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学角度看《文献通考?经籍考》中诗集类的特色

更新时间:2024-04-1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5201 浏览:61720

摘 要:由宋末元初的史学家、目录学家马端临编撰而成的《文献通考经籍考》是我国古代辑录体解题目录的开山之作,著录了自古迄宋现存图书约五千种,按经、史、子、集四部分类编排.其中集部诗集类著述了大量前代文人的诗歌作品,形成了诗集目录,反映了中国古代诗歌发展的盛况,对研究相关的学术问题具有重大的文献价值.此文拟对《经籍考》中著录的唐人诗集目录的特点进行简要论述.

关 键 词 :《文献通考经籍考》;诗集类;唐人诗集目录;辑录体

中图分类号:G2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12)07-0000-01

 元代马端临撰写的《文献通考经籍考》共七十六卷,是据宋晁公武的《郡斋读书志》、陈振孙的《直斋书录题解》二书编成,分经、史、子、集四部,其中经部有13类,收书703种,史部有14类,收书948种,子部有23类,收书989种,集部有6类,收书1194种,总共56类,3834种文献,是一部规模较大的目录著作,较为系统完整的目录学史纲.下面本文将首先从宏观上简述《经籍考》的概况,再从目录学角度浅谈《经籍考》集部的诗集类中著录的唐代文人诗集的特征.


一、《文献通考经籍考》概况

《文献通考经籍考》是宋代最早的文献目录专著之一,其一大重要特色在于创立了辑录体解题这一书目新形式.用清代学者孙贻让在《温州经籍志叙例》中的话来说,就是:“篇题之下,孴迻序跋;目录之外,采证群书”.①

在体例上,《经籍考》亦如《晁志》之首有总序,详尽讲述了书契之起源,典籍之聚散存亡,与校雠之经过.经、史、子、集四部之下虽各无小序,但每一部中又分为若干小类,每类类名之后则有小序.其内容或述此类之学术源流、派别、与兴衰存亡等情形;或阐明其所以立此类以及改隶部属之缘由.就集部的分类而言,与《隋志》和《晁志》将集部仅分为楚辞、别集、总集三类不同,《经籍考》中多分出诗集、歌词、奏章、文史四类,这是依从《陈录》所分,只是在命名上别出心裁将楚辞改为赋诗类.

从目录学的角度来看,诗集应该属于别集类,是与文集并列的.从陈氏将诗集单独分类始,《经籍考》也将诗集与别集列为同位,这一改变无疑提升了诗集的地位,也客观上反映出经历了唐宋两代,诗歌蓬勃发展、数量剧增的盛况;同时也避免了因诗集数量急增致使传统的分法中总集、别集、楚辞之下别集过度膨胀的局面,从而使各类的分布更加的均衡合理.

二、《经籍考集部》著录的唐人诗集的特点

诗集类在《经籍考》中位于六十九卷至七十二卷,总共收录条目约350条,时代自魏晋迄宋代.唐代是中国诗歌发展的鼎盛时期,集部“诗集类”中收录的唐代文人诗集,保存了大量的文人诗歌资料,对于研究唐代诗歌的盛况具有重要的价值.下面简要分析集部“诗集类”中著录的唐人诗集的特点.

其一,从数量和范围上来看,《经籍考》集部“诗集类”中著录的唐人诗集数量较多,范围较全.诗集类的条目总共约350条,唐人的诗集约有170条,占据诗集类一半之席位,可以看出唐人的诗歌创作颇丰,且重视结集保存.诗集类中收录的唐人作品始于《杜必简集》、《薛少保集》、《乔知之集》等;下至晚唐五代时期的《李有中诗》、《江为集》等.整体来看,时间跨度大,收录齐全,涵盖的诗人有初唐时期的杜审言、乔知之等,也有盛唐时期的孟浩然、崔颢、祖咏等,还有大历时期的韦应物、顾况、李益等人,中唐时期的孟郊、柳宗元等,晚唐贾岛、姚合、李商隐等,唐五代之交的孟宾于、江为等人,从中亦可窥见整个唐代诗歌发展的脉络.此外,《经籍考》专门收录了唐代诗僧的诗集条目8条,还著录了唐代女诗人诗集条目4条.从上述分析中可以看出,《经籍考》中收集的唐人诗集不仅作品数量繁多,范围也较为全面广泛,不失为研究唐代诗人的重要文献资料.

其二,从体例编排上看,诗集类中著录的唐人诗集也有其自身特点.首先,因为诗集类是新增类别,前代史志中没有相关的家数、卷次统计内容,所以其中的唐人诗集具体家数及卷数在《经籍考》中也无总计数目.其次,诗集类是依据《陈录》而新增的类,诗集类的类序,马端临也是直接引用陈氏的话,“凡无他文,而独有诗,及虽有他文,而诗集有复独行者,别为一集”②来表明立此类之缘由.再次,从著录方式上看,一般为书名、卷数,每书之后,有解题以介绍撰人之履历及思想,书之内容得失等.如《王江宁集》下解题:“陈氏曰:唐龙标尉江宁王昌龄少伯撰.与常建俱开元十四年进士.二十二年,选宏词,超绝群类.为汜水尉,不护细行,贬龙标.世乱还里,为刺史闾丘晓所杀.为诗绪密而思清.”③因诗集类本为陈氏所创,马端临诗集类的解题多据陈说,同样是介绍王昌龄,在别集《王昌龄诗》中则是这样的:“晁氏曰:‘唐王昌龄少伯也.江宁人.开元十五年进士,为祕书郎,又中宏词,不护细行,贬龙标尉等’”④两处介绍大同小异,前后互补,为了解诗人及其作品提供了良好条件.

其三,作为一部辑录体著作,是书著录的唐人诗集下的解题备录诸家之说,诸评具载,广纳群说,尤其以晁、陈二家最多,马氏自为之甚少.虽是诸评具载,但是马氏所辑录的名家评论都是经过认真筛选的的.在诗集类中征引频率较高的有苏轼、朱子等.如《孟襄阳集》后就载有苏轼对其之评价“浩然诗韵高而才短,如造内法酒手而无材料耶!”⑤在《杜工部诗集注》后汇聚了众多名家对诗圣杜甫诗歌之品评.如宋子京赞道,“至甫,浑涵汪茫,千汇万状,兼古今而有之等故元稹谓:‘诗人以来,未有如子美者.’甫又善陈时事,律切情深,至千言不少衰,世号‘诗史’.昌黎韩愈,于文章少许可,至歌诗,独推曰:‘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后又有《朱子语录》曰:“杜诗初年甚精细,晚年横逸不可当等杜诗最多误字,蔡宗《正异》固好而未尽.某尝欲赓之,作《杜诗考异》,竟未暇也.”⑥马氏依据所录原文的复杂情况分别对诸家书目所评和名流议论做出取重择优、去芜存菁、有详有略的组合与编纂,使之达到最和谐、最通贯的统一状态,也由此凸现了“纪本末、考真伪、订纯驳”的辑录核心标准.

总之,目录学家马端临编撰而成的《文献通考经籍考》是我国古代辑录体解题目录的开山之作,是研究我国古代文化史的重要参考资料.其中集部诗集类著述了大量唐代文人的诗集作品,这类作品不仅数量多,范围广,而且汇集了前代诸多名家的精彩点评,反映了中国古代诗歌发展的盛况,对研究相关的学术问题具有重大的文献价值以及参考校勘价值.

注解:

① 孙诒让.温州经籍志[M].杭州:浙江图书馆,1921.卷首

② 马端临.文献通考经籍考.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5年第1版P1581

③ 同上P11587

④ 同上P1336

⑤ 同上P1586

⑥ 同上P1588

参考文献

[1] 马端临.文献通考经籍考[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5年.

[2] 许世瑛.中国目录学史[M].台北:中国文化大学出版部,1982年.

[3] 杨寄林,董文武.《文献通考经籍考》广纳群说的文化取向[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4(6).P136-141.

作者简介:施杉,女,湖北大学文学院201中国古代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