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生素在新生儿期的合理应用

更新时间:2024-02-0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3427 浏览:107309

【中图分类号】R7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0)10-0198-01

【摘 要 】本文就新生儿期的生理药理特点,使用抗菌药物时应注意的地方及可能引起的不良反应方面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关 键 词 】新生儿,抗菌素,合理应用

新生儿时期具有与成人及年长儿不同的生理.代谢过程随着日龄的增长变化迅速,这种变化对抗菌药物的药理性质起着重大的影响,药物在体内的生物转化过程.细胞外液量蛋白结合率和肾脏的发育情况等,每日均在变化中.这些变化影响了抗菌药物在体内的药动学过程.因此,在新生儿感染时的抗菌治疗需按照日龄变化而调整给药剂量和间期,并不能简单地将成人治疗量机械地推算用于新生儿.因此,新生儿感染使用抗菌药物时应特别注意.

新生儿期具有以下生理和药理学特点:

(1)新生儿期酶系统不足或缺乏,可使抗菌药物体内代谢过程发生重大改变.如氯霉素在体内通过肝脏葡糖醛酰转移酶的作用与葡糖醛酸结合而灭活,新生儿期该霉不足造成氯霉素游离血浓度增高,加上肾排泄也差,结果使血中结合和游离氯霉素浓度均明显升高,有可能导致循环衰竭(灰婴综合症)的发生.

(2)细胞外液容积较大,新生儿细胞外液约占体重的35%左右,较成人所占比例为大,药物分布至细胞外液后,其排泄相对缓慢,致药物的生物半减期延长.

(3)血浆蛋白与药物结合能力弱,由于新生儿血浆蛋白与抗菌药物结合能力较成人弱,其血中游离药物浓度高于成人或年长儿,药物的游离部分易进入组织中.如磺胺药沉积于脑组织中可引起脑性核黄疸.

(4)肾功能发育不全,影响新生儿药动学的重要因素许多主要经肾小球滤过排出的抗生素.如青霉素、头孢菌素类氨基糖甙类的排出均可减少,血药浓度增高和血半减期延长,需减量应用,以防止药物在体内蓄积导致严重的不良反应.

(5)新生儿网状内皮系统尚未发育完全,免疫功能低下,白细胞吞噬能力亦差,淋巴结局限细菌的能力也不强,故容易发生感染.

因此,抗菌药物在新生儿中的应用应注意以下几点:

(1)药物在新生儿体内的分布容积和新生儿的体表面积较成人为大.因此,新生儿抗菌药物用量较按体重计算者略高,但由于其肾发育不成熟,药物半减期可较成人长数倍.因此给药间期一般较成人或年长儿为长,主要适用于毒性低,经肾排泄的β-内酰胺类药物.

(2)新生儿期由于肝酶的分泌不足或缺乏,肾清除功能较差,一些毒性大的药物.如新生儿确有应用指针时,必须进行血药浓度监测,调整给药方案,个体化给药,以确保治疗安全有效.

(3)新生儿期避免应用或禁用可能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的抗菌药(见表1).

(4)新生儿组织对化学性刺激的耐受性较差,肌注抗菌药物易出现硬结而影响吸收,故不宜肌注给药.

综上所述,新生儿期应用抗菌素必须特别谨慎,合理选用药物的品种,严格把握用药剂量,尽可能使用毒性低的药物,必要时做血药浓度检测并个体化给药,以保证治疗安全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