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商业银行财务管理中的问题原因探析

更新时间:2024-02-0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4362 浏览:158297

(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山东 青岛 266003)

【摘 要】我国商业银行财务管理中存在着财务管理理念陈旧,财务管理模式分散、效率低下,财务管理信息化水平不高,财务管理目标滞后于发展的需要等问题.财务管理体制不能适应市场经济需要,财务管理方法缺乏系统性,财务管理手段单一,财务管理人员专业素质不高,管理水平较低.

【关 键 词 】商业银行;财务管理;市场经济

一、我国商业银行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财务管理理念陈旧

受传统经济环境的制约,我国的商业银行没有树立起一些先进的理念.一是没有树立财务是业务伙伴的理念.使财务管理与日常各项业务经营活动相互脱节,很难发挥财务管理的控制和监督职能,严重影响了财务效率和风险控制力.二是风险与收益均衡意识差.现代商业银行的财务管理由于对贷款呆滞、逾期损失规定的责任和约束措施力度不够,使商业银行致力于通过扩大贷款规模增加收入,而较少考虑贷款的坏账损失,使得收入增长的同时,风险也同时增长甚至风险增长要超过收入的增长.三是成本和效益统筹理念差.现代商业银行的费用指标,还是按照人均费用水平来控制.这种脱离收入和效益的方法与现代金融制度要求的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经营效益的目标是不相适应的.四是资源整合意识差.我国商业银行的财务管理普遍存在重核算,轻管理,重分析、轻控制的现象,即重核算轻决策支持怎么写作;重财务处理轻成本控制和盈利控制.财务管理人员的工作仅限于处理好经费账务核算和事后的简单表象的财务分析,财务管理形式单一、范围狭窄,财务管理主要的控制和监督职能甚少发挥.

(二)财务管理模式分散、效率低下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模式还是按照行政区划,层层进行金字塔式的机构设置,总行、省一级分行、地市一级分行、县级支行,只要存在营业机构就存在财务管理机构核算主体过多.层层下转的制度到实际操作层时容易走样,信息传递速度慢、信息失真,也弱化了全面预算管理,增加了财会人员的重复劳动,造成人力物力的浪费,财务效率低下,严重影响了银行财务管理职能的发挥.特别是国有商业银行的财务核算和一般企业相比存在一定的分散性,会计记账凭证由各级机构的会计人员分别填制,一定程度上缺乏控制性.另一方面由于银行内部各岗位之间牵制性很强,分工过于明细,各级会计人员往往对整个业务流程及会计处理过程不能全面掌握,往往会影响核算的正确性或造成核算难以集中反映某业务的全貌.从微观上看,影响了财务信息的准确性、及时性,延误了决策;从宏观上看,严重影响了银行的核心竞争力,甚至会影响整个金融业的发展.

(三)财务管理信息化水平不高

国内各大商业银行加大了在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方面的投入,相继建立了自己的内部局域网、门户网站,部分银行还建立了自己的网银交易系统.但从整个行业的发展水平来看,财务管理信息化还处于起步阶段,信息系统规模小、功能单一,过于重视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前台业务处理功能,而忽视了其数据分析和后台决策支持功能,难以对整个商业银行的经营提供足够的信息支撑.处于初级阶段的财务管理信息化存在的诸多的问题.首先,银行的各部门之间缺乏相互联系与沟通,各自为政,或是“屁股决定脑袋”,凡事从本部门利益出发,影响了整体的决策与执行.其次,绝大多数商业银行只重视硬件的投入,而软件投入却不到位.目前应用的财务管理软件不仅内容单一,无法满足全面系统的决策、分析职能的要求,而且各子系统间匹配、磨合度较差,许多系统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研发,开发完成后却因系统间的匹配问题难以投入实际应用.再次,软件开发、升级、后续怎么写作的效率低下.我国商业银行现有模式下,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由各行的开发部门开发完成后会移交给相应的管理部门和业务部门进行使用,但往往缺乏系统的培训和后期的跟进维护.

(四)财务管理目标滞后于发展的需要

财务目标是围绕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战略和目标所开展的财务活动的目标,是以商业银行的战略目标为核心、以经营管理目标为基础的财务活动结果的评价标准.从上世纪八十年始,我国的商业银行就确立了“利润最大化”的财务管理目标.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股份制商业银行开始在国内或国外上市,“利润最大化”的财务管理目标已经不能适应于商业银行发展的需要.“股东财富最大化”和“企业价值最大化”的财务管理目标开始逐渐被人们所接受.商业银行总行业开始接触这种财务目标,但是在绝大多数分行对这两种财务管理目标仍然处于一知半解的状态,在经营过程中个,仍喜欢用财务指标来反映银行的存贷比,追求利润最大化,忽视了银行的长远发展能力.

二、我国商业银行财务管理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财务管理体制不能适应市场经济需要

我国的四大国有银行在设立之初都属于政府职能部门,代表政府提供传统的金融怎么写作.由于受到政府职能的影响,国有商业银行逐步形成了与各级政府相配套的组织结构体系.在市场经济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这一体制的缺陷也变得尤为明显.利润最大化的财务管理目标无法适应目前商业银行多品种核算的客观要求.除此之外,追求短期效益,忽视了宏观效益和长远价值的追求.财务管理与业务管理相分离,缺乏对部门、客户和产品的成本考核.对产品创新优化及核心竞争力的提高非常不利.其管理模式使得财务管理工作只局限于报账,不同程度上存在着重算轻管的现象.由此看来,强化商业银行财务管理必须要建立科学、完整、能够适应市场变化的财务管理体制.这就要从经营战略、经营措施、组织机构、方法步骤、管理手段等各个方面、统一安排筹划,使商业银行的人力、物力、财力得到合理配置和充分有效的利用,从而取得经济效益最大化.

(二)财务管理方法缺乏系统性

西方现代商业银行已实现从财务会计到管理会计的转变.管理会计不再局限于提供简单的财务会计数据,而是进一步利用会计信息进行财务预测、财务决策,并对经营活动进行控制、分析及业绩评价,从而最大限度的提高银行的盈利能力.我国商业银行运用的财务管理方法还停留在财务会计阶段,仅局限于事后监督和财务分析,财务工作基本还在报账、记账、财务分析、财务检查阶段,还未实现由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变.经营管理活动不能进一步细化.各家银行都意识到目前的状况和管理会计的重要性.例如,要实现从成本控制到全面成本管理的转变还存在很大的差距.现代商业银行要求以效益为中心,根据经营管理各种业务的特征和成本收益情况,进行全方位的调节和控制.但在现实当中,还是停留在成本控制阶段,对费用支出等方面的控制也只是单纯的减少预算、节省开支,这种做法很容易带有主观性,忽视了成本带来的效益,并不是全面的成本管理,从某种角度来讲不利于银行的长远健康发展.

(三)财务管理手段单一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财务管理还仅限于事后的财务分析和监督,财务工作基本上还停留在报账、记账、财务分析、财务检查的财务会计阶段.由于受到传统观念和技术的制约,预算管理没有过程控制,管理信息系统还未建立,分部门、分产品的核算还难以实现,无法细分成本收益,经营管理工作难以细化.考核指标的设置与以“效益为中心”之间存在矛盾.对于基层银行经营业绩的评价,各个商业银行虽然在考核指标上下了很大工夫,但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仍然存在着综合考核指标中利润指标所占比例不大的事实.一般来说,商业银行的利润指标任务由总行下达后,一级分行、二级分行甚至县支行都层层加码,在基本没有考虑各经营单位经济发展状况、综合管理水平、资产负债情况、信贷资产质量等实际情况下,仅仅通过会计报表来计算利润指标,下达任务会存在较大的偏差.在实际工作中,由于下达的利润指标不合理,给基层银行的正常业务运营带来了负面影响:一些经营状况好、资产质量高、利润指标被核定低的银行想方设法扩大成本支出,虚列费用,增加应付利息计提,减少应收利息计提,尽量从账面上增大经营成本,隐瞒利润;另一些利润指标被核定较高的银行,为完成上级下达的指令性利润指标,不惜违反规定,拖延应支付的费用,擅自扩大贷款应收利息的计提范围.以上两种情况的发生均由于利润考核指标的设置比较粗放,对效益指标未进行有效分解,致使经营单位只注重本行的任务指标,缺乏健全有效的财务管理手段和监控预防体系.

(四)财务管理人员专业素质不高,管理水平较低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大部分财务管理人员缺乏高层次的、有效的专业培训,往往只局限于应付日常性的工作,对自己的要求往往也只是账平表对,缺乏独立的管理能力和创新意识,不能完全适应现代财务管理人员素质的要求.为此应抓紧对财务管理队伍的建设,通过提高行业准入标准,组织系统、专业的培训,促进财务管理人员之间的横向交流,提供再教育的机会等方式,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和工作能力,培养一批接受能力快、适应性强,综合能力高,符合现代商业银行要求的专业技术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