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事业单位基建财务管理

更新时间:2023-12-3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2923 浏览:56177

摘 要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相关事业单位的基建项目也日渐增多,对其财务管理带来了更大的挑战.在这种背景下,加强事业单位基建财务管理显得尤为重要,必须要从全程加强事业前段时间基建管理,保证基建项目的顺利开展.

关 键 词 :事业单位,基建,财务管理,对策

为了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实现“保增长、保稳定、保民生”目标,和省、自治区、直辖市都先后启动了大规模拉动内需的一揽子投资促进计划,相应地一些关心国计民生的事业单位基本建设项目明显增多.高效使用建设资金,控制和降低基建成本,提高投资效益,是事业单位基本建设财务管理所面临的重要课题,必须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的根本要求,全面加强事业单位基建财务管理.

一、加强事业单位基建财务管理的现实意义

当前,特别是在金融危机的影响尚未彻底消除的时候,加强对事业单位基建财务管理,是事业单位集中有限的物力、财力办大事的必然要求.加强事业单位基建财务管理,是适应事业单位公共管理的客观需要,是推进依法行政、依法理财、建设节约型机关的必然要求,不仅有利于加强和规范事业单位行为,减少行政成本,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还有利于从源头上有效预防和遏制腐败行为的发生.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在经济体制转型期,利益主体呈现多元化.事业单位加强机关财务管理,建立节约型机关,反对铺张浪费,继续发扬勤俭建国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不仅是缓解财政资金供求矛盾的需要,更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维护党和政府形象、密切党和政府与广大人民群众关系的需要.因此,在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大环境下,加强事业单位基建财务管理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必然要求,是继承和发扬勤俭节约优良传统的具体表现,是加强事业单位自身建设的重要内容.各类事业单位要自觉厉行节约,通过科学决策、加强管理、技术进步和宣传教育等措施,进一步优化事业单位机构资源配置,引导资源消费方式的改变,带动全社会做好节约资源工作.因此,加强事业单位基建财务管理,推动行政事业单位节能,不仅能够有效降低政府运转的成本费用,更重要的是还能在推动建设节约型社会中发挥表率作用.

加强事业单位基建财务管理也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各种矛盾凸显,这就要求更多的投资行为能够实现“阳光作业”,能够经得起时间、历史和人民群众的检验.前不久的上海倒楼事件,轰动了全国,震惊了世界.如何确保基建项目工程质量,让项目建设在公平、公开、公正的环境下进行成为摆在与基建项目有关的各方的面前.各级财务部门负有监管的责任,必须要进一步加强事业单位基建财务管理,提高资金使用透明度,让有限的资金发挥更大的效益,切实提高工程质量与安全.

二、事业单位基建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挑战

据笔者调查了解,当前,事业单位基建财务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是:基建财务作用不强、有些会计核算比较混乱,而基建单位对基建管理的无序状态及管理水平的低下是造成这些现象的根本来源.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概预算审查把关不严.投资领域内普遍存在“三超”现象,即建设项目概算超计划、预算超概算、决算超预算.“三超”现象形成主要有以下原因:一是有的建设项目不是严格按批准的可行性报告开展设计工作,编制设计概算,甚至有的设计部门为能多收设计费人为抬高设计概算,使编制的概算一开始就超计划,二是人为压缩概算.有的建设项目开始申报时为能申报,争取上项目,或为减轻税费负担,人为压缩概算、预算,一旦项目批下来,又把投资额度加大,有的项目更是先斩后奏,搞计划外工程,使得实际情况与计划脱离,三是概预算审核不严.由于某些管理方面的原因,工程的概预算审核不严,或是审而不调,对有的建设项目概预算应做调整的不及时调整或不调整,使实际施工远远超出原定的概预算.


(二)基建报表完成额度不真实.为了不影响下年度上级拨款,同时也便于年终决算报表的顺利通过.部分单位在年终财务决算时往往根据实际完成数与计划投资的差额作一些账务调整.如将其超额完成的部分暂挂在“其他应收款”或“应付工程款”中,待下年年初再予调回,或将未完成投资额的差额部分以虚检测附件或根本无附件虚报投资完成额,挂“建安工程投资”和“应付工程款”等科目,使得基建报表失去真实性.

(三)基建投资效益比较低.目前施工存在管理不严,施工质量差的现象,建设过程中损失浪费严重,加上基建单位的财会人员素质低,会计核算、成本核算弱化,而伸向建设工程的收费项目越来越多,标准越来越高,一个项目下来,各项税费开支占总投资的比例较大.部分项目的基建资金很大一部分是通过贷款来的,投资期的利息负担很重,建设成本过高,资产交付生产部门后效益往往不理想,有的重点建设项目成了重点浪费项目.还有的施工单位在工程结算上高估冒算问题比较突出,多计工程量、高套定额、多计材料、设备和数量,设计变更增加部分通过现场签证重新计入,而变更减少部分未作调整,重复计算,多计费用等现象时有发生.

三、加强事业单位基建财务管理对策

(一)强化财务部门管理职能.财务部门要重视基建项目的合法性,督促职能部门严格执行招投标制,参加招标文件及工程建设合同的审计工作,严格按照《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若干规定》及《国有建设单位会计制度》的有关规定进行基建财务核算,确保单位各项投资预算计划的顺利执行.通过加强基建财务的管理与核算来规范基建管理,建立和完善内部制度控制,如制定基建项目招标管理规定、基建工程质量管理规定、工程监理管理、基建材料、设备采购管理规定等,并严格执行,财务人员应参与招投标和合同签订工作,从财务角度对招标文件和合同进行审查,如签订的合同条款是否与招标文件一致,合同条款是否可行、有效等,对招标文件和合同中约定不清的条款提出相应的建议,以降低工程风险,达到控制项目投资的目的,确保基建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强化财务预算约束.要严格按照《预算法》的要求办事.在编制预算时,既要“量入为出,收支平衡”,又要“积极发展,贷款建设”,做到建设规模要适度,结构要合理,经费来源要可靠.要进一步强化概算的执行,加强对事业单位基建控制,提高资金运转效率.一是要建立计划和预算相结合的制度.财务部门应加强同其它部门的协调,共同搞好投资计划的制订,防止以计划代预算,重计划轻预算等情况的发生,切实建立计划和预算相配合和制约的机制.二是财务用于基建的支出要统一口径,归口管理,加强监督,防止用款部门将单位经费和建设费用混用,人为造成本部门内部多口管理和项目资金来源复杂化,逐步向项目预算过渡.三是做好工程项目各分项经费的控制.对因重大设计变更、不可预见等因素造成分项工程经费增减和预备费动用的,及时批准手续,对暂列经费如管理设施等,具体方案批准手续后实施,对建设单位管理费等费用性支出,实行概算控制,预算管理,分年度据实列支,严格控制超概算现象发生.

(三)强化资金流管理.应实行财务手续事前控制,确保工程价款支付、管理费支付等各项开支手续完备合规,杜绝不符合要求的票据和白条现象.针对实际中完税难以及时取得的现象,可采取代扣代缴税金的方式,防范承包商不给开具偷税漏税给单位带来的风险.资金支付环节关键是实行“一支笔”审批制度和拨款申请制度,将工程价款支付控制在合同约定条件范围内.“一支笔”审批制度是指除差旅费等小额建设单位管理费的开支外,所有资金使用均由单位指定负责人签字审批的一种内控制度.拨款申请制度就是对切实由管理单位或其他建设单位实施、通过财务报表结报投资的项目和费用,由财务部门填制“拨款申请单”,并经工程部门、主管领导签字后资金划拨手续.同时,要建立统一规范的资金管理办法管理基建资金,实行源头控制,确保资金流安全.

(四)强化合同造价审计控制.基建项目应加强合同管理,签订的合同条款内容要全面清楚.特别是合同价款及支付形式、物价浮动因素、政策调整因素、双方的承诺及主材的供贷方式等都应在合同中明确.应成立由相关部门负责人组成的基建合同会审小组,参与基建合同谈判,提出合同审核意见,负责监督合同执行与变更管理,并在基建过程中实行监督、审计和法律咨询工作的联系与协调.对工程决算实行“初审”“终审”二审制度,严格控制工程成本.初审要对施工单位报送的原始资料如图纸会审纪要、设计变更记录、现场隐蔽工程纪录等的真实性、完整性进行检查,同时对工程量的计取、定额套用是否与标书中要求一致,以及乙方所供设备、材料有无重复计算等进行审查,把好降低工程成本的第一关.终审由单位审计部门通过招标,选择有资质的相似度检测机构对工程造价进行审计,并出具审计报告,财务人员据此作为结算依据.

(五)强化竣工财务决算管理.竣工财务决算工作是事业单位按上级主管部门规程编制竣工财务决算,正确反映工程建设成果,并及时按审计结论做好竣工财务决算的调整和上报.一是要树立竣工财务决算编制应从建账开始并贯穿于工程建设每个环节的指导思想,在设置会计明细科目时,尽可能做到与工程概算明细项目、招投标文件明细项目划分相衔接,二是要在建设期间定期编制竣工财务决算汇总表,为编制竣工财务决算做好日常准备,三是工程完建后,要抓紧进行竣工财务清理.竣工财务清理主要包括项目合同清理、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清理、与有关部门经济关系清理以及账目清理等,确保账目清晰、账物相符,真实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