闭合复位经皮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移位骨折

更新时间:2024-01-1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6727 浏览:21716

资料与方法

我科于2002年4月~2006年12月应用闭合复位经皮内固定治疗并随访肱骨近端移位骨折患者37例,男22例,女15例;年龄14~76岁,平均48.6岁.按Neer分型,其中两部分骨折34例(外科颈25例,大结节9例),三部分大结节骨折3例,本组无小结节骨折病例.

手术方法:臂丛麻醉或全麻,患者半卧位,患肩置于床外悬空,“C”型臂上套无菌防护罩置于床边,以利于术中.外科颈骨折复位时上臂置于收、前屈、轻度内旋位,放松胸大肌,牵引并将肱骨干压向后方.若复位困难,可于骨折近端经皮插入斯氏针或撬拨器进行撬拨复位,复位满意后,由肱骨干前、前外或外侧以2~3枚克氏针或松质骨螺钉至肱骨头固定.大结节若有>5mm的移位,可经皮插入尖钩复位器至肩峰下牵拉大结节复位,以1枚克氏针或松质骨螺钉固定.

术后处理:术后肩肘吊带固定4~6周.术后1周开始功能锻炼,行被动肩关节外展后伸前屈及内外旋转活动.3周后开始主动活动.6~8周复查X片,骨折愈合后拔除克氏针.

结 果

随访6~50个月,平均19个月,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为6~12个月.采用Neer[1]百分制评定标准:疼痛35分,功能30分,运动限制25分,解剖复位10分,术后总评分>90分为优,80~89分为良,70~75分为可,<70分为差.本组37例,优13例,良17例,可6例,差1例,优良率81%.其中3例发生针松动,1例针道感染,1例发生肱骨头坏死.


讨 论

肱骨近端骨折是一种较常见的骨折,国外文献报道发生率为4%~5%或更高.其中80%~85%为无移位或轻微移位骨折,保守治疗即可取得良好效果[2].有移位的骨折需手术治疗,但在治疗方法上有较多争议.

对于NeerⅠ型骨折(一部分骨折),即无移位或移位<1cm,旋转<45℃常采用保守治疗,可获得满意疗效.对于存在移位的不稳定骨折,大多需要手术治疗,方法众多.切开复位内固定已被沿用多年,但手术中广泛剥离软组织,增加了肱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发生率.肱骨近端移位骨折治疗的主要目的是恢复一个无痛、活动范围正常或接近正常的肩关节[3],而不是强调解剖复位.

仔细全面的术前准备是成功手术的前提,术前应仔细评估骨折和软组织损伤情况,行肩胛骨正、侧位,腋窝相X线摄片检查,必要时可行CT及三维重建,对骨折分型、术中复位、预后判断有重要帮助.

良好的骨折复位和有效的内固定是保证其疗效的关键,手术中应用“C”型臂于前后位,腋窝位,尽可能作到准确复位,如复位困难,可用斯氏针或撬拨器进行撬拨复位,对仍不能获得满意复位的患者不应坚持闭合复位经皮内固定.

总之,应用闭合复位经皮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移位骨折,操作简单易行,创伤小,无需复杂的特殊器械,对于NeerⅡ、Ⅲ型骨折能提供足够的稳定性,允许患者早期活动从而获得满意结果.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