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IPO抑价因素文献综述

更新时间:2024-02-1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2897 浏览:56390

(西南财经大学会计学院,四川 成都 611130)

【摘 要 】

随着资本市场的兴起及发展,IPO的抑价问题一直受到国内外诸多学者的关注,并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我国的资本市场兴起较晚,并且带有浓厚的政府干预色彩,因此,影响我国IPO的抑价因子会有别于其他西方国家.本文献综述将围绕影响我国IPO抑价因素,整理近年来的相关文献研究,以期为相关使用者所用.

【关 键 词 】

IPO;抑价;影响因子

IPO抑价(Initial Public Offering Underpricing)现象普遍存在于各国的证券市场中,最早由Stoll、Curley(1970)和Logue(1973)发现,此后,不断有外国学者对这一现象及其诱发因素进行研究讨论.国外关于IPO抑价因素的理论主要有:Baron(1982)的“投资银行垄断检测设(Investment Bank’s Monopoly Hypothesis)”;Rock(1986)的“赢家的诅咒(Winner’s Curse)”;Tinic(1988),Hughes and Thakor(1992)等基于信息对称理论(Theories Focusing On Symmetric Information)提出了避免诉讼检测说(Lawsuit Avoidance Hypothesis);而Allen and Faulhaber(1989)则认为,公司IPO抑价是为了以后能进行再次权益融资(Seasoned Equity Offering,SEO),即信号传递检测说(Signalling Hupothesis).


国内对于IPO抑价现象及其形成因子的文献较多,他们多以外国理论为基础,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加以实证分析.赵威和王春峰(2006)通过构造机会成本模型对中国股票市场IPO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后提出,发行制度是造成IPO高抑价的本质原因,这一观点与前述肖曙光和蒋顺才(2006)关于制度变迁对于我国IPO高抑价率的影响基本符合.唐勇和栾天虹(2007)在对新股发行制度对IPO抑价影响的研究上,进一步研究了市场主体的非理性行为对于IPO抑价的影响,他们认为不能简单地将我国IPO抑价现象归结为不理性行为,而是与成熟市场一样,同样应基于理性经济人的前提进行研究.但是,在现实中的投资者并不完全都是理性的,从行为金融学的角度来讲,无论是国外还是国内投资者,他们都会出现过度自信、羊群效应、信息反应偏差等行为偏差,而投资者的这种行为偏差也会引起中国IPO的抑价(熊虎等,2007).投资者是IPO过程中的主要参与者,他们的行为对于IPO抑价现象的形成有着很大的关联,但是,机构投资者和散户由于信息获取充分度、投资数量等不同,可能对IPO的估值出现分歧,当分歧不存在时,会出现有意抑价,但是抑价水平相对较低,相反地,如果存在分歧,有意和无意抑价就会同时出现,并且IPO抑价较高(张小成和孟卫东等,2009).在此基础上,张小成和孟卫东等(2010)对机构和潜在投资者的行为对于IPO的影响做了进一步研究,他们认为,机构和潜在投资者的异质预期会显著影响IPO抑价.除了投资者对IPO估值的预期差异影响IPO抑价以外,媒体对于IPO的报道也与IPO的抑价率呈正相关关系,即在招股公告与上市前一日媒体对于新股的报道越多,其IPO抑价率越高,并且这种关系是通过投资者情绪这一桥梁来实现的(张雅慧等,2011).邹高峰等(2012)通过对中国市场化改革以来不同定价方式IPO的定价行为的研究,也认为中国新股发行的抑价主要是受二级市场上投资者情绪的影响.

投资者的行为会影响IPO的抑价,而上市公司自身的公司治理、财务会计信息等状况也会造成IPO抑价.陈胜蓝(2010)通过对发行公司财务会计信息的研究,提出发行公司的IPO受操控性应计的影响,并且这种影响是负向的.上述观点的提出,为IPO抑价从会计信息根源上的技术原因提供了理论和实证支持.而朱凯等(2006)早在2006年就对公司治理对于IPO抑价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其研究结果表明,控制权结构及关联交易性质显著性地影响着公司的IPO抑价,降低IPO抑价可以通过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来形成.于富生和王成方(2012)认为,国有股权比例与IPO抑价成正相关关系,这进一步印证了公司治理结构对于IPO的抑价具有显著性地影响.除了股权结构这一公司治理情况影响IPO抑价,发行公司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也与IPO抑价密切相关(邱冬阳等,2010).明确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有助于投资者较全面地了解公司治理情况,从而会影响投资者的决策,导致IPO抑价的形成.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