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担保定价文献综述

更新时间:2024-02-0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5215 浏览:117913

摘 要 :信用担保作为解决中小企业贷款难问题的有效手段,却因其收益与风险不对称而发展受阻,对信用担保进行科学合理的定价则可以均衡信用担保机构的风险与收益.国内外对信用担保定价的研究也日趋成熟.

关 键 词 :信用担保;定价文献综述

1.国外研究现状

Samuelson和Merton(1969)研究了认股权证定价的完整性模型,并指出该定价模型框架的广泛适用性,他们在之后的研究中用该模型来估计建立了信用担保定价模型,该模型的建立为之后的信用担保定价方面的研究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自此国外又涌现出了更多关于信用担保定价方面的研究.

1970年,Gee A.Akerlof发表了《“柠檬”市场:质量不确定性和市场机制》,在这篇著名的著作中,“旧车市场模型”被首次提出,该经济模型是以信用为基点,说明如何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在解决的有效方案中,Gee A.Akerlof提出了信用担保.这不仅是现代微观经济学的经典理论,也是担保理论发展历程中的重要节点.

Robort J.Barro(1976)提出了关于信贷融资担保的交易成本理论.该理论的基本前提是借贷双方对于担保品的价值评估存在差异和担保可以影响贷款利率.Barro在此前提下说明担保对于融资成本的影响:担保可以提高担保品的变现能力,贷款人只需支付少额的担保费用即可获得较低的贷款利率.总之,Barro说明了担保在决定贷款利率中的作用.

J.E.Stiglitz 和 A.Weiss(1981)基于刻画风险的“均值保持展形”概念,首次研究了信贷市场中的逆向选择问题,他们从担保要求方面考虑,分析了关于信贷市场存在的非对称信息的特征,认为担保不会消除信贷配给的可能性.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在信用担保的过程中将对正面的激励效应起副作用,必将导致担保要求的提高,使得风险上升回报减少.他们和Bester(1985)的研究表明,信用担保机构采取合理的担保定价控制中小企业的间接融资成本,才能有效规避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Stiglitz 和 A.Weiss的研究弥补了Barro理论模型中忽略了信息问题的缺陷,注意到增加担保要求会导致逆向选择的产生.

Stiglitz 和 A.Weiss的研究只考虑了借款者为风险厌恶者,然而却忽略了对竞争性需求的分析.Chan和Thakor结合Barro分析的某些关键因素,对Stiglitz 和 A.Weiss的模型加以推广和深化,在对担保和信贷配给的竞争性均衡的分析中加入了私人信息和道德风险的考量.Yuk-Shee Chan和Gee Kanatas(1985)则在此基础上提出信号传递与资信评价担保理论,认为在理性社会人的检测设下,担保可以作为附加的间接信号源,使借贷双方之间的信息被完全披露,节约了交易的成本,为非统一担保定价奠定了基础.

Boot和Thaker(1994)认为银行与借款人之间形成的关系时间长短与支付的利率大小成反比.Berger和Udell(1985)对担保的理论预测和跨时段担保方式的分析结果做出了第一个实证检验,由此在实践中证明了关系贷款与担保定价之间的实际联系,使其不在局限于理论研究.

Turbull(2003)确定贷款的方法是根据到期违约概率的期限结构.他认为在债券回收率的不同的前提下,调整信用利差结构可以来计算信用担保,另一种方法则要依据特定时期后的违约概率和违约损失率的大小来确定信用担保.Scott与Larry构建的贷款分析系统LAS是以净现值为基础,对风险级别移动做出准确分析与计算之后,对信用风险进行动态定价的方法.

2.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信用担保起步较晚,与之相关的研究也较之国外不够成熟.

陈洪隽写于1993年的《世界各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概况和中国的实践情况》,可谓为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研究的里程碑.


陈晓红(2000)认为我国信用担保具有准公共产品性质,认为中小企业的发展对我国社会有很强的收益外在化效应.中小企业发展遭遇融资瓶颈,信用担保是解决这一问题有限手段,在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同时,对整个经济的运行都有推动作用,自然信用担保就具有了准公共产品的性质.他并借用国外的风险定价模型来厘定我国信用担保费用,通过测度风险大小来确定不同置信水平下担保机构可获得的最少收益,用收益的结果来确定担保费用.

余云鹏和李存行(2004)借用信用违约互换的支付函数,在对其分析的基础上来对信用担保定价作出分析.虽然信用违约互换是信用衍生工具中最普遍的形式,但其在各领域的运用却十分广泛.因为信用违约互换函数与信用担保合约支付函数存在一定的同构性,因此在对信用担保定价的过程中可以参考借鉴衍生产品的定价方法.

汪红(2007)指出商业银行与信贷担保机构表现的效用函数为无差异曲线都是凸向原点的,利用埃奇沃思方盒模型确定出两者的帕累托最优曲线.同时,效用并未达到最优,可以通过改变风险分配来实现风险的过度集中.但是只是从理论的角度对该定价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并未进行详实的数据模型的实证分析.

黄亚雄(2009)在前人的基础上,基于被担保方分两期来偿还债务的检测设,把存款保险的风险定价方法代入到信用担保的风险定价的研究,可以构建出企业债务单阶段展期的风险定价模型,再结合实际业务情况的分析,确定出单阶段展期模型的定价方法.贾芳琳、黄亚雄和顾海峰(2010)针对基于债务单阶段展期金融契约定价模型的不足,给出基于债务多阶段展期金融契约的信用担保费率厘定模型与方法做出实证分析.陈晓红、陈坚、王宗润和杨怀东(2007)继陈坚(2006)对于信用担保定价的研究是基于风险度量的方法,通过宏观经济波动对信用转移矩阵的影响来进行数量经济的衡量,从而构造出一个动态信用担保定价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