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引文现状展望

更新时间:2024-01-2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4579 浏览:17205

摘 要  首先,通过大量文献调研,对网络引文研究现状作宏观介绍,其次,把网络引文研究内容分为网络引文的使用(是否可以使用、怎样进行使用)和网络引文分析(引文分布分析、可获得性分析、影响与利用分析)两方面进行详细阐述,最后,展望未来网络引文研究的重点.

关 键 词  网络引文 网络参考文献 网络信息资源

分类号 G250.7

引文是论文的重要组成部分,自从19世纪正式形成论文标引制度以来,因其能深刻且容易地刻画出科学论文之间的联系网络,一向被学术界和广大的研究者所重视.随着网络社会的到来,电子化、数字化、网络化已成为不可抗拒的潮流,网络信息资源正逐渐扩大其影响范围,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在此环境下,促成了网络引文的出现与发展.近年来国内有众多学者关注网络引文的研究与应用,并形成了系列成果.本文对相关研究作较全面、深入的总结,旨在促进网络引文研究的深入与持续发展.

1 网络引文研究的概况

为对网络引文研究现状进行宏观了解,以《中国知识总库》和《中国科技期刊库》为数据源,检索式为:题名或关 键 词 等于(网络+web+电子)+(参考文献+引文+引用+著录),对检索结果全文下载、剔除重复的和主题不合的论文,并在阅读相关论文引文时对论文进行增补.最后得到期刊论文93篇,硕士论文2篇.相关期刊论文统计分析见表1、2、3.1999年发表了第1篇相关论文.从1999年到2002年每年发表论文都是个位数,可看作是研究的起始阶段.2003年到2007年各年发表论文都在10篇以上,进入研究繁荣期(数据统计截止2008年8月20日),如表1所示:


2 网络引文研究的内容分析

相关论文研究内容涉及网络引文的各方面:①认为网络引文是网页(网络文献)与网页之间的引用,着重于网页引用(链接)分析;②认为网络引文是引用研究论文的网站(即网站或网页对传统论文的引用).其余的都认为网络引文即网络参考文献是将网络资源作为学术论文的参考文献的一种引文形式,其突出特征是论文引文中含有.

2.1 网络引文的使用

2.1.1 网络文献能否作引文有人认为网络资源缺乏持久性这一基本特征使其不具备学术引文所需的可靠性、可检索性和持久性,现阶段使用网络引文的条件尚不成熟,不适合作为引文.李冠强也提出网络文献的安全性及其著录规范化问题尚未解决,网络文献与引文所应达到的要求不符,建议网络文献不作为引文编制.而嵇丽与张志洁却认为网络文献有巨大的利用价值与发展前景,网络引文的使用很有必要.刘建伟提出不对外公开的、临时性的、只有收费网站具有的、无具体题名的、不具体的网络文献不能列入引文.苏雪梅、何朝晖、陶立方、马诚都持与赵辉相似观点,即认为对网络引文“不能简单否定或肯定,应该坚持用辩证方法来看待”.

从以上可看出,目前对网络资源是否可作为引文的讨论基本上是以传统文献所具有的特性为标准的.一般根据网络资源不同性质进行分类,并依据其是否具有权威性和稳定性等特点来确定可否作为引文.尽管现在网络资源作为引文还有许多不足,观点中还有许多相互矛盾之处,观点之间也存在一些争议,但现在完全反对网络引文的论文越来越少,在实践中网络引文呈不断增加趋势,我们相信网络资源作参考文献是可行和必要的.

2.1.2 网络引文的著录使用 储节旺对网络资源引用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出处的不可查考性,机构的权威性难以确定,信息的新颖性、真实性、准确性不易把握,并提出制定著录规范、网页制作应保留旧版、退出网页交专门网站管理、规定引用网站的机构级别、不断完善网络管理法规等对策建议.李庆提出“功能等价法”来对网络引文进行规范.刘建伟和邓宏炎都提到网络引文著录应遵循的原则.朱雪莲认为参考网络文献要注意其科学性和正确性,要参考有批准文号的正规网站和政府网站,建议增加政府出版物的文献类型标识.

围绕网络引文著录标准规范,马爱芳分析对比了《CAJ-CD》与《BG7714―2005》两个著录标准中相关内容的差异,并对后者提出改进建议,樊怡菁也认为后者存在五方面问题.丁岭提出美国APA(美国心理学协会)推出的出版手册有详尽规范,可作为借鉴.

对于网络引文著录,笔者认为网络引文的使用是必然趋势,但需要时间进行调整,因为一方面网络资源与传统资源有着很大不同,网络资源一直处于发展之中;另一方面对于网络资源的使用,人们也有一个适应过程.《GB7714―2005》符合现在的需求,当然一些细节方面我们可以不断完善改进.

2.2 网络引文的分析

2.2.1 网络引文的分布分析 由于网络引文的独特性,相关论文大都有或多或少的实证分析,仅有部分论文专门从一种或多种期刊的角度来研究引文分布,如表3所示:

这些论文选取的数据库都为CM或维普全文库,大都是通过手工下载和统计,样本选择多为图情刊物.得出的结论有:网络引文数量逐年增加,网络引文学科(图情、计算机领域引用最多)、地区(网络条件好,科研实力强的地区引用多)、作者和域名类型的分布呈不平衡性.

2.2.2 网络引文的可获得性分析

网络引文的可获得性又称可查证性、持久性、重现性、可追溯性,指根据引证文献的著录,可获得参考文献的内容,它是网络引文的基础条件之一.

安美荣以图书情报学科6种核心期刊为样本,从中随机抽取300篇网络引文,从可获得性、语种、来源网站三个不同的角度研究了不同网络引文可查证性,得出总体可查证性不高,且不平衡的结论.类似的结论还有胡德华、杜云祥.李孟臣通过对2000年到2003年论文样本的分析,提出引文有效率、年衰减指数和有效性半衰期等指标,认为在目前环境下,网络的动态性和不稳定性,网络引文可查证性存在问题.彭英以CSSCI为数据源,调查了图书情报学国家社科基金2004年论文成果中网络引文的可获取性,认为迫切需要对网络参考文献之原生文献进行保存,并分析了保存主体及保存模式.吴志强研究了《软件学报》和《中国图书馆学报》1999年-2003年所载论文.得出结论:每年可追溯率递减约9%-10%;网络引文的可追溯性与出处网站类型、语种、网络资源类型等因素相关;对于不可追溯性,其中找不到目标主机是最主要原因;提供详细的引文著录信息,能够大大提高再检索率.为解决网络引文不可追溯性,《图书情报知识》和《出版科学》都建立了保存网络引文的数据库.

2.2.3 网络引文的影响与利用分析 引文早已成为人们研究文献利用规律、科学评价与预测、研究科学与社会关系等方面的重要依据和手段.作为全新事物,网络引文与传统引文有很大区别,很有必要分析网络引文的影响与利用.

王恺荣以5种情报学核心期刊近5年的载文为样本,调研和探讨了网络引文的数量增长和不规范著录对现行核心期刊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结果的影响,提出了规范和改进的思路及措施.东方阐述了网络引文增长规律和网络引文著录存在的问题及其对评价核心期刊的影响,提出增加网络引文评价指标的建议.王建芳提出可利用网络引文建立基于计量方法的学科信息门户采选机制.在她的硕士论文中通过调查,对网络引文进行挖掘分析,认为网络引文可用于数字图书馆虚拟馆藏资源需求的评定配置和质量控制、网站评价与导航、专业信息指南系统建设、专业信息指引库的开发.刘传和认为引文分析法评价医学网络信息资源的理论依据、可行性、比链接分析法具有的优势及初步实践经验.袁毅也提出评价学术网站功能的量化指标一网站被文献引用数,并通过实证分析及理论阐述论证该指标用于学术网站评价的可靠性及可行性.

3 网络引文研究的展望

网络引文研究旨在规范网络引文的使用,探求网络引文的一般规律,更好地发挥网络引文的作用.一方面传统学术论文仍是人们进行学术交流的主阵地;另一方面网络资源以其无可比拟的优点受到人们的青睐,在这过程中,网络引文将起到重要的桥梁作用.根据网络发展趋势,新一代科研环境的到来,相关研究有着美好的前景和重要意义,同时也期待新的发展、突破和繁荣.

对网络引文规律进行长期、大范围实证研究.引文的功能之一是为信息分析和情报研究提供线索,但现在相关研究并未深入.大量的论文内容雷同:分析网络引文的现实性和必然性,存在的问题,相关规范建议.虽然有不少论文进行实证调查分析,但一方面样本集中在图情领域,在整个科学范围内没有代表性;另外,缺少长期跟踪、实验考察,所得出结论缺乏说服力;采用的方法主要靠手工进行.其主要原因有主观方面因素,也由客观现实条件决定.未来研究可从以下方面着手:①组织由不同学科研究人员组成团队进行长期合作研究;②增强各数据库网络引文的著录与检索功能,增加网络引文检索入口和引文批量下载功能;③开发专门软件工具用于网络引文信息的挖掘,其功能主要包括数量统计、文本挖掘、引文分析等.

网络引文可获得性研究.随着网络的兴起与发展,论文参考网络文献已成为一种趋势,而网络引文的可获得性是引文存在和发挥作用的基础.但是,目前国内对网络引文可获得性研究主要集中于对少量期刊计量分析,得出可获得性的相关数据,并且得出的引文可获得率都很低,很少关注网络引文可获得性问题的解决对策.很有必要构建一个具有多层次的、全面、系统、具有实践意义的可获得性体系.

传统引文分析定律适应性.传统引文法是图情领域特有方法之一,得到了广泛应用.在网络环境中,网络引文对已有规律的适应性,在某些方面的调整等都有待深入研究.这主要是因为网络引文自身特点所形成的,如在传统的引文分析中,只要统计引文数据即可完成分析,而网络文献的引用关系十分复杂.网络引文机制有许多独特之处,网络引文除了引证外,还包括参考、应用、相关等;引用涉及的载体类型多,动态性强、数量多、数据量大等.

网络引文规律的影响和利用分析.网络引文分析对网络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具有重要意义,如通过引文类型可选出核心网站;通过被引网站的域名情况可以判断区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程度;通过引用网站的语言计量,可考察利用互联网的语言障碍等.但目前对网络引文的影响分析主要集中在对引文评价法和期刊评价的影响;对其利用也只有某些可行性的思路.这些都还处于初步的探索阶段,未来有必要在大规模实证分析基础上,探索网络引文规律,以促进网络信息资源的合理、高效的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