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诊发热患儿家长健康教育需求调查

更新时间:2024-03-0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6506 浏览:22218

文章编号:1009-5519(2008)07-1093-02 中图分类号:R18 文献标识码:B

婴幼儿神经系统发育尚不完善,自身调节体温能力差,容易受外界环境影响,因而发热是小儿时期的常见症状.但当小儿发热时,家长往往紧张不已,不知所措.为了使小儿尽快退热,有时采用一些不当方法,反而影响了治疗效果.笔者认为发热患儿家长的知识、心理状态以及行为对减少非正规治疗,降低并发症,促进小儿身心健康尤为重要,为了更好地开展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制定相应的护理干预提供依据,我们于2006年2月~2007年8月,对300例发热患儿家长行健康教育需求调查,现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采用随机抽样对300例愿意合作,能表达自己主观愿望的1~5岁的发热患儿家长进行调查.其中男138例,女162例,年龄21~65岁,平均47.8岁.职业:农民57例,工人103例,公务员34例,职员89例,教师15例,医务人员2例.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82例,高中及中专141例,大专以上77例.患儿所患疾病:疱疹性咽峡炎45例,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102例,急性白喉11例,急性支气管炎62例,急性肺炎41例,急性胃肠炎21例,细菌性痢疾5例,急性中耳炎13例.

1.2 方法:调查问卷参考有关文献并根据专家意见修改,内容见表1.在家长候诊时、就诊后,护送患儿治疗或检查过程中现场询问、交流,填写调查表.由调查人员介绍调查目的和要求,对调查项目逐一解释并指导家长填写.调查表当场发放当场收回,发放300份,回收有效问卷300份,有效回收率100%.

2.结果(见表1)

3.讨论

患儿抵抗力差,起病急,发展快,加上患儿哭闹,不合作,不会主诉,需要及时诊治,如白喉、急性肺炎等.家长往往对所患疾病的相关知识了解甚少,他们向工作人员询问,包括发烧时的饮食要求,如何降温,用药的不良反应等.护士接诊后除了为患儿做好治疗、护理外,还需要安抚焦躁、恐惧不安的家长.家长的心理状态对患儿有直接的影响[1],家长的心理状态好,就能给患儿很好的心理支持,使患儿配合治疗,反之则会加重患儿的心理负担,从而影响医疗依从性,影响治疗效果.所以减轻患儿家长的焦虑,进行健康教育,是医护人员所必需面对的问题,而这种挑战在以往传统医学模式中,通常被忽略而又欠缺有效应对方式.本次调查显示,门诊发热患儿家长需要健康教育.

3.1 门诊发热患儿部分家长对发热知识欠缺,存在一些误区:其中有42.35%的家长凭主观经验护理发热的患儿,衣被包裹过于紧实,夏天禁忌开电扇、空调,室内温度过高,影响散热.21.38%的家长用碳酸饮料取代温开水,12.84%的患儿家长判断小儿发热程度仅凭手感,23.21%的家长不能正确读数体温表,9.8%的家长自购退烧药致体温不升,43.15%家长要求医生用抗生素输液,认为可以快速痊愈,9.08%的家长在小儿抽搐时将手指或筷子塞进其口中以防咬伤舌头,65.34%的家长认为寒战高热可用冰敷降温,并且冰敷的位置没有禁忌.护士针对这些误区,一一耐心讲解有关知识,纠正误区.

3.2 门诊发热患儿家长对发热知识需求较普遍:患儿发病急,体温升高快,哭闹不止,家长普遍存在焦躁、忧虑心理.健康教育需求排在前4位的依次为简单有效的物理降温法(61.32%),科学喂养,增加机体抵抗力(59.34%),预防感染性疾病的发生(58.67%),合理使用抗生素(58.01%).由于患儿体温增高,家长心痛不已,迫切要求安全有效降温,减轻患儿痛苦.其次是科学喂养,增加机体抵抗力,减少感染性疾病的发生,避免发热.接诊护士在为患儿治疗、护理过程中,利用各种方式安慰家长,讲解发热的预防知识及病因,降温适应症及不良反应,对患儿发热时的衣着、环境、饮食、出汗后的护理,指导家长.健康教育可以是各种形式,如口头讲解、黑板报、CD循环放映,制成通俗易懂的小册子发放给家长等.

3.3 门诊发热患儿家长对非疾病知识信息需求较低:家长就诊时对接诊医生和护士姓名、医院有关情况等非发热知识需求低,分别为22.00%和29.34%.护士对家长行健康教育时,着重点应放在疾病知识方面.


3.4 丰富专业知识,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实施有效健康教育.此次调查结果显示,发热健康教育内容广泛,涉及多个病种,护士必须具有丰富、广博的专业知识,还需具备较强的交流、指导、沟通技巧,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能,娴熟的操作技术、通俗易懂的讲解能力,有针对性地,面对不同接受能力的家长的不同需求,采用不同的健康教育模式,有的放矢,把健康教育深入人心.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