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企业财务管理问题

更新时间:2024-02-1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5431 浏览:69627

[摘 要 ] 本文从企业管理重要环节之一的财务管理方面剖析影响民营企业发展的诸多问题和深层次原因,并对相关问题提出一些可行的建议性对策和措施.

[关 键 词 ] 民营企业财务管理问题对策

我国非公有制经济经过二十多年的不断发展,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民营企业作为非公有制经济中的绝对主力,更是发挥了不可低估的作用.从资产规模来看,占据了我国经济的半壁江山,从经济规模上看,约占我国GDP总产出的65%~70%,从就业规模上看,吸纳的劳动人口约占我国城镇总劳动力的65%.但是,随着民营企业的发展壮大,管理力度不足的问题也日益显露出来,较为突出的是在企业财务管理上较为混乱,表现为会计基础工作差,财务管理职能没有得到发挥,偷税漏税现象较为严重等,这些问题不仅损害了民营企业长期发展利益,也制约了我国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提高民营企业财务管理水平,充分发挥财务管理职能.

一、民营企业财务管理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1.宏观环境因素分析

(1)缺乏必要的金融扶持机制.民营企业经营规模小、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弱、资金运作水平不高等现实决定了其通过市场融资时资信度必然很低.由于我国还没有建立起一系列稳定的融资机制和一整套的民营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因而导致了民营企业融资渠道的狭窄,使得民营企业不敢贸然扩大投资,对外投资信心不足.

(2)会计法规不健全.目前,我国绝大多数会计法规都没有很好地考虑或未考虑民营企业的特点,而且很多会计法规本身已经不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这使得民营企业的会计行为没有针对性强的、统一的法律依据,导致民营企业财务管理的混乱,同时,现行的会计监管法规对财务查重、违规的惩罚力度过小,对财务舞弊行为责任人的追究力度偏轻,没有达到惩戒效果.

(3)政策因素的影响.民营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诸多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民营企业产权制度不明确造成的,而民营企业产权制度不明确的重要原因则在于经济政策的不稳定性.长期以来,民营企业的合法地位一直没有得到国家政策的支持,现行的产业政策、税收政策、金融政策总体上向国有企业倾斜,有些行业甚至因为企业的性质属于民营就不允许其进入该行业,这些都使民营企业处于一种不公平竞争的地位.

(4)外在监督的双重缺位.由于我国民营企业会计规范体系还不健全,政府财政、税务、统计、审计、工商等部门因受人力、物力的限制,往往只注重审查报表的技术性差错而不注重报表的真实性,缺少对报送虚检测信息的责任追究与惩罚措施,而执行社会监督职能的注册会计师及会计师事务所不太愿意从事民营企业审计工作,加重了民营企业财务工作的随意性.

2.微观因素分析

(1)企业产权不清.部分民营企业的经营者家庭财产和企业资产划分不清,该部分民营企业创建之初将业主家庭财产视为企业资产任意调用却未按资产入账;创建成功之后则又将企业资产视为业主家庭财产,业主家庭支出视为企业成本导致企业资产流失.同时民营企业还存在原始产权主体界定模糊现象.一方面家庭成员之间产权界定不清;另一方面民营企业与外界产权关系不清.这种产权不明晰的现象,直接导致财务管理主体不明确.

(2)管理模式僵化.民营企业典型的管理模式是家族式管理,所有权与经营权高度统一,投资者兼任经营者.这种模式势必给企业的财务管理带来负面影响.在这些民营企业中,领导者集权现象严重,并且其对于财务管理的理论方法缺乏应有的认识和研究,往往职责不分并容易越权行事,这使得会计监督和内部控制职能难以发挥作用.

(3)企业领导者素质不高.据全国工商联2000年对全国30个省市30.7家私营企业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公司规模实有资金在1000万元以下的业主中,文盲占0.2%,小学占20.8%,初中占22.6%,高中占40.7%,大学及以上占15.7%,有40%的经营者看不懂财务报表.由于受到自身文化水平的限制,大部分经营者根本无法掌握现代化的经营管理理念和经营管理方法,对财务报表中的各项指标不能准确把握,根本谈不上财务管理.

二、加强民营企业财务管理的对策和措施

1.建立健全民营企业财务管理的外部约束、引导机制

(1)健全会计法规,加大惩治力度.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制定了针对中小企业发展的法律法规、优惠政策及惩戒措施,如日本的《中小企业基本法》和《中小企业现代化促进法》、美国的《中小企业法》和《公平执行中小企业法案(1996)》等.在这方面,我们应该借鉴国际经验,国家立法机关应尽快制定出专门适用于我国民营企业统一会计行为的法律规范,减少民营企业财务管理的随意性.通过立法确立会计主体和法律责任,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惩治力度,以规范相关责任人的财务管理行为.

(2)规范会计基础工作,强化外部监督.财政部门应督促民营企业依照《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要求建立健全会计账簿体系,促进民营企业规范建账,严格执行会计证管理办法,加强对财会从业人员的管理,提高其专业技能,充分发挥会计相似度检测机构对民营企业会计信息的社会监督职能,让会计师事务所成为民营企业外部监督的主导力量.

(3)推进民营企业信用制度的建立和完善.积极引导民营企业建立信用管理的基本制度,借助合理有效的手段提高民营企业经营者的信用管理意识,改善民营企业信用状况,以创造良好的信用环境.同时,要积极研究和制定民营企业信用评价标准和评价体系,并将其信用评价等级在政府有关部门的民营企业信息平台上发布或者直接对外公布,这样既可供政府部门监督之用,也可供民营企业的贸易伙伴参考之用.

2.民营企业自身应加强财务管理规范化建设

(1)转变观念,切实树立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核心的理念.民营企业的经营者要提高认识,打破家族经营的理念,实现自我革命,树立现代管理理念,全面提升财务管理的层次.要把强化财务管理作为推行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内容,贯彻落实到企业内部各个职能部门.

(2)建立有效的财务控制制度和治理结构.民营企业财务部门要在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的基础上,围绕目标利润,认真编制和执行财务预算,构建企业财务责任指标体系.在每月制定财务预算时,为避免出现预算的差异,还应根据近期较为准确的财务信息资料及时地修正财务预算指标.财务部门要按照财务预算目标加强管理,定期检查,严格考核,落实责任,兑现奖惩措施,形成以财务制度为主对经济行为进行定性约束、以财务预算为主对经济行为进行定量约束地格局.要在保证会计核算质量的基础上,进一步发挥财务信息的主渠道作用,时时跟踪企业的动态变化趋势,及时提出财务建议,由目前的核算型财务管理转变为管理决策型财务管理,从而成为企业决策者的坚强臂膀.

(3)构建适应企业发展需要的资金管理机制.①在投资活动中建立资金投入效益的保证机制.民营企业财务部门要改变目前仅限于对企业内部价值信息进行综合处理的做法,多方收集企业外部的有用信息,主动研究市场,自觉参与企业投资项目的测算和论证,考虑资金时间价值和风险价值,分析和比较项目的投资回报率,把好项目的财务预算关.②在筹资活动中建立活而不乱的资金循环机制.民营企业必须保持合理筹资结构,适度负债经营,形成既要“借鸡下蛋”,又能“以蛋还鸡”的良性循环,逐步把企业从“高负债-低效益-高占用”的恶性循环中解脱出来.同时,规范企业的融资行为,财务部门要保持良好的融资信誉, 不仅要重视银行信用,更要重视和讲究商业信誉,形成“借-还-借”的良好态势.③在财务成果分配活动中建立资金补偿积累机制.民营企业财务部门要监控企业的资金分流,防止过多地分流到工资福利上去和非生产性投资方面,合理制定企业税后利润分配政策,尽可能多地增加留存收益,不断增加企业的积累,促进企业自然流动发展.

(4)建立成本管理机制.①充分利用成本核算信息.运用本量利分析法,合理测定企业最佳销售量及保本销售量,进一步确定销售,确定存货最佳存量,减少无效或低效劳动,并努力寻找适合企业产品特点的既能提高产品功能又能降低成本的途径.在产品核算方面要遵守重要性原则,对主要产品详细核算其成本构成,并为生产部门提出改进措施;对严重影响企业效益的产品要做横向对比,找出自身生产活动的不足,把成本浪费消灭在生产的源头,实现财务部门抓成本核算管理的事前参与和超前控制.②建立以成本、费用、利润为中心的成本考核体系.将能够量化的指标尽可能量化,通过考核绩效促进各部门工作效率的提高.财务部门要把成本管理的重心从侧重于简化成本核算转移到侧重成本控制.积极推行责任成本,加大成本考核力度,在企业内部设立责任成本中心,充分利用财务信息的全面性和权威性来客观、公正地评价成本中心的绩效.

(5)实施产权激励,调整企业内部财务利益结构.民营企业经过近30年的发展,走出了少数人所有、家庭式管理的封闭式圈子,放弃产权上的独占,从构建企业命运共同体的角度出发,允许人力资本参与企业内部利益分配.在企业经济活动和经营流程中,人才作为生产力的要素在民营企业发展中所起的作用已经越来越突出,而且某种程度上已经超过其他生产因素,人才成为民营企业主要资本构成已经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因此,建立针对经营管理人员,以及关键技术人员的产权激励制度,如员工持股计划、经营者持股和股票期权等方式来调整企业内部财务利益结构,是关系民营企业能否健康发展、稳定员工队伍特别是人才队伍的决定性因素.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