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管理

更新时间:2024-03-2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0513 浏览:44324

预算是一种系统的方法,用来分配现有的资源,包括实物及人力等资源,以实现既定的战略目标.行政事业单位作为经济体制中一个重要的环节,通过加强预算管理,降低事业成本,合理利用事业资源.这是保障我国政府改革顺利进行、理顺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加强政府宏观调控能力、推进的开展、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公共财政框架体系的基石.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管理编制执行调整

随着加入WTO和与国际经济接轨,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巿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我国全面深入地进行了机构体制的改革,为了建立起一套人员精干、运转高效的行政事业管理体制,财政部门也推出了相应的改革措施,即改革财政支出管理体制,通过实行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和政府采购逐步构筑公共财政框架,提高政府资金的使用效益.这一系列宏观层面要取得最终的成功,必需延伸落实到微观层面上的具体单位.政府高效,单位必须高效,而单位的高效是建立在规范运作和科学管理的基础上的.全面预算管理作为行政事业单位加强内部基础管理的首要工作内容,其重要性和紧迫性日益突现.

一、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编制

1.部门预算编制程序和步骤

部门预算是按政府各部门承担的公共管理和发展社会事业的职能分类编制而成的预算,它是政府各部门财务〈财政)收支的综合计划.我国政府预算自2000年开始将原来按功能编制改为按部门编制.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编制,本身就是部门预算的一个组成部分.只不过部门预算是从宏观财政预算的角度来做的一个整体预算.了解部门预算的编制,有利于对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编制、管理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1)部门预算编制程序

第一步,各部门编制、汇总和上报本部门的预算建议数.第二步,财政部业务司局按照其管理职能分别对部门预算建议数进行审核,并下达预算控制数.第三步,各部门根据预算控制数编制预算,上报财政部.第四步,财政部再对部门预算数进行审核汇总,报送国务院审定后报送全国人大批准,再由财政部统一批复给各部门.

(2)部门编报预算的程序

第一步,基层单位编报预算并上报给上级部门.第二步,二级单位编制、汇总单位预算并上报给主管部门.第三步,一级部门编制、汇总部门预算并上报给财政部.第四步,财政部审核部门预算数.这四个步骤被称为“二上二下”编报方法.

(3)财政部审核和上报预算的程序

财政部在管理部门预算的过程中根据现行管理职能将部门预算拆分给各业务司局;各业务司局通过预算专网在自己的权限范围内审核各部门预算数据,给各部门下达部门预算控制限额;根据全国人大批准后的预算,预算司向各部门批复预算.其主要程序如下:第一步,部门编报财务预算上报财政部预算司.第二步,财政部预算司汇总预算数并拆分预算数.第三步,各有关业务司局审核并上报预算司.第四步,财政部预算司汇总审核预算数据上报国务院.第五步,国务院审定预算数上报全国人大.第六步,全国人大审核批准预算.

(4)财政部批复预算的程序

第一步,全国人大批准预算后,财政部预算司布置各业务司局编写批复说明.第二步,财政部预算司汇编批复说明,打印批复表,司领导签字.第三步,有关业务司局会签批复预算.第四步,部领导签发.第五步,部门执行预算.

2.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的预算编制

(1)收入预算编制.现行的部门预算确立了行政事业单位大收入的概念,要求单位将取得的各项收入全部纳入单位的预算之中.因此单位在编制收入预算时,要全面合理,并留有余地.要充分考虑国家有关政策的影响和经济的发展趋势,对没有把握的收入项目和数额不能打入收入预算,以避免利用这部分收入安排支出,在收入不能实现的情况下,支出大于收入,收支预算不能平衡.


(2)支出预算编制.经费预算的编制,在单位内设部门和人员定位的情况下,根据定额标准,乘以相应的人数或使用数量就可以得出,当然还应该参考前三年单位的实际开支情况和未来一年的变动趋势进行微调.与业务相关的预算编制相对比较复杂.单位面临的外部环境时刻在变,需要解决的问题层出不穷,各个业务部门的任务和情况大相径庭,所以与业务相关的预算编制应采取自上而下、自下而上反复磨合的方式.在单位提出预算总目标的基础上,相关管理部门依据预算总目标、年度工作和各部门业务职责确定下属部门的分解预算目标.其次,下属部门根据分目标的要求和对预算年度相关业务的预测,提出部门预算草稿.最后,财务部门将各部门的预算草稿汇总,上报领导层讨论通过或驳回修改.对下属单位的专项补助,应在充分了解下属单位实际情况的基础上,根据下属单位上报的工作计划和专项业务资金需求,充分论证和核实,挤去水分,对确实可行或单位确有必需的项目,进行适当的补助,列入年度计划.上缴上级支出按照规定的定额或比例按实测算.

二、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的执行

1.合理分解年度预算,确立预算责任,是执行预算的前提

各行政事业单位要根据核定的预算,围绕行政任务和事业计划,及时将收支指标分解到单位内部各有关部门,同时提出相应的管理目标,确立管理责任.通过对年度预算的合理分解,确立管理责任,能够调动单位内部各部门进行财务管理的积极性.这是确保完成单位预算的前提.

2.依法组织收入,保证收入任务完成,是执行预算的重点之一

单位预算中由单位自身组织的那部分收入是尚未实现的收入.各行政事业单位要根据核定的收入预算,按照国家政策规定,依法组织收入,把应该收的各项收入,及时足额地收上来.同时,各行政事业单位要加强收入管理.行政事业单位依法取得的各项收入,要及时入账,不得坐支.按规定应当上缴财政预算的收入要及时足额上缴;应当上缴财政专户的预算外资金,要及时足额地缴入财政专户.

3、强化支出管理,控制支出预算,是执行预算的重点之二 行政事业单位在预算执行过程中,要认真遵循年度支出预算,各项支出要严格执行国家财务制度和财经纪律,不得擅自扩大开支范围和提高开支标准,也不得随意改变资金用途和支出规模.有指定用途的收入,应当按照指定用途使用.各行政事业单位要正确运用各种财务管理手段,不断强化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收支管理,实现各种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同时,积极开展财务分析与财务监督,结合工作效率进行财务评价.

4、及时分析收支情况,保证年度预算顺利完成.在行政事业单位执行过程中,财政部门和行政事业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定期检查、分析、考核制度.检查、分析、考核的内容主要包括:各项收支预算的执行进度是否与行政任务、事业计划进度相符;各项费用支出是否按预算、按制度执行;有无铺张浪费和滥用资金现象;各项收人的组织工作是否符合国家政策规定,有无应收不收或多收、乱收和错收;应缴财政预算资金和应缴财政专户资金是否及时足额上缴等.在检查、分析、考核的基础上,总结预算执行的情况,评价预算执行的结果,对存在问题进行及时改进,保证年度预算顺利完成.

三、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的调整

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经财政部门批准后,一般不予调整.但是,在执行过程中,因特殊情况需要,可以按照规定的程序报批后进行预算调整.预算调整的主要事项有单位预算的追加或追减、预算科目的流用和单位预算的划转.

1.单位预算的追加或追减

行政事业单位在预算执行过程中,由于国家政策、行政任务或事业计划等有较大的变动,如提高职工的工资标准,经过批准增加或撤销机构等,对单位收支预算影响较大时,行政事业单位可以按照规定的程序,报经主管部门或财政部门批准后,年度预算的追加或追减.

行政事业单位预算追加或追减的事项,按照以下要求:财政预算拨款和从财政专户核拨的预算外资金需要调整时,应按规定程序逐级报请主管部门或财政部门审批.其他各项收入预算发生变化需要调整的,根据收支平衡的原则由单位自行调整并报主管部门或财政部门备案,主管部门或财政部门批复决算时审核确定.收入预算调整后,要相应调整支出预算.

2.预算科目的流用

行政事业单位在预算执行过程中,由于原定预算指标预计不周,或者客观情况发生了变化,使预算科目之间发生此余彼缺的情况,为了保证行政任务或事业计划的完成,需要进行相应的改变或调整.

科目之间的流用,要按照以下要求:一是调剂权限必须和审批权限相一致;二是调剂只能此增彼减,不能突破预算总额;三是调剂要有利于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3.单位预算的划转

收于行政区划的变更或单位隶属关系的改变,使单位预算隶属关系发生变化的,应将其全年预算划归新的主管部门或接管单位.

单位预算的划转,要按照以下要求:预算指标的划转,由财政部门和主管部门会同;划转时应按照单位全年预算指标划转,即划转基数包括年度预算中已执行的部分.

对行政事业单位进行预算管理,应该能实现这样的目标:在全面、准确地界定本部门、本单位职责、职能和年度工作目标、把握各项事业发展的规划和实施计划的基础上,考虑单位的资金能力,分清业务的不同性质,按轻重缓急统筹安排、合理使用各项资金,保障日常工作和业务活动的顺利进行,提高单位的工作效率,推动单位整体事业健康协调地发展.预算的编制有效、落实到位,保障单位高效运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