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慢性胃炎的虚实治法

更新时间:2024-02-2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4610 浏览:16385

摘 要 :本文就慢性胃炎的虚实治法进行了研究探讨,并做如下报告.

关 键 词 :慢性胃炎 虚实治法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3.494

【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3-0319-01

慢性胃炎是一种很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在人群中有很高的发病率.常见症状有:胃痛、餐后上腹部不适、脘闷、纳差、嗳气、泛恶、大便不调、易疲乏、舌淡、苔薄白、脉弦缓.属中医“胃脘痛”、“痞满”、“呕吐”范畴.

慢性胃炎病位在脾胃,胃的生理功能:主受纳腐熟水谷;生理特性是:主通降喜润恶燥;脾的生理功能:主运化水谷和水湿,主统血.生理特性:脾益升则健,脾喜燥恶湿.脾与胃在五行属土,位居中焦,属表里关系,脾胃为后天之本,在饮食物的受纳、消化、吸收和输布的过程中起主要作用,脾与胃的关系,表现在纳与运、升与降、燥与湿几个方面.

慢性胃炎的病因:有幽门螺旋菌感染,不良的饮食习惯,精神因素,气候环境因素.

慢性胃炎的诊断,主要靠胃镜和病理检查.


慢性胃炎的病机,多见虚实夹杂,因正气不足是发病的内在依据,属本虚标实的基本病机属性.脾与胃在生理上关系密切,病理上也互相影响.脾的病理变化主要以脾之阳气失调为主,主要表现在脾气虚损、脾阳虚衰及水湿中阻几个方面:①脾虚则:消化吸收功能减退:则食欲不振、腹胀等.②气血双亏:可见面黄肌瘦,少气懒言.③中气下陷:见头昏体倦等;脾阳不振:则见形寒肢冷,喜热饮等;脾不统血:便血、月经淋漓不断等;脾虚湿困则见:脘闷、肢重、纳减、口淡.胃的功能失调:主要表现为受纳和腐熟功能失常,以及胃失和降而胃气上逆,见脘闷、纳差、嗳气、呃逆、恶心等症.

慢性胃炎的治法:因病机为本虚标实,治法则理气健脾,理气则柴胡疏肝散,胃脘痛从肝论治,自古有之.素问《六元正纪大论》就有:“木郁之发等民病胃脘当心而痛”;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提出“肝气不舒,脘痛呕恶,”并开设“木乘土”一门;清陈士铎《石室秘录》明确提出:诸痛皆属于肝.柴胡疏肝散为疏肝理气的代表方,出自《医学统旨》现常用于肝炎、慢性胃炎、胆囊炎属于肝郁气滞者.健脾则六君子汤,中医发病机理:正虚邪凑、六君子益气健脾,燥湿化痰,出自《医学正传》.主治脾胃气虚兼痰湿症.现常用于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

笔者在临床上治疗慢性胃炎常用上述两方化裁,颇为见效.脾虚就偏重补脾,加黄芪;气滞偏重加厚朴、木香;纳差加砂仁、建曲;胃痛加瓦楞子、川芎;呕吐加生姜;疲乏加大枣;畏寒肢冷加干姜、附片;兼幽门螺旋菌感染加黄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