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强化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相关

更新时间:2024-04-0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6058 浏览:119143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4202(2012)06-000-02

摘 要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事业单位财务预算改革逐渐成为当前改革的热点和重点,事业单位的体制决定了它的财务管理不同于企业单位,又与国家行政机关有着相当大的区别.随着财政改革不断深入,尽管建立了相对完善的管理制度,但现行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上存在许多复杂问题.本文在分析问题的基础上也试着提出了具体的解决措施.

关 键 词事业单位 财务管理 问题 强化措施

一、我国现阶段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基础工作薄弱

受长期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以及事业单位的非营利性使得事业单位的基础管理关系不明确、经济关系不清.大部分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仅限于人员开支经费的收支,缺乏科学系统的财务管理体系,严重影响了事业单位的健康发展.有的事业单位业务程序不清晰,凡事因人而异,因而财务处理程序也难以标准化,甚至处理标准也经常变动.有的甚至凡事按主管领导的批示来,制度形同虚设,办事效率低、财务管理效率低下.事业单位对财务管理工作的新制度、新法规宣传、培训远不能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尤其是不能结合财务工作的具体情况对财务人员进行指导、培训.


财务人员对新的制度、法规理解掌握不深,不能结合本职工作很好贯彻相关制度、法规,仅靠日常工作的摸索,难免会出现不应有的错误.许多事业单位在资产实物管理方面也存在一些漏洞.如财产清查制度不健全、财产管理权责不清、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不规范,甚至导致国有资产大量流失;对资产缺乏购置的前瞻性和统一协调的调配使用机制,购置随意及重复,导致固定资产的欠缺或闲置,严重影响了资产的使用效率.

(二)事业单位执行财务制度不严格,导致会计基础工作不规范

财政部发布《关于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的意见》规定:实行独立核算的企事业单位、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其他单位,应当根据《会计法》和《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要求进行检查、整改,建立良好的会计工作秩序,使记账、算账、报账等工作符合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的要求,逐步实现会计基础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不断提高会计工作水平,进一步发挥会计工作在经济管理中的作用.在实际工作中一些单位出现了建账、记账、结账等账务处理,不符合会计制度的规定;审批手续不健全,核算手续不符合要求;弄虚作检测,违反财经纪律等现象.

(三)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松散,登记和处置不及时

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是指事业单位占有使用的、在法律上确认为国家所有的、能以货币计量的各种经济资源的总和.事业单位是政府履行公共怎么写作承诺的重要载体,管好规模日益庞大的事业资产,使事业单位在构建和谐社会、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方面更有效地发挥作用,是单位必须做好的一项重要工作.然而,目前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存在许多问题,主要表现:(1)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机构的设置不统一,不规范,导致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体制不顺,管理职能脱节,影响了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2)缺乏科学合理的配置标准,导致预算安排不尽合理,使有限的财政预算资金没有得到最有效的利用,造成账外资产越来越多,事业单位资产账实不符.(3)固定资产现有核算方式存在价值背离、虚增净资产、成本不完整.流动资产和无形资产管理流失也比较严重.

(四)财务人员综合素质低.财务管理水平良莠不齐

一方面,部分单位由于种种原因不能按照《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合理设置财务管理岗位.财务人员配备不齐,会计凭证的编制与凭证的审核、支票、印鉴的保存等没有做到完全分离.使得财务管理岗位和人员之间没能形成有效制约;另一方面,后续工作滞后,财务人员的专业知识体系不能得到及时更新.新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的宣传、培训不够,加上财务人员自学、钻研能力差.有些单位的财会人员甚至连最基本的核算常识都不能掌握.这导致会计基础工作不完善.甚至出现账目混乱.资产流失,会计信息不真实等现象.

二、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强化措施

(一)完善事业单位财务监督制度,对支出实行全方位监督

健全监督机制,实行全方位监督,这是提高经费使用最佳效益的有效途经,也是防止经费跑、冒、滴、漏的重要手段.目前.财务监督系统的约束力度很不够.笔者认为.实行全方位监督必须建立完整的财务监督法规.1.结构完整合理.在经费矛盾突出的情况下,要实现经费合理分配,必须制定内容完整、方法简单、结构合理的监督机制.2.操作性强.制定一项措施制度,必须方便可行,便于操作.比如.哪些经费可以开支.哪些经费不能列报.经费管理的透明度要高、要细.以便增强全方位监督力度.3.提高财务监督权益.加强财务监督关键在于人的素质.目前,财务管理中出现的问题主要是监督措施不利,管理失控造成的.

(二)加强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提高经济效益

事业单位应加强固定资产的管理,要有专门机构、人员来管理财产,落实目标责任制.财产管理部门对财产必须建档立账,做到卡随物走;建立财产清查和报废制度,及时有关手续,并定期、不定期地进行盘点、清查,以保证使用、管理和财务部门之间账账相符、账卡相符、账物相符,发现问题及时查明原因,保证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在购置和投资价值较大的固定资产之前,要进行充分的可行性论证和效益评估,坚持固定资产投资的决策、监督、执行三者有机结合,相互制约,以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各项资源,杜绝不必要的浪费.大宗的物品采购和投资,应通过政府采购和招投标形式,增加设备采购和投资的透明度,加强经济核算,尽可能以最少的投入获得最大的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

规范事业单位国有资产“非转经”行为,按照国家有关国有资产管理的规定,做好经营性固定资产产权界定、登记工作,明确责、权、利关系.若以非经营性资产作为投资兴办具有法人资格的经济实体时,必须进行合理评估,并向同级国有资产管理部门资产转移和产权登记工作,按出资比例或按章程约定确定权、责、利;对规模较小的非经营性资产转为经营性资产,可以按有偿使用的原则,按一定比例征收占用费.(三)健全事业单位财务人员使用机制

①量才录用,建立严格财务人员任用程序.对财务人员的选配、培养都应从其才德出发,任人为贤,废除人员选拔领导决写作,确保优秀人才选拔到财务岗位上来.②建立岗位责任制.对每一个岗位,都应制定相应得责任制度,明确责任与权限、责任与奖惩的关系.这对充分调动财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有重要作用.③建立财务人员定期培训制度.当前,在新知识和新技术不断涌现的情况下,要求财务人员不断学习掌握新知识、应用新技术,提高管理手段,增强管理能力,不断提高思想水平和业务素质,更好地完成工作任务.④引进竞争机制,逐步淘汰低水平的会计人员,尝试建立事业单位会计人才库,合理调剂配置使用会计人员.⑤对重要岗位财务人员应建立保荐入推荐担保责任制.

(四)加强事业单位预算管理

预算管理是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贯穿了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全过程,是事业单位进行各项财务活动的前提和依据.预算是国家实施有关方针、政策,进行财政收支管理的重要手段,也是保障各项事业健康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按照我国《预算法》的规定,各级政府、各部门及所属单位都应当按照规定编制预算,在预算的编制、执行、调整、审批、监督和管理权限上严格规定内部控制程序,建立科学的预算管理体制,使财政资金得到最有效使用.

结束语:作为经济社会重要组成部分的事业单位,在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经济竞争和日益高涨的事业单位改革的呼声之下,需要扭转传统的粗放型管理观念,增强自身的财务管理水平.本文通过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对如何强化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提出了五个方面的建议,希望能对克服基础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提供帮助:对有效提高事业单位预算编制的质量,提高预算执行的可行性,改善预算执行脱离预算制定的现象提供帮助:同时对保证财政资金的有效运用,遏制国有资产的流失提供帮助.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