑战, 促使理论进一步修正、提升,实现实践向理论的转换;理论发展无疑会给教学带来新思想、 新观点、新领域,实现理论向教学的转换;实践在对教学提出现实需求的同时,也在时刻影 响着教学的理念、内容和方式,实现实践向教学的转换;理论发展和实践探索往往会在对现 有的政策产生冲击和挑战的同时孕育新的政策出台.所以,理论发展与实践探索也会向政 策转换.应该说,中国财务管理教育改革发展的30年历程就是上述五种转换不断产生、更替 、互动的过程.

(四)财务管理教育的基本导向:面向市场,面向社会需求

从计划经济到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再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从证券市场的产生、发展到壮大, 从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开启到加速推进等 每一次社会和市场需求的发展变化都会带来财务 管理教育的变革和发展.可以说,社会需求是财务管理教育发展的重要原动力.因此,财务 管理教育任何时候都要体现社会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以社会需求为重要导向.

(五)财务管理教育的未来发展:国际化趋势是一种必然

经济全球化无疑会带来管理水平的国际化要求,培养国际化人才应该成为财务管理教育的一 项重要内容,这就要求财务管理教育在教育目标、教育理念、教育模式、教学内容和教学方 法等方面都要面向国际化.近十年来,为了顺应全球化的趋势,我国各高等院校逐步把企业 集团财务管理、跨国公司财务管理、跨国并购与重组等知识纳入财务管理教学内容中,这标 志着我国财务管理教育国际化的序幕正在拉开.

三、现阶段我国财务管理教育存在的问题

经过30年的改革与发展,我国高等院校财务管理教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无论是教育体制、 教育理念、培养模式,还是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师 资队伍和各层次学生的规模和素质都得到明显提升,高等院校财务管理教育的改革发展成绩 卓著.但我们也应看到,现阶段我国高校财务管理教育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一)财务管理专业的定位与范畴需要进一步理清和拓展

关于财务管理专业范畴界定及其独立性问题.一方面,虽然教育部已将财务管理专业作为管 理学下的独立的二级学科,但现实的情况是,大部分高校,特别是财经类高校普遍将财务管 理专业设置在会计学院或会计系,财务管理专业的独立性在人们的思维中并没有得到真正认 可.另一方面,如何合理区分和界定财务管理学、企业管理学、金融学、会计学之间的专业 界限已成为财务管理专业设置方面的一个重要问题.对此,可以参考和借鉴国外知名高校的 相关做法.

(二)重知识灌输,轻能力培养的人才培养理念需要转变

如何有效权衡知识灌输与能力培养之间的轻重是现代高校各类专业教育都应该深入思考的基 本问题,财务管理专业也不例外.如前所述,由于财务管理面临的外部环境复杂多变和企 业内部经营的千差万别,是让学生更多地掌握专业知识,还是应该让学生在掌握基本专业知 识的基础上更多地提高专业素养和面对复杂环境的应变能力?从目前各高校财务管理专业的 培养模式看,大部分学校都将主要精力放在专业知识的灌输上,能力培养没有被提到应有的 重视水平上.

(三)课程设置、师资队伍建设、教学方法、培养导向等方面需要进一步调整和优 化

1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需要进一步调整和完善.在本科财务管理教材和教学中,虽然中 级财务管理的内容安排已经基本形成共识,但在初级、中级、高级财务管理不同层次的内容 衔接和递进上,各高校的安排比较混乱.怎样形成一个体系完整、层次分明、内容科学的教 材和教学体系是目前财务管理教育中的一项重要课题.

2师资队伍的知识结构需要优化.虽然我国高校财务管理师资队伍在规模和质量上,特 别在科研水平方面已得到明显的提升,但一个现实的问题是,目前大部分财务管理专业的教 师的成长经历都是从学生到老师、从学校到学校,缺乏实践经验.在财务管理日益成为一种 复杂管理、运筹管理的今天,要培养出高素质、高水平、符合社会需求的财务管理人才,首 先需要调整和优化师资队伍的知识结构和阅历背景.

3教学方法需要进一步改进.经过30年的改革发展,虽然我国高校财务管理教育在教学 方法、手段和条件上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和提高,但启发式教育还亟待重视和倡导;就课本论 课本、就理论讲理论的教学方法仍然占据主 导地位,案例教学、实验教学等方式还远没有得到推广.

4要避免大学教育功利化.在教育导向与社会需求的关系上,紧跟社会发展变化且 不乏前瞻性的教育不仅能够有效地满足社会实践的需求,而且能够正确地引导社会实践的发 展,单纯被动地与社会实践“亦步亦趋”,甚至落后于社会实践的教育,必定缺乏活力,甚 至会成为实践发展的绊脚石.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虽然在很多方面给社会和经济发展注入 了强大的动力,但也给很多领域增添了几分“功利”色彩.在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压力下, 学生“考研”、“读博”的功利性色彩可能正在加重,大学教育是要简单盲目地屈从外部的 压力,还是要有所取舍,保持自身独有的纯洁性?这是我们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

四、未来我国财务管理教育展望

大学教育要在面向现实社会需求的同时,还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大学财务管理教育的未 来发展应着眼于社会经济发展的趋势,从这个角度,我们在未来的财务管理教育改革中应着 重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大趋势、大背景.

(一)经济全球化与财务管理教育

对财务管理而言,经济全球化意味着金融全球化,包括金融市场的环境和条件、金融市场的 规模与范围、金融产品的种类与数量、资本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兼并收购活动的广度与深 度等等,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化.一系列新的复杂的财务管理问题,如复杂环境下 的资产定价、衍生金融产品的创新与利用、跨国经营的财务管理、全球化趋势下的风险管理 等等,财务管理教育能否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不断地调整和优化培养目标、培养模式和 教育内容,是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要面临的重要问题.

(二)知识经济与财务管理教育

“知识经济是建立在知识和经验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上的经济”,无论是知识对传统产业的 高度渗透,还是高新技术产业的迅猛发展,都给财务管理提出了许多前所未有的挑战,例如 ,如何进行技术投资、如何进行创业管理、如何通过财务手段进行风险管理、如何对技术人 员进行有效的激励约束、如何在网络经济下进行有效的财务运作,等等.如果说经济全球化 下的财务管理是对许多传统理念、模式、方法的拓展和深化的话,知识经济背景下的财务管 理则可能会摒弃甚至颠覆许多传统的管理理念、模式和方法.相应地,这必然会给财务管理 教育带来革命性的变化.


(三)科学发展观与财务管理教育

在传统的财务管理中,我们的着眼点更多地从微观、短期的角度去看待企业发展中的问题.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使可持续发展成为企业经营与运作的内在要求,如何通过财务管理和财务 机制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专业保障,是今后所有企业都必须正视的现实问题.从这 个意义上,战略财务管理与可持续财务管理将成为财务管理发展的前沿方向之一.

主要参考文献:

[1]阎达五,刘汝军.美国会计教育改革及其对我国的借鉴意义[J].财会月刊,1998 (1).[2]阎达五,王化成.面向21世纪会计学类系列课题及其教学内容改革的研究[ J].会计研究,1998(9).[3]汤谷良.我国财务管理理论世纪回眸[J].财务与会计,2000(2).[4]王化成,佟 岩.财务管理理论研究的回归与展望[J].会计研究,20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