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写作与投稿指南,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更新时间:2024-02-2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3740 浏览:156335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中国有色金属学会会刊》(英文版)

论文写作与投稿指南

写 作 前 的 准 备

题 名 的 拟 定

关 键 词 的选取

摘 要 的撰写

正文的架构与撰写

表格和插图的制作

参考文献的选择与标引

论文投稿

同 行 评 议

基金资助项目的英文表达

被引频率最高的材料科学期刊(前40种)

六大国际检索系统

联系: 0731-8876765传真: 0731-8877197

电子信箱: f-ysxb@mail.csu.edu. 怎么写作: cus.edu./ysxb

联系地址: 410083 湖南省长沙市中南大学内《中国有色金属学报》编辑部

写 作 前 的 准 备

科技论文的作者必须要回答的基本问题有:你为何要开始写作你做了什么你发现了什么它的意义是什么这4个问题在论文中有固定的格式来阐述和回答,即论文的IMED结构,引言(Introduction),材料与方法(Materials and methods),结果(Results)和讨论(Discussion),再加上题名(Title),摘 要 (Abstract),关 键 词 (Key words),致谢(Acknowledgements)和参考文献(References),就构成了一篇完整的论文.

1写作计划:写什么和如何写

(1) 仔细考虑所阐述结论的可靠程度,并将其与已有的认识相比较,如有可能,最好与本领域有经验的科研人员进行讨论,认真听取他们对自己计划报道内容的评价以及对相关论据和推理的质疑,然后再决定是否确要准备发表论文.

(2) 整理,分析研究结果.在结果(或数据)整理与分析中,应认真,仔细地思考将要采用哪些插图和表格(图表的选择和设计应遵循必要,清楚的原则).如果在图表的制作与分析中发现数据(论据)有欠缺,就要决定是否还需要进行更多的实验或观察,是否需要修改(甚至放弃)原来的设想和结论.

(3) 检索并查阅参考文献.对参考文献的选择与标引在论文的撰写中最容易被轻视,同时也是出现问题最多的环节.因此,在整理,分析研究结果(或数据)的同时,一定要充分重视检索并查阅重要的相关文献,要避免无意或有意的剽窃行为(即引述他人思想,数据或论述而不注明出处).为方便文献的查阅和引用,建议作者在日常的文献阅读时养成随时采集重要文献书目详细住处的习惯,对于极重要的参考文献,应复制保留,以备将来不时之需.

(4) 组织论文.查阅一下拟投稿期刊习惯采用的论文结构,并结合已掌握的资料草拟一份简要的写作提纲.

在努力对论文进行了撰写和反复修改后,再把修改后的打印稿分别送交参与研究与写作的合作者,本领域中赞同该研究工作又能提出建议的同行评阅,并请他们多提批评意见.然后再结合这些反馈意见反复检查和修改原稿,直至满意为止.如果是给英文期刊投稿,投稿前最好请英语为母语的同行或合作者做最后的阅审,这对于提高论文的表达质量,增加稿件的录用机会是非常有帮助的.

2选择投稿期刊

(1) 稿件的主题是否适合于期刊所规定的范围为确认哪些期刊能够发表自己的论文,作者首先应根据自己的阅历进行初步判断,必要时可征询一下小同行的意见,其次,要认真阅读准备投稿期刊的"作者须知"或"征稿简则",尤其要注意其中有关刊载论文范围的说明,此外,还应仔细研读最近几期拟投稿期刊的目录和相关论文,以确认其是否与自己稿件的内容相适应.

(2) 期刊的读者群和显示度如何作者欲使自己的研究成果与小同行进行最有效的交流,使论文达到"目标"读者,就需要考虑将论文发表在最合适的期刊中.最简单的途径是将论文投寄作者本人经常阅读和引用的期刊,因为这些期刊通常也可能最适合作者本人的论文.

(3) 期刊的学术质量和影响力如何作者可根据自己的科学交流经历来判断期刊的学术质量和影响力,如:作者本人所在研究领域的重要论文有哪些最在该期刊上发表的该期刊的总被引频次和影响因子如何期刊的总被引频次和影响因子越高,则表明期刊被读者阅读和使用的可能性越大.

(4) 期刊的编辑技术和印刷质量如何稿件自被接受至发表的时滞在选择期刊时也需要适量地考虑.通常可通过查询最新出版的拟投稿期刊中论文的收稿日期和接受日期及期刊的出版日期来推算.期刊中图件和照片的印刷质量也十分重要,尤其是稿件中有精细的线条图或彩片时,就更需要考虑拟投稿的期刊能否保证其印刷质量.

3阅读"作者须知"

通过"作者须知"可以了解的信息主要有:

(1) 刊物的宗旨和范围,不同栏目论文的长度,主要章节的顺序安排,等.

(2) 投稿要求(如"投稿的份数,可否以电子版形式投稿,图表如何投寄等),采取何种体例格式(如:页边距离,纸张大小,文献和图表的体例等).

(3) 如何履行同行评议如果期刊采用的是双盲形式的同行评议,应如何避免在稿件中出现可识别作者身份的信息,等.

(4) 如果稿件中涉及对人或动物有所作的实验,则需弄清楚拟投稿期刊在方面有哪些具体要求.有关人和动物研究的基本原则是一致的,但是不同国家对于某些细节方面的规定不尽相同,因此,尽管作者的实验可能与本国的习惯做法相符,但是如果把描述这些实验的文章投向具有不同规定的国家的期刊,就有可能被拒绝.

(5) 采用国际计量单位制(SI).对于某些特殊单位(如货币单位)或某些非SI的单位(如英制单位),如果对某些读者有帮助,也可在圆括号里附注用相关单位所表示的数值.

4决定作者名单

在学术论文中署名的个人作者应只限于那些对于选定研究课题和制订研究方案,直接参加全部或主要部分研究工作并作出主要贡献,以及参加撰写论文并能对内容负责的人.

需要强调的是,作者的署名不仅仅意味着荣誉和利益,同时也表明了责任,即:参与署名的所有人都有义务对所发表研究成果的科学性和真实性负责.论文的执笔人或主要作者应尽可能地谢绝上司,同事或朋友的"搭车"署名,以免淡化自己的贡献,另一方面,也绝不可以遗漏应该署名的作者或擅自将与论文不相干的人署为作者,以免对他人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通讯作者(Corresponding author)通常是实际统筹处理投稿和承担答复审稿意见等工作的主导者,也常是稿件所涉及研究工作的负责人,其贡献不亚于论文的第一作者.

5作者地址和姓名拼音的表达

作者地址不仅有助于作者身份的识别,同时也是期刊编辑部或读者与作者联系所必需的信息.标署地址时应注意:

(1) 尽可能地给出详细的通讯地址,以免按论文中地址抄录的邮件无法寄达作者本人.

(2) 如果论文出版时作者调到一个新单位(不同于投稿时作者完成该研究工作的地址),新地址应以"Present address"(现地址)的形式在脚注中给出.

(3) 如果第一作者不是通讯作者,作者应按期刊的相关规定表达.期刊我以星号(*),脚注或致谢的形式标注通讯作者或联系人.

题 名 的 拟 定

科技论文的题名是论文的画龙点睛之处,是表达论文的特定内容,反映研究范围和深度的最恰当,最简明的逻辑组合,即:题名应"以最少数量的单词来充分表述论文的内容".

1题名的作用

题名的作用主要有两方面:

(1) 吸引读者.题名相当于论文的"标签"(label),一般的读者通常是根据题名来考虑是否需要阅读摘 要 或全文.

(2) 帮助文献追踪或检索.文献检索系统多以题名中的主题词作为线索,因而这些词必须要准确地反映论文的核心内容,否则就有可能产生漏检.

2题名拟定的基本要求

题名拟写的基本要求有三个方面:

(1) 准备(Accuracy):题名要准确地反映论文的主要内容.作为论文的"标签",题名既不能过于空泛和一般化,也不宜过于烦琐,使人得不出鲜明的印象.

(2) 简洁(Brevity): 题名应当言简意骇,以最少的文字概括尽可能多的内容.具体而言,题名最好不超过25个汉字,或100个英文字符(含空格和标点).如若能用一行文字表达,就尽量不要用两行.

(3) 清楚(Clarity): 题名要清晰地反映文章的具体内容和特色,明确表明研究工作的独到之处,力求简洁有效,重点突出.为表达直接,清楚,以便引起读者的注意,应尽可能地将表达核心内容的主题词放在题名开头.

题名中应慎重使用缩略语.尤其对于可有多个解释的缩略语,应严加限制,必要时应在括号中注明全称.对那些全称较长,已得到科技界公认的缩写,才可使用,并且,这种使用还应受到相应期刊读者群的制约.

为方便二次检索,题名中应避免使用化学式,上下角标,特殊符号(数字符号,希腊字母等),公式,不常用的专业术语和非英语词汇(包括拉丁语)等.有些"文体指南"和"作者须知"中还特别规定题名中不得使用专利名,化工产品,药品,材料或仪器的公司名,特殊商业标记或商标等.

题名通常由名词性短语构成,其中的动词多以分词或动名词形式出现.由于陈述句易使题名具有判断式的语意,通常也显得不简洁,因此,大部分编辑和学者都认为题名不应由陈述句构成.有时可以用疑问句作为题名,尤其是在评论性论文的题名中,使用探讨性的疑问句型可使题名显得比较生动,易引起读者的兴趣.

系列题名(Series title)是指主题名相同,但文章序号和副题名不同的系列论文的题名(如:"密度函数的热化学:Ⅲ. 正解交换的作用").现在多认为不宜采用系列题名形式,原因之一是因为主题名重复,并且系列论文的内容重复部分(如引言)也较多,从而不免简明,其二是因为读者仅阅读其中某一篇论文难以了解研究工作的全貌,其三是如果系列文章的某一篇如果不被同一刊物接受发表,则有失连贯性,影响读者阅读.对于读者来说,每篇论文都应展示相对独立的研究成果.因此,作者应尽可能将尽列成果的文章独立成文,分别发表.

关 键 词 的选取

1关 键 词 的作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各学科论文总数急剧增长,科技工作者已没有精力通览其研究领域内的全部纸质文献.随着信息化水平的提高和计算机的普及,科技工作者已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传统的手工检索方式,而是主要依赖计算机,通过关 键 词 检索,从各大型电子文献数据库迅速查找到自己所需要的文献信息.因此,关 键 词 的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论文不标注关 键 词 ,读者就检索不到,文献数据库就不会收录此类文章,可以说关 键 词 选用是否得当,关系到文献被检索的概率和成果的利用率.

2关 键 词 的特征

关 键 词 是科技论文的文献检索标识,是表达文献主题概念的自然语言词汇.

关 键 词 包括两类词: 1) 叙词(正式主题词),指收入《汉语主题词表》(叙词表)中可用于标引文献主题概念的即经过规范化的词或词组, 2) 直接从文章的题名,摘 要 ,层次标题或文章其它内容中抽出来的,能反映论文主题概念的自然语言(词或词组),即汉语主题词表中的上位词,下位词,代替词等非正式主题词或词表中找不到的自由词.

关 键 词 与摘 要 一样,也是论文主题内容的浓缩,但比摘 要 更精练,更能揭示论文的主题要点.关 键 词 通常应具备下述三个特点,即关键性,对全文内容具有串联作用,便于检索和索引,易于计算机技术处理,必须是名词或名词性词组.

3 关 键 词 的选取方法

可以通过下述方法来选取关 键 词 :

1) 根据标题标引关 键 词 .有的论文从标题上就一目了然,选出关 键 词 .

2) 根据摘 要 标引关 键 词 .有时单从标题上不能直接找出适当的关 键 词 ,即可从摘 要 中寻找适当的关 键 词 .

3) 根据学科标引关 键 词 .有的论文用上述两种方法无法确定出适当的关 键 词 ,需要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分析论文论述的内容, 并根据学科和研究方向选取关 键 词 .

4关 键 词 选取中存在的问题

1) 关 键 词 不关键.如果选出的关 键 词 不关键,就失去了关 键 词 的本质意义.

2) 外延太大,失去检索意义.如果关 键 词 外延太大,读者就很难或者无法依照关 键 词 检索到该论文.

3) 以动词,形容词等作关 键 词 ,造成了关 键 词 数量的庞杂和检索的困难.

4) 以字或句子作关 键 词 .

5) 关 键 词 太多或太少.规范规定,一般每篇论文可选取3~8个关 键 词 .这是为了保证从多个渠道检索到该论文.关 键 词 选取太多或太少,都不能很好地起到快速,方便地检索到该论文的目的.

摘 要 的撰写

1摘 要 的类型与基本内容

根据内容的不同,摘 要 可分为以下三大类:报道性摘 要 ,指示性摘 要 和报道-指示性摘 要 .

传统的摘 要 多为一段式,在内容上大致包括引言引言(Introduction),材料与方法(Materials and methods),结果(Results)和讨论(Discussion等主要方面,即IMRD(Introduction, Methods, Results and Discussion)结构的写作模式.

由于摘 要 本质上就是一篇高度浓缩的论文,所以其构成与论文主体的IMRD结构是对应的.因此,摘 要 应包括以下内容梗概:

目的:研究工作的前提,目的和任务,所涉及的主题范围.

方法:所用的理论,条件,材料,手段,装备,程序等.

结果: 观察,实验的结果,数据,得到的效果,性能等.

讨论:结果的分析,比较,评价,应用,提出的问题,今后的课题,检测设,启发,建议,预测等.

2 摘 要 的撰写技巧

为确可简洁而充分地表述论文的IMRD,可适当强调研究中的创新,重要之处,但不要使用评价性语言,尽量包括论文中的主要论点和重要细节,即重要的论证或数据.

使用简短的句子,用词应为潜在的读者所熟悉.表达要准确,简洁,清楚,注意表述的逻辑性,尽量使用指示性的词语来表达论文的不同部分或不同层次.

应尽量避免引用文献,如若无法回避使用引文,应在引文出现的位置将引文的书目信息标注在方括号内,如确有需要(如避免多次重复较长的术语)使用非同行熟知的缩写,应在缩写符号第一次出现时给出其全称,摘 要 中必须避免使用图表.

为方便检索系列转录,应尽量避免使用化学结构式,数学表达式,角标和希腊文等特殊符号.

查询拟投稿期刊的作者须知,以了解其对摘 要 的字数和形式的要求.如果是结构式摘 要 ,应了解其分为几段,使用何种标识,时态,是否使用缩写或简写,等等.

3英文摘 要 的撰写

(1) 词,句的翻译

1) 对于文章的标题,翻译应力求简单明了,直接反映文章的主题.

2) 摘 要 正文的第一句不得与标题重复,以免被检索系统收录后有关人员用计算机联机检索时出现差错.

3) 尽量用简单的词汇而不用复杂,生僻的词汇.

4) 对于较长的句子,翻译时应按英语的表达习惯尽量简化,方法是多用介词或将长句适当地分割成若干短句.

5) 译文力求简洁通顺,可用动词时尽量避免用动词的名词形式.

6) 在文摘的翻译中,为使表达直观,应注意以重要的事实作句子的开头.

(2) 时态的运用规律

介绍研究背景,通常用现在时或现在完成时,说明研究目的,通常用一般现在时,说明主题内容,通常用一般现在时或被动语态,实验结果一般用过去时,结论或建议通常用一般现在时.

(3) 语态的运用

首句的行文都倾向于采用简洁的被动语态或原形动词开头等方式,开门见山地说明主题.

正文的架构与撰写

正文是科技论文的主体部分,通常包括引言(Introduction),材料与方法(Materials and methods),(研究)结果(Results),讨论与结论(Discussionand Conclusions)等主要方面(即IMRD结构的写作模式).

1引言

作为正文的开篇,引言的质量决定着读者对论文的"第一印象",因此,在引言中如何表达作者的研究背景和目的,并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就显得十分重要,即:引言要简洁而清楚地解释为什么要选择这个论题这个论题为什么重要

引言的基本内容与写作要点:

( 1) 介绍研究背景:尽量准确,清楚且简洁地指出所探讨问题的本质和范围,对研究背景的阐述做到繁简适度,在背景介绍和问题的提出中,应引用"最相关"的文献以指引读者.要优先选择引用的文献包括相关研究中的经典,重要和最具说服力的文献,力戒刻意回避引用最重要的相关文献(甚至是对作者研究是某种"启示"性意义的文献),或者不恰当地大量引用作者本人的文献.

(2) 提出研究问题: 通过对研究背景的介绍,指出有某个问题或现象仍值得进一步研究,进而就把焦点转到要探讨的研究问题(即指出问题并阐明研究动机),以便读者了解作者的研究活动和研究目的.

(3) 阐述研究目的:旨在将作者研究的任务具体化,并可根据情况说明在已有工作的基础上,有什么贡献或创新,但切忌评价式用语,例如"首次提出","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等等.

(4) 解释或定义专门术语或缩写词,以帮助编辑,审稿人和读者阅读稿件.

2 材料与方法

科学研究的基本要求是研究结果能够被重复,而快速判写结果能否被重复的途径就是作者所描述的材料与方法.因此,如果材料与方法表述不清,就有可能导致审稿人或读者对作者是否采取了正确可行的研究方法或技术,或实验能否被重复高度怀疑.而不管研究结果是如何的激动人心.

材料与方法的基本内容与写作要点:

(1) 对材料的描述应清楚,准确:材料描述中应该清楚地指出研究的对象(样品或产品,"结论"单独列为一节."结论"中阐述的内容通常有:

(1) 作者本人研究的主要认识或论点,其中包括最重要的结果,结果的重要内涵,对结果的说明或认识等.

(2) 总结性地阐述本研究结果可能的应用前景,研究的局限性及需要进一步深入的研究方向.

"结果","讨论"与"结论"中分别侧重的内容综述如下:

结果: 介绍研究结果(必要时应使用图,照片,表格等形式表述研究发现或实验数据),对重要研究结果的描述,对重要研究结果的简要评论(说明,解释,与他人结果的比较等).

讨论: 探讨所得到的结果与研究目的或检测设的关系, 是否符合原来的期望,也他人研究结果的比较与分析,对研究结果的解释,如果结果不符合原来的期望,为什么重要研究结果的意义(推论),研究展望.

结论: 主要认识或论点.概述研究成果可能的应用前景及局限性,建议需要进一步研究的课题或方向.

表格和插图的制作

表格和插图是论文的重要组成部分,表格的优点是可以很方便地列举大量精确数据或资料, 图形则可以直观,有效地表达复杂数据.因此,对于表格或插图的选择, 应视数据表达的需要而定: 如果强调展示给读者精确的数值, 就采用表格形式, 如果要强调展示数据的分布特征或变化趋势, 则采用图示方法.

1图表制作中的注意事项

(1) 如同论文的摘 要 一样, 表格和图形应具有"自明性", 即: 图表中的各项资料应清楚,完整, 以便读者在不读正文情况下也能够理解图表中所表达的内容.为增加图表的"自明性", 图表的题名中应避免使用不常见的缩写或含义不明的公式符号.

(2) 图表中量和单位的表示应采用国际单位制, 并且使用代数形式, 以免误解.如: 如果表格的栏头为I/10-3A, 表内数据为3.5,则I 等于 0.003 5 A等于3.5 mA. 如果以I(10-3 A)作为栏头,则表中数字3.5就有可能被理解为I等于3.5×10-3 A或I等于3.5×103 A. 这二种不同的理解相差106倍.

(3) 不要在正文,表格和插图中多次重复同样的数据(少数重要数据可适当重复).

2 表格的编排

应尽量遵循拟投稿期刊的相关规定或习惯来编排表格, 力求使表题,表注,栏头,单位,数据(或资料)等要素的表达条理清楚,层次分明.

(1) 表注表注内容包括解释说明获得数据的实验,统计方法,缩写或简写等, 如果相关的缩写在多个表格中出现, 可在第一个有缩写的表注中注明全部或大部分缩写的含义, 其后表注中简单注释为"缩写同表1".

(2) 栏头栏头包括列头和行头.栏头的内容通常是相对独立的变量(如温度T, 时间t, 电流I等), 对于理解表中数据至关重要.表中数字共用的单位应标于表题或栏头中, 以免在每个单元格中重复.

(3) 数据(或资料)除非要列举一定数量的精确数据, 否则就不要使用表格.如果数据较少(如只有1行)或数据的变化规律明显, 就在正文中直接表述.

为简洁并突出重点, 应忽略不必要的数据(如简单计算的结果,没有显着变化的变量等). 应避免大量列举不重要的数据或具重复含义的数据, 以免误导读者在数据精度方面产生检测象, 并且也容易使数据的比较变得困难.

要确保表中数据的精确, 表中的算术错误会影响到论文中检测设的可信度(如"总和"的计算应准确). 如果涉及百分比时, 一定要倍加注意, 如果百分比或其总计不是100%, 应在脚注中加以解释, 否则不仅反映出作者的不严谨, 同时读者也无法判断数据的真实性.

列举数据时应尽量确保同组数据纵向排列(由上向下阅读), 以方便读者对比阅读. 只保留数字中小数点后面有效位数(保留多余的数字会令读者对数值的真实精度产生误解), 数值的个位数和小数点等符号应分别对齐.

(4) 表格的形式表格的形式一般采取三线表(3条水平线, 没有垂直线).同一表格要尽量安排在同一版面上, 并使内容的布局清楚,合理, 并且一定要遵循相关期刊的排版习惯.如果表格过大, 也可考虑将其作为论文的附录列出, 以免打断行文的流畅性.

3 插图的制作

插图实际上是表格的直观化.对于可以用较短的文字清楚表述的数据, 就不要以图形的方式来表达, 也不要因为追求美术效果而将图形做得过于花哨, 如增加不必要的阴影或立体效果等.

科技论文中用于数据表达的图形主要有:折线图(表示系列数据的变化趋势),直方图(表示相关变量之间的对比关系),饼状图(表示研究对象中各组分的含量关系及相关变化),绘图(包括素描,组织图,流程图等, 常用来展示研究对象的结构),照片(展示研究对象的外观,形态等).将数据转换成图形前应仔细分析相关数据的特点和规律, 力求选择最合适的图形来清楚,直观地表达数据信息.

随着电脑制图软件的发展和高分辨率激光打印机的普及, 论文作者本人可制作供直接照排出版的图件已变得相当容易.不同软件的制图技术不尽相同, 但制图时应遵循的原则是一致的, 即: 所选用的字母和符号在大小和形式上都应清楚,易读,设定字母和符号的大小时应考虑到印刷过程中的缩小或放大,制图前应查核一下拟投稿期刊的版面设置(如通栏和单栏的宽度), 尽量使图的大小接近作者所希望印刷出版后的尺寸.

制作坐标图(函数图)时应充分考虑读者的阅读习惯(即读者大都期望资料的排列顺序是由左至右), 尽量使用横轴(x坐标)表示自变数(能控制的变数), 并且由左向右增加, 使用纵轴(y坐标)表示因变数.坐标轴上刻度和数值标识的间距也要尽量协调,自然.避免过密或过疏.

如果图中的内容或线条太多, 就应做适当简化或分解为多个图表示.例如, 图中线条超过6条时, 就应考虑分为二幅或更多幅图, 线条类型上也可有所变化(如分别采用实线,虚线等).

坐标图中标值应尽量取0.1~1000之间的数值, 对于较大或较小的数值, 可通过改变标目中的单位或者将量符号乘一个适当的因子10n (n为正负整数)的方式来调整标值.

此外, 坐标轴区间的设定要适当, 不要将纵横坐标轴的标值扩延过多(例如, 如果数据在0至78之间变化, 坐标轴的最大值设定到80即可), 即使表达百分数时, 也应根据实际需要设置百分值的区间, 以免造成图中要表达的内容局限于一处, 从而造成图形不协调和版面上的浪费.

设计照片的尺寸(尤其是宽度)时, 要考虑到相应期刊栏目和版面的宽度, 避免提供需缩小50%以上的原照片.如果需要裁剪以突出重要细节, 应在照片的边缘(或在照片上覆以透明纸)标出裁剪范围的标志.

地图或显微照片中要以图示法表示比例尺, 即: 在照片的右下角以长度约为1 cm的线段表示图中实物的实际尺寸(如: 50 m ).绝不可以在图注中以"×"号的方式(如"×1 000")表示图片放大或缩小的倍数, 以免印刷时缩放而造成比例尺失真.

对于由多张分图组成的同一张大图, 各分图要用(a), (b), (c)等清楚地标注, 且主图题和分图题要分开.图注和分图题等说明应放在主图题下方.

4小结

对于图表的使用应视叙述的需要而定, 表格的优点是可以展示大量的精确数据, 图形则可以最直观,有效地表达复杂数据的变化趋势或规律.

表格和图件的编制应遵循简洁,清楚,重点突出的原则, 图表的题名,数据(或资料)与注释要相互配合, 能够做到自我说明, 图表中的符号,单位,数值等要与正文保持一致.

图表的表达形式要遵循拟投稿期刊的相关习惯, 定稿后的图件和表格要整洁,清晰.

参考文献的选择与标引

参考文献是一篇完整的科技论文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它不仅是论文内容的某种缘起及延伸, 同时也可为有兴趣的读者提供进一步查询的资料或信息的线索. 参考文献的作用主要有: (1) 注明前人的相关工作, 并说明研究的背景, 依据等, (2) 避免作者不必要地重复论述已有的方法, 结果和结论, (3) 论证作者的观点.

1参考文献的选择原则

对文献的选用可反映出作者的学识, 判断能力, 甚至学风, 因此, 应尽量选择成果重要, 推导正确, 表达流畅, 与论文主题密切相关的文献. 在参考文献的引用中应遵循以下原则:

(1) 所选用文献的主题必须与论文密切相关, 可适量引用高水平的综述性论文以概括一系列的相关文献,

(2) 必须是亲自阅读过, 若为间接引用(即转引某篇论文的引文), 则需要提及是从哪篇文献中转引的,

(3) 尽可能引用已公开出版, 而且最好是便于查找的文献, 即同等条件下应优先引用着名期刊上发表的论文,

(4) 非公开出版物, 私人通信, 电子版文献等的注引方式应参阅拟投稿期刊的引用习惯或"作者须知"中的相关规定处理,

(5) 优先引用最新发表的同等重要的论文,

(6) 一般不引用专利和普通书籍(如大学本科生教材等),

(7) 避免过多地, 特别是不必要地引用作者本人的文献,

(8) 确保文献各着录项(作者姓名, 论文题目, 期刊或专着名, 期刊的年, 卷, 期或专着的出版年, 出版地, 出版社, 起-止页码等)正确无误.

2参考文献的体例类型

统计表明, 有250种以上的参考文献着录格式, 其间差别大多体现在各着录项的取舍, 不同着录项的编排顺序, 字体变化, 标点符号等方面. 正文中参考文献的标注大致可划分为3种基本的体例类型: 着者出版年体系(name-year system), 顺序编码体系(citation-order system或citation-sequence system)和着者-数字(顺序编码)体系(alphabet-number system).

(1) 着者出版年体系

又称作"作者-年制"或"哈佛(Harvard)体系". 正文中文献的标注由着者姓氏与出版年构成, 文献书目中的各篇文献首先按文种分别集中, 然后按着者姓氏的字母顺序和出版年的先后来排列.

(2) 顺序编码体系

又称作"数字制(Number system)"或"温哥华(Vancouver)体系". 正文引用的文献按其出现的先后顺序连续编码, 并将序号置于方括号"[ ]"或圆括号"( )"中. 引用多篇文献时, 只须将各篇文献的序号在括号内全部列出, 各序号间用"," (连续序号可标注起止序号). 文献书目中的各篇文献按其在正文出现的标注序号依次列出.

(3) 着者-数字(顺序编码)体系

该体系是指文献书目的着录采用"着者出版年体系"(即按着者姓名的字母顺序和出版年先后确定排列序号), 在正文中用不按正常的顺序出现的数字序号来标引文献.

3参考文献各着录项的说明

(1)作者姓名

在文献书目和论着索引中, 作者姓(surname, family name或patronymic name)和名(given names)的正确识别, 对于文献书目中引文条目的排序, 引文索引数据库的检索等非常重要. 通常都采用姓前名后的形式(姓氏的字母全部拼写, 名缩写为首字母).

不同国家的姓名表达习惯也有显着差别, 美国, 加拿大, 英国, 意大利, 前苏联, 泰国, 北欧诸国(丹麦, 挪威, 瑞典, 芬兰和冰岛)等的习惯是名前姓后, 中国, 朝鲜, 越南, 匈牙利和日本等习惯采用姓前名后的形式, 有些国家姓名的表达习惯可能让人难以直接地识别其中的姓, 此时可参照引文的作者有关姓名表达和文献引用的方式来进行判断.

(2)论文或专着的题名

专着类文献的题名通常要求必须列出, 且各实词的首字母采用大写形式.

期刊类文献中是否包括论文题名应遵循期刊的体例要求, 且论文题名中只有首字母大写, 其他一律小写(专有名词除外).

(3)期刊名缩写

为节省篇幅, 大多数科技期刊在文献书目中都要求采用期刊名的缩写形式. 随着有关期刊名缩写规范的实施, 期刊名的缩写已日趋统一.

(4)期刊或专着的出版时间

期刊文献的出版年和卷号(Vol.)是必不可少的, 对于没有卷号的期刊, 要加注期号(通常放在圆括号中).

对于专着来说, 除标注出版年外, 还应在专着题名后标注版次(仅对多版本而言). 如果引用是多版本中的第1版, 则应相应地标注"1st ed", 对于只有惟一版本的专着, 无须标注"1st ed".

(5)论文的起止页码

起-止页码(首末页)的用处是可使潜在的用户很容易地区分1页的简讯与50页的专论, 从而根据页码的多少来判断文献中可能包括的信息量, 以决定是否需要进一步追踪和获取.

(6)出版地和出版者

对于专着(书籍)类出版物, 需标注出版社名和出版社所在的城市名, 即: "出版地: 出版者". 如果专着中载有多个出版地, 可只着录其中一个处于显要位置的出版地,如无出版地则要注明"Place of publication unknown", "Place unknown"(出版地不详)等相应的词.

总之,应该严格遵从拟投稿期刊有关参考文献体例方面的规定, 并熟悉一些有关参考文献各着录项的表达(如各国作者姓名表达的习惯, 期刊名缩写规则等), 这不仅是作者严谨, 细致工作作风的反映, 并且也有助于论文的快速评审和出版.

论文投稿

绝大多数科技期刊都有其特定的投稿要求,如: 录入与打印的版式,应该投寄稿件的份数,投稿形式(是否需要以电子版形式投稿)寄,等等.认真,严格地执行拟投稿期刊有关投稿方面的要求,不仅可以节省作者和编辑的时间,同时也有助于稿件的顺利发表.

1稿件的录入与排版

大多数的期刊编辑部对所有新收到的稿件首先要进行打印版式方面的审查,最基本的要求通常有: 稿件必须是电脑录排,双倍行距,单面打印,所投寄稿件的份数,图表设计,体例版式等是否合乎要求.稿件如果不能满足这些基本的要求,就有可能在编辑部初审后被直接退回,或等待作者补齐欠缺材料后再送交同行评议.

2稿件的投寄

(1) 务必遵照期刊的要求将稿件投寄给指定的收稿人或收稿单位.

(2) 仔细检查稿件内容和拟投稿期刊的"作者须知",以确保满足拟投稿期刊的全部投稿要求.

(3) 随稿附上一封所有作者签署的投稿信,简要说明拟投稿的栏目,稿件的重要性,并声明未曾发表过, 建议的审稿人等.

(4) 避免邮寄超大号的图片(一般不能超过210 mm×280 mm),如果需要邮寄稿件的软盘文件,就尽量使用专门的包装,或者用两片硬纸板保护软盘.

(5) 与编辑部联系的所有信件,磁盘,打印稿或复印件等,都应标注通讯作者的姓名,磁盘上还应标明电子文档使用的是哪种软件,哪种版本.

(6) 一定要保存一份稿件的原件或复印件,以防不测(如: 稿件或原始图件在邮寄过程中丢失,同时电脑中保存的文档也丢失或损坏).

3投稿后的通讯: 与编辑的联系


大多数期刊会尽量在收到稿件的6~8周内形成一个是否录用的决定,如果作者在投稿2个月后仍没有收到有关稿件处理的信息,发E-mail或打询问一下编辑也没有什么不妥当.

投出的稿件不外乎有3种结局: 录用,退改,退稿.稿件不做任何修改即被录用的情况通常是很少的,在大多数情况下作者收到的可能是改后录用,改后再审或退稿的决定.

如果只需要对稿件进行较小的修改,就应该马上认真修改后再投寄出去.

如果建议进行较大的修改,就应该静下心来对文章和所提建议进行全面认真的考虑.一般可能有以下几种情况:

(1) 审稿人发现稿件中存在有严重的问题,并且审稿人的意见是正确的,就应该遵循审稿人的意见,并对稿件做出相应的修改.

(2) 审稿人或编辑也有可能对稿件产生严重的误解.如果作者认为审稿人的批评意见是完全错误的,可以有两种处理方案.其一是把稿件投向另一刊物,以期望能得到公正合理的评审, 其二是再次投稿给该刊,并运用自己所掌握的材料或论据,对审稿人的意见逐项进行详尽的申辩(一定不要使用带有敌对情绪

的词语),以期望稿件能送交给其他审稿人进行再次评审.

如果作者收到的是一封退稿信,应该仔细阅读退稿信并决定采取何种处理措施.

(1) 完全性退稿(即编辑不会再对稿件予以考虑).在这种情况下再次投稿给同一家刊物或进行申辩都是毫无意义的.如果稿件中的确存在严重问题,最好不要把它改投给其他的刊物,以免影响作者本人的声誉.如果稿件中还有值得保留的内容,可以将其改写成一篇全新的文章,然后再尝试重新投稿.

(2) 稿件包含一些有用的信息,但有些资料有误或实验有缺陷.作者可以按照审稿人的意见进行必要的修正,然后再考虑重新投稿.

4改正校样

绝大多数期刊都需要作者对期刊重新排版的打印稿进行校核.校核的目的是排除各种错误,以使最后发表出来的论文尽量完美无瑕.

校核时应注意的问题:

(1) 首先以正常速度通读文稿,检查内容有无遗漏,然后放慢速度,逐字检查,最好另请他人一同校对,以避免作者的习惯性错误.

(2) 对于专业术语,表格中数据以及图片等要特别注意,因为只有作者才有可能对其中的错误最为敏感.

(3) 在错误之处的旁边做标记,同时在距改正目标较近的页边空白处(左侧或右侧)也做出注记, 对于易与英文字母相混淆的数字或符号,应加注文字说明,反之亦然, 数学公式,化学方程式,结构式等如改动太多或标注不清时,应在空白处重新写出正确的式样.

(4) 不要对校样稿进行改写,加写或重写.因为作者拿到的校样是已经过编辑加工,准备发表的稿件,如果作者擅自对校样进行大幅修改,不仅对编辑很不礼貌,而且会引起版式和页码方面的变动,这有可能会受到经济惩罚或使得稿件被重新送交同行评议.

(5) 若需要增删参考文献,一定不要忘记校改正文中需要改动的参考文献注记.

5一稿多投问题

一稿多投是指同一作者或同一研究群体不同作者,在期刊编辑和审稿人不知情的情况下,试图或已经在两种或多种期刊同时或相继发表内容相同或相近的论文,国际上也称该种现象为重复发表(repetitive publication), 多余发表(redundant publication)或自我剽窃(self-plagiari).

一稿多投是科学界严厉指责的行为,因为其: (1) 不必要地浪费了期刊版面及编辑和审稿人的时间, (2) 对相关期刊的声誉造成不良影响, (3) 搅乱了依据科学成果的发表所建立的学术奖赏机制, (4) 违反了版权法.

一稿多投行为如果在稿件的同行评议过程中被发现,通常会被简单地退稿,有些期刊编辑部可能会在退稿的同时函告作者所在单位的相关部门.如果一稿多投行为事实上已经发生(即文章已经发表),相关的期刊有可能会采取以下制裁或处罚措施: (1) 在一定期限内拒绝一稿两投作者向该刊继续投稿, (2) 在刊物上刊登关于该作者一稿多投的声明,并列入目次页, (3) 可能在某特定专业群体的刊物中对一稿多投的行为进行通报, (4) 可能通知作者所在单位.

通常情况下,以下重复投稿或发表不属于一稿两(多)投: (1) 在专业学术会议上做过口头报告,或者以摘 要 或会议板报形式报道过的研究结果,但不包括以会议文集或类似出版物形式公开发表过的全文, (2) 对首次发表的内容充实了50%以上新数据的学术论文, (3) 有关学术会议或科学发现的新闻报道,但此类报道不应通过附加更多的资料或图表而使内容描述过于详尽.以上再次投稿均应事先向编辑说明,并附上有关材料的复印件,以免可能会被编辑或审稿人误认为是相同或相似成果的重复发表.

同 行 评 议

1审稿人的道义责任

1) 审稿人如果对稿件的论题不熟悉,或者与作者的工作有潜在的利益或观点冲突,或者与作者(之一)存在有可能影响到公正评审的私人或专业关系时,应回避评审,并将稿件退还给编辑,审稿人如果没有时间及时审稿(编辑通常希望稿件能在4周内审毕),也应尽快将稿件退还编辑.

2) 审稿人应对稿件的内容保密,不能在会议交流或自己的论文中擅自使用或泄露所审件中尚未发表的信息,论点或解释(除非征得原稿件作者的同意,并按有关规定加以注释).

3) 审稿人应采取友好,乐于助人的态度,应充分主明评判的依据.

2 同行评议的内容

1)稿件的内容是否新颖,重要.对稿件所涉及内容创新性和重要性的评价包括选题是否新颖,结果是否具有新意,数据是否真实,结论是否明确,等.

2)实验描述是否清楚,完整.实验部分应提供足够的细节以便他人重复,或允许有经验的审稿人根据实验描述来判断数据的质量.此外,审稿人还应根据自己的学识来评判稿件中的实验或理论工作是否完善,测量中是否有缺陷或人为因素,以及采用的技术对于作者要表达的数据是否合适,数据是否具代表性.等.

3)讨论和结论是否合理.论文中问题的提出(研究动机)与解答应遵循一个"故事主线,即:写作的发展应有一个清晰的思路,并合乎科学逻辑,讨论要紧扣作者本人的实验结果,结论要合理.对于作者外推的数据不足以支持的结论,审稿人应给出适当的建议,包括是否需要获得更多的证据或数据,或删除论据不点头的推测部分,甚至建议对数据或结果的其他可能性解释.

4)参考文献的引用是否必要,合理.有关参考文献的评审方面主要有:参考文献的各着录项(作者姓名,论文题名,期刊名,出版年,卷期号,页码等)应正确无误,并且要与正文中的引用保持内部一致性,所引用的参考文献应确有必要,作者如果在稿件中声称自己的工作取得突破或很大进步,审稿人则要注意检查作者是否合适地引用了论证的文献,尤其是他人的关键工作.

5)文字表达与图表使用.文字表达应遵循简洁,清楚的原则.审稿人不应将自己的文风强加给作者,但可指出表达欠清楚的地方,或建议作者删除稿件中过量的修饰词并使用更为清楚,明确的词汇.稿件篇章结构的组织应条理清楚,合乎逻辑,摘 要 应具有自明性,并且要高度概括论文的主要内容,引言应简明地阐述论题并提供相关的背景信息,材料与方法,结果,讨论,结论等次级标题应视具体内容予以取舍或合并,力戒重复.

3 作者应如何对待同行评议的结果

1)作者无需为了使论文得到发表而过于屈从审稿人的意见,对于不合理或难以认同的建议,在稿件的修改中可不予接受,但一定要向编辑或审稿人说明理由.

2)如果审稿意见中的批评源于误解,也不要将误解归罪于审稿人无知,粗心和恶意,相反,作者应反思自己如何更清楚地表达,以免其他的读者不会再发生类似的误解.对于偶而收到的粗心或不合适的评议,要尽量避免言辞过激的回应(即使这种辩护是有理的).

3)尽量逐条回复审稿人的意见.如果审稿意见没有按条目列出,就先按条目将其分开并加注序号,然后再分别回答.如果有认识或观点上的分歧,应尽可能地使用学术探讨性的证据和语言来解释审稿人的错误(尽管有时审稿人并不是这样),以便编辑在必要的时候将其转达给原审稿人或另请他人进一步评议.

4)寄回修改稿时,应将标有修改标记的原稿附上,以便编辑容易地识别出作者是如何回复审者的意见的.此外,应附寄一份按条目列出的审稿意见和作者的修改说明,以便编辑处理或再次送审.

基金资助项目的英文表达

国内大部分的英文期刊习惯将基金资助项目的信息作为论文首页的脚注, 国外期刊则多将其作为"致谢"的一部分.

以论文首页脚注形式注明基金资助信息的方式举例如下:

例1: Supported by the Major State Basic Research Development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01CB30940105), 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Grant No. 60171009) and the Key Projec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Shanghai (Grant No. 02DZ/5002).

例2:Supported by 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under Grant No. 199750720, and the Major State Basic Research Development Program under Contract No. G2000077405.

我国部分科学基金的英文表达举例如下:

(1)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 (863计划): National High-Tech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Program of China (863 Program),

(2) 国家科技攻关计划: National Key Technologies R &, D Program of China,

(3)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973计划): Major State Basic Research Development Program of China (973 Program),

(4) 国家基础研究计划: National Basic Research Priorities Program of China,

(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重点项目, 重大项目):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General Program, Key Program, Major Program),

(6)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 National Science Fund for Distinguished Young Scholars,

(7) 海外及香港,澳门青年学者合作研究基金: Joint Research Fund for Overseas Chinese, Hong Kong and Macao Young Scholars,

(8)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项目: Knowledge Innovation Programs of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9) 中国科学院"九五"重大项目: Major Programs of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during the 9th Five-Year Plan Period,

(10) 中国科学院重点资助项目: Key Program of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11) 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择优资助项目: Advanced Programs of Shanghai Branch,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12) 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资助项目: Ph.D. Programs Foundation of Ministry of Education of China,

(13) "九五"国家医学科技攻关基金资助项目: National Medical Science and Technique Foundation during the 9th Five-Year Plan Period,

(14) 江苏省科委应用基础基金资助项目: Applied Basic Research Program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mmission Foundation of Jiangsu Province.

被引频率最高的材料科学期刊(前40种)

排序期刊名称论文数总被引平均被引1Advan Mater3 02256 54418.712Acta Metall Mater1 18321 34718.043Chem Mater5 67481 83214.424J Biomed Mater Res3 03235 83611.825J Amer Ceram Soc5 69656 0539.846Biomaterials3 45832 0689.277Acta Mater3 60029 9848.338J Mater Chem4 69338 5488.219Mrs Bull1 0378 5108.2110J Mater Res4 97738 0847.6511Diam Relat Mater3 27023 4907.1812J Vac Sci Technol A5 51639 4917.1613Scr Metall Mater1 83412 6396.8914J Vac Sci Technol B6 97946 0026.5915Mater Trans Jim1 73610 8596.2616Microporous Mesoporous Mat1 4448 6095.9617Metall Mater Trans A3 22818 7665.8118J Mater SciMater Med1 5398 7995.7219Polym Eng Sci2 47413 7665.5620Corros Sci1 95510 6755.4621Thin Solid Films11 44956 3834.9222Composites Sci Technol2 0159 6184.7723Int J Solids Struct3 24915 3184.7124J Mater Sci8 85839 4314.4525Wear3 53714 4924.1026Mater Sci Eng AStruct Mater8 25133 5554.0727Surf Coat Tech5 96522 8743.8328J Eur Ceram Soc3 13312 0153.8329Scripta Mater3 84914 5423.7830Mater Res Bull2 3788 8833.7431Solar Energ Mater Solar Cells2 2268 2593.7132Appl Surf Sci8 61830 2363.5133ISIJ Int2 1537 5393.5034Cem Concr Res2 2217 5743.4135Mater Sci Eng BSolid State M4 49114 9123.3236Mater Sci Technol2 1817 1223.2737Mater Lett3 9189 6012.4538J Mater Sci Lett6 44615 3212.3839Mater Sci Forum10 49915 2881.4640J Mater Process Technol5 7557 7211.34

六大国际检索系统

1) 美国《科学引文索引》(Science Citation Index),即《SCI》. 它创刊于1961年,由美国信息研究所(ISI)编辑出版,是一个大型多学科综合性检索系统,主要报道生命科学, 医学, 生物, 物理, 化学, 农业, 工程技术领域内的科技文献,其文献来源于科技期刊,并包含少量专着, 会议论文和书评. 1999年收录世界各国重要期刊3 579种. 《SCI》CDE先后收录过我国期刊17种,1999年《SCI》CDE收录我国期刊13种. 《SCI》扩展版即《SCIE》收录期刊5 000多种,收录我国期刊56种.

ISI的选刊是按Garfield的浓缩理论来进行的. 它引用了着名的"80/20规则",认为精选20%有代表性的刊物,可以有80%的信息量. 所以它认为只要选刊正确,可以做到以部分代替全体. ISI选刊,主要从三方面考虑:

(1) 刊物水准. 刊物是否能按时出版,摘 要 , 题目, 引文等是否符合出版界的规定,发表的稿件是否经过评审,编委, 出版社和主办单位的声望也反映刊物的质量.

(2) 引文记录. ISI的资料库,包括自然科学, 社会科学与人文科学,1945~1990年就搜集了几千种期刊中的1 8000 000源论文和217 000 000引文, 这些引文可以作为评价刊物的定量指标, 但对新刊的选择, 往往取决于定性的考虑.

(3) 专家评议. 选刊依靠专家们的主观判断,这些专家包括订户, 编者, 出版者和ISI的几个编辑顾问委员会和专家.

除了上述条件以外,还要考虑学科的分布, 国际化程度, 及时发表最新进展的程度等. 期刊的影响因子是ISI判断是否收入SCI的主要判据之一.

2) 美国《工程索引》(Engineering Index),即《EI》. 它创刊于1894年,由美国工程信息公司编辑出版,是一个主要收录工程技术期刊文献和会议文献的大型检索系统,收录文献的内容包括以下工程领域:生物工程, 土木, 地质, 环境, 矿业, 石油, 冶金, 机械, 燃料工程, 核能, 汽车, 宇航工程, 电气, 电子, 控制工程, 化工, 食品, 农业, 工业管理, 数学, 物理, 仪表等. 年文献报告量在10万条以上,选用期刊约2 600余种,不仅有印刷版和光盘版,还有网络版(EI Compendex Web),其中有1 000多种是核心期刊所有论文均收录,另1 000多种非核心期刊的论文选择收录.

《EI》Compendex在1999年收录中国科技期刊96种. 《EI》的扩充版EI pageone收录我国期刊153种.

3) 美国《化学文摘》(Chemical Abstracts),即《CA》. 它创刊于1907年,是目前由美国化学学会化学文摘社, 英国化学学会和德国化学情报文献社合作出版的大型化学化工文献检索系统. 每年收录150个国家约1.2万种期刊,以及大量的专着, 论文集, 专利等,是世界上收录最全, 应用最广的大型化学化工文献检索工具. 1998年《CA》收录中国期刊561种. 1998年进入《CA》千刊表的中国期刊为89种.

4) 俄罗斯《文摘杂志》,即《AJ》或《PЖ》. 它创刊于1953年,由全俄科学技术情报所编辑出版. 它是世界上最大的综合性文摘杂志,引用出版物最多,报道量最大,包括学科最全. 收录130多个国家2万多种刊物. 1999年该系统收录我国期刊数量193种,约占收录期刊的0.95%.

5) 日本《科学技术文摘速报》,即《JST》. 它是世界上着名的大型综合性文献的检索系统. 收录世界上50多个国家用20多种文字出版的12 000余种期刊,其中日本期刊6 300种. 1999年收录我国期刊已增到132种,约占期刊总数的2.64%.

6) 英国《科学文摘》(Science Abstracts),即《SA》. 它创刊于1898年,由英国电气工程师学会编辑出版,是主要报道世界各国有关物理, 电学, 计算机和自动控制等方面成果的检索系统,现收录期刊约2 800余种. 我国在此领域的较重要的期刊大多已被收录.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