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影响

更新时间:2024-03-0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7498 浏览:73477

摘 要 :为了让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工作得到进一步的规范,财政部门修订了新的会计准则,并且在2013年的年初开始实行.比较旧的会计准则在很多地方都有一定的进步.笔者就新事业会计准则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影响进行了阐述,大致有以下六个方面:加强财务制度建设,规范财务行为;更符合预算管理要求;保证会计信息质量真实完整;尝试性地引入权责发生制;加强资产管理;完善财务报告体系.

关 键 词 :新事业单位会计准则 财务管理 影响

一、事业单位财务管理

事业单位,一般指以增进社会福利,满足社会文化、教育、科学、卫生等方面需要,提供各种社会怎么写作为直接目的的社会组织.事业单位不以盈利为直接目的,其工作成果与价值不直接表现或主要不表现为可以估量的物质形态或货币形态.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主要任务是:合理编制单位预算,严格预算执行,完整、准确编制单位决算,真实反映单位财务状况;依法组织收入,努力节约支出;建立健全财务制度,加强经济核算,实施绩效评价,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加强资产管理,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资产,防止资产流失;加强对单位经济活动的财务控制和监督,防范财务风险.

二、新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对财务管理的影响

(一)加强财务制度建设,规范单位财务行为

建立健全财务制度是财务管理的重要任务之一,它有利于保证国家有关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有利于各项财务活动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实现财务管理的规范化、法制化.各单位可据其制定单位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地方各级财政部门和事业行政主管部门可根据国家有关财务制度规定,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制定在本地区、本部门实施的财务制度.财务制度的制定,必须以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有关方针、政策为依据,紧密结合单位财务管理的客观实际,按照国家关于制定财务部门制定的财务制度的统一规定和要求进行.不能违背财政部门制定的财务制度.明确综合性的管理制度(如经费管理制度、财务人员岗位职责等)、单项的管理制度(如加强办公费、出差费、汽油费等管理制度)、相关性的管理制度(如接待制度、车辆管理制度等),从单位内部建立起有效的支出约束机制,做到有章可循,并且严格按制度办事,以堵塞漏洞,节约资金,防止经费支出中的浪费,最大限度地提高各项资金的使用效益.

(二)更符合预算管理要求

事业单位的预算是中国部门预算体系里的一部分.新会计准则的修改中要求预算更为精细的管理,例如在有关会计目标以及核算的基础方面,不但要知道财务管理的要求还要表现关于财政的预算管理信息需求.以往事业单位里的会计核算只要求符合预算管理,但是却不注意给出真实完整的财务会计的信息.会计信息和预算信息基本上是一样的,财政部门才是会计报表的主要使用者.新规则表明事业单位的会计使用人员包含了政府和相关部门,债权人,自身以及别的利益关联者等.除了财政部门以外其他的人更加关注的不是预算信息,而是会计决算信息.因为事业单位一般使用财政的资金来完善财务会计的报告体系,规范核算的行为,提供标准信息,有益于相关人员的监督,提升政府的公信力,促使建设和谐社会.在以往的模式里不注重财务会计只注重预算,现在是两者并重,预算可以保障事业单位的正常运行,而注重财务会计有益于提供好的会计信息.新准则还实现了收支管理的完整性.新事业单位的会计准则能够更好地建设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工作的体系,新事业单位的会计准则出台标志着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工作进入了精细化、科学化管理的新时代.

(三)会计信息更加真实完整

事业单位应当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会计核算,如实反映各项会计要素的情况和结果,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事业单位应当将发生的各项经济业务或者事项统一纳入会计核算,确保会计信息能够全面反映事业单位的财务状况、事业成果、预算执行等情况.新准则对原准则中相关性、可比性、及时性原则要求进行重新表述和排序,并增加了“全面性”要求,强调发生的各项经济业务或者事项统一纳入会计核算,确保了会计信息的完整性.增加了会计信息真实性、完整性,这是对会计信息质量的要求,也是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主要任务.

(四)尝试性地引入权责发生制,提高财务管理水平

引进权责发生制有益于促进财务管理水平的提高,同时也有益于降低成本.决策的有用性和加入权责发生制是密不可分的,决策的有用性的会计信息在极大的程度上跟会计核算基础有关.因为这些新准则许可在某些业务与行业里使用权责发生制.这些可以推动行政成本的核算,特别是高校里核算学生的培养成本.新准则也给以后的修改留有一定的空间,有的规定在经验还不足够的情况下依照以后的规定来执行.而且新事业单位准则对于不同的事业单位都可以比较真实的反映其资产消耗,还具有一个统一的要求,有助于资产的精细化的管理,给公共产品或者是怎么写作提供了信息的支持.新准则对各种不同类型事业单位的信息需求都有所兼顾,尝试性地引入权责发生制,将对收付实现制下事业单位会计要素确认、计量的模式带来了冲击.

(五)加强资产管理,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资产,防止资产流失

1.强化资产的计价和入账管理

新准则第二十二条规定,事业单位的资产应当按照取得时的实际成本进行计量.除国家另有规定外,事业单位不得自行调整其账面价值.新准则针对事业单位普遍存在的对于接受捐赠、无偿调入资产计量口径不统一,相关资产不入账等问题,明确了资产计量原则,在无相关凭据、无法可靠取得同类或类似资产的市场的情况下,可以用取得资产的名义金额入账,并在会计报表附注中披露.这些规定有利于提高事业单位会计信息的可比性,促进资产及时入账,加强国资管理,确保国资安全完整.


2.引入“虚提”折旧和摊销的创新性处理方法

新准则第二十三条规定,事业单位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对无形资产进行摊销的,由财政部在相关财务会计制度中规定.新制度规定了事业单位“虚提”折旧和摊销的创新性处理方法,在计提折旧和摊销时不是计入支出,而是冲减非流动资产基金.这一方法兼顾了预算和财务管理的双重需要,在不影响事业单位支出预算口径的同时,又有利于反映资产的价值消耗情况,促进事业单位落实“实物与价值管理相结合”的资产管理原则,为事业单位内部成本核算提供会计数据支持. 3、加强净资产的管理,加强对财政和非财政资金的会计核算

新准则第三十条规定,事业单位的净资产包括事业基金、非流动资产基金、专用基金、财政补助结转结余、非财政补助结转结余等.在净资产科目下增设了“财政补助结转”、“财政补助结余”、“非财政补助结转”、“非财政补助结余”等科目,严格区分财政补助和非财政补助结转结余.新制度还重新界定了财政补助收入的核算口径,在“事业支出”科目下单独对财政补助支出进行明细核算.对于财政补助收入、支出情况及结转和结余的形成过程,非财政补助结余的形成及分配情况设计了科学清晰的账务处理流程,这些规定符合“财政拨款结转结余不参与预算单位的结余分配、不转入事业基金”、“专项资金专款专用”等部门预算管理规定,将有助于进一步规范事业单位的支出和分配行为,促进单位健康、可持续发展.对于实施部门预决算管理,加强财政资金的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将发挥基础性作用.

(六)完善财务报告体系

新事业会计准则保留了会计体系的基本框架,但是在这个基础上,新准则又让财务报告的体系更加完善.事业单位新会计准则第一次在财务大帐里核算关于基本建设的支出合并,并且增加了在建工程的部分.在新的事业也单位会计准则里,用财务会计报告替换了原来的会计报表的概念.也体现了事业单位里的会计信息的理念与方式的创新.事业单位财务会计报告包括财务报表和其他应当在财务会计报告中披露的相关信息和资料;而财务报表由会计报表和附注构成.相比于会计报表,财务会计报告有着更多的内容.会计报表加了财政补助收入支出表,不但增加了内容,而且还加入了附注.这也是新准则的进步,这一项内容对于报表里的重要的项目有了更深层次的解释与说明,有助于理解和分析会计报表.除此之外,还对财务会计报告编制要做到数字真实、计算准确、内容完整、报送及时作了要求.

三、结束语

新事业会计准则的出台是适应财政方面改革以及事业单位的一些改革而推出的,对于改善事业单位的状况有帮助.对于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也会有一定的影响,不过这些影响大多是积极地,可以兼顾财务管理和预算管理,可以完善事业单位相应的会计体系,并且更加符合预算管理,尝试性地引入的权责发生制更是可以提高财务管理水平,还可以让会计信息更加真实完整,新会计准则对加强资产的管理,完善财务报告体系都有着积极深远的影响.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