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学位文撰写格式规范

更新时间:2024-02-1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5462 浏览:20359

1 内容要求

1.1 题目

题目应恰当、准确地反映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学位论文的中文题目应不超过25字,并且不设副标题.

1.2 论文正文字数

理工科硕士学位论文应在一万字以上,理工科博士论文应在三万字以上,文科硕士学位论文应在三万字以上,文科博士学位论文应在六万字以上.

1.3 中、英文摘 要 与关 键 词

1.3.1 中、英文摘 要

摘 要 是论文内容的简要陈述,是一篇具有独立性和完整性的短文.摘 要 应包括本论文的基本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创造性成果及其理论与实际意义.摘 要 中不宜使用公式、图表,不标注引用文献编号.避免将摘 要 写成目录式的内容介绍.

摘 要 的字数(以汉字计),硕士学位论文一般为500~1000字,博士学位论文为1000~2000字,均以能将规定内容阐述清楚为原则.摘 要 页不需写出论文题目.英文摘 要 与中文摘 要 的内容应完全一致,在语法、用词上应准确无误.

1.3.2 关 键 词

关 键 词 是供检索用的主题词条,应采用能覆盖论文主要内容的通用技术词条.关 键 词 一般列3~5个,按词条的外延层次从大到小排列.

1.4 论文正文

论文正文包括绪论、论文主体及结论等部分.

1.4.1 绪论

绪论一般作为第1章.绪论应包括:本研究课题的学术背景及其理论与实际意义,国内外文献综述,相关领域的研究进展及成果、存在的不足或待深入研究的问题,本研究课题的来源及主要研究内容.

1.4.2 论文主体

论文主体是学位论文的主要部分,应该结构合理,层次清楚,重点突出,文字简练、通顺.论文主体的内容应包括以下各方面:

本研究内容的总体方案设计与选择论证,本研究内容各部分(包括硬件与软件)的设计计算,本研究内容试验方案设计的可行性、有效性以及试验数据处理及分析,本研究内容的理论分析.

对本研究内容及成果应进行较全面、客观的理论阐述,应着重指出本研究内容中的创新、改进与实际应用之处.理论分析中,应将他人研究成果单独书写,并注明出处,不得将其与本人提出的理论分析混淆在一起.

管理和人文学科的论文应包括对研究问题的论述及系统分析,比较研究,模型或方案设计,案例论证或实证分析,模型运行的结果分析或建议、改进措施等.

自然科学的论文应推理正确,结论明确,无科学性错误.

论文主体各章后应有一节本章小结&rdquo

1.4.3 结论

学位论文的结论作为论文正文的最后一章单独排写,但不加章号.

结论是对整个论文主要成果的总结.在结论中应明确指出本研究内容的创造性成果或创新点理论(含新见解、新观点),对其应用前景和社会、经济价值等加以预测和评价,并指出今后进一步在本研究方向进行研究工作的展望与设想.结论内容一般在2000字以内.

1.5 参考文献

博士学位论文的参考文献数一般应不少于100篇,其中外文文献一般不少于总数的1/2,硕士学位论文的参考文献一般应不少于40篇,其中外文文献一般不少于20篇.参考文献中近五年的文献数一般应不少于总数的1/3,并应有近两年的参考文献.

教材、产品说明书、各类标准、各种报纸上刊登的文章及未公开发表的研究报告(著名的内部报告如PB、AD报告及著名大公司的企业技术报告等除外)等通常不宜作为参考文献引用.

引用网上参考文献时,应注明该文献的准确网页地址,网上参考文献不包含在上述规定的文献数量之内.

1.6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学位论文后应列出研究生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与学位论文内容相关的学术论文(含已录用,并有录用通知书的学术论文.录用通知书中应明确说明论文的发表卷、期号.).攻读学位期间所获得的科研成果可单做一项列出.与学位论文无关的学术论文不宜在此列出.我校对硕士、博士生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的要求见《哈尔滨师范大学学位授予工作细则》.

1.7 致谢

对导师和给予指导或协助完成学位论文工作的组织和个人表示感谢.内容应简洁明了、实事求是.

2.打印要求

研究生学位论文一律要求在计算机上输入、编排与打印.

论文版芯大小一般应为145mm×,210mm(包括页眉及页码则为145mm×,230mm),页码在版芯下边线之下隔行居中放置,摘 要 、目录、物理量名称及符号表等文前部分的页码用罗马数字单独编排,正文以后的页码用阿拉伯数字编排.

博士、硕士学位论文的扉页、摘 要 、目录、图题及表题等,都要求用中、英文两种文字给出,编排上中文在前.

博士学位论文一律要求双面打印,扉页、目录、摘 要 、正文、参考文献、附录、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书、致谢、索引需从奇数页开始打印(中英文扉页、中英文摘 要 、目录正反面打印).

硕士学位论文单面打印.中文扉页、英文扉页、目录、中文摘 要 、英文摘 要 、正文、参考文献、附录、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书、致谢、索引都需另起一页打印.

正文中每章节的最后一页空白处不得多于当页版面的3/5.

硕士学位论文的封皮均采用 (230克,靛蓝色云彩皮纹纸),博士学位论文的封皮均采用 (230克,红色云彩皮纹纸). 除封皮外,其他纸张均采用(70克,白色A4纸).

2.1 页面设置:要求每页33行×,33字

2.2 字体、字号:

章标题:中文小2号黑体, 西文小2号Times New Roman,

节标题:中文小3号黑体, 西文小3号Times New Roman,

条标题:中文4号黑体, 西文4号Times New Roman,

款、项标题:中文小4号黑体, 西文小4号Times New Roman,

正 文:中文小4号宋体,西文小4号Times New Roman

表1 层次代号及说明

名称

理科示例

文科示例

说 明

第1章 □□&hellip,&hellip,□

第一章 □□&hellip,&hellip,□

章序及章名居中排

1.1└┘□□&hellip,&hellip,□

一、└┘□□&hellip,&hellip,□

题序顶格书写,与标题间空一格,下面阐述内容另起一段

1.1.1└┘□□&hellip,&hellip,□

(一) └┘□□&hellip,&hellip,□

1.1.1.1└┘□□&hellip,&hellip,□

1.└┘□□&hellip,&hellip,□

题序顶格书写,与标题间空一格,下面阐述内容在标题后空一格接排

└┘└┘(1)□□&hellip,□└┘□

└┘└┘(1) □□&hellip,□└┘□

题序空二格书写,以下内容接排

2.3 封面及内封(扉页)

2.3.1 封面

封面内容如下:

(黑体2号字) □□&hellip,&hellip,□

论文题目,不超过25个字

(宋体小3号字) 学科专业: 所在专业

研究方向: 研究方向

作者姓名: 你的名字

指导教师: 指导教师 职称

(宋体小3号字) 哈尔滨师范大学

二〇〇九年六月

2.3.2 中文内封(扉页)

扉页是对研究生论文题目、导师、单位等较详细的说明,其格式如下:

(黑体5号字) 中图分类号: 单位代码:10231

学 号:

(黑体小2号字) □士学位论文

(黑体2号字)   □□&hellip,&hellip,□

论文题目,英文题目中的字母要求全部大写

(冒号左侧用黑体4号字,冒号右侧用宋体4号字)

□ 士 研究生: □□□  (硕士或博士研究生姓名)

导   师: □□□(副)教授 (导师姓名)

学 科 专 业: □□&hellip,□

答 辩 日 期: □□□□年□月

授予学位单位: 哈尔滨师范大学

2.3.2 英文内封(扉页)

英文内封与中文中文内封的内容应完全一致,在语法、用词上应准确无误.

2.4 页眉与页脚

2.4.1页眉

学位论文除封面及内封外,各页均应加页眉,在版芯上边线隔一行加粗、细双线(粗线在上,宽0.8mm),双线上居中打印页眉.页眉距边界2.5厘米.奇数页眉为本章的题序及标题,偶数页眉为哈尔滨师范大学□士学位论文&rdquo奇数页在右,偶数页在左.页眉应居中置于页面上部.论文的页码居中置于页面底部.

2.4.2 页脚

封面、扉页不需要编排页码,目录、中英文摘 要 页码为罗马数字I,II&hellip,&hellip,,正文摘 要 为阿拉伯数字1,2,&hellip,&hellip页脚距边界2厘米.

附录1 页眉示例

偶数页式样: 奇数页式样:

哈尔滨师范大学□士学位论文

第1章 绪 论

- 2 -

- 1 -

2.5 摘 要 及关 键 词

摘 要 题头应居中,字样如下:

摘 要 (小2号黑体)

然后隔行书写摘 要 的正文部分.摘 要 正文之后隔一行顶格书写:

关 键 词 └┘(词) ,(词) ,&hellip, ,(词)

关 键 词 3~5个(英文摘 要 的关 键 词 通常应用小写)

空一格

小4号黑体

2.6 目录

目录中各章题序及标题用小4号黑体,其余用小4号宋体.目录应包括论文中全部章、节、条标题及其页号,含:

摘 要

Abstract

物理量名称及符号表(参照附录6.采用国家标准规定符号者可略去此表)

正文章节题目(要求编到第3级标题,即×××一级标题顶格书写,二级标题缩进一格,标题缩进两格.)

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10

2.2 标准正交旋转矩阵姿态表示&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10

2.5 本章小结&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11

结论&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12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