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促进数学教学中的正迁移

更新时间:2024-02-1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259 浏览:8016

摘 要:促进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正迁移,可以利用类比的方法,加强新旧知识的迁移;设计合理的教学步骤,引导学生迁移;利用生活中的知识,将其迁移为数学知识.

关 键 词 :学习迁移;正迁移;负迁移;类比方法;教学步骤

“学习迁移”是学习心理学上的一个专门术语.即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人们所说的“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等可以解释迁移的道理.如,学过加法再学乘法就会感到容易.学习迁移也无所不在,但有的是属于正迁移,还有些是负迁移.正迁移是指一种数学知识的掌握促进另一种数学学习.如,指数函数的学习有利于对数函数学习、等差数列的学习有利于等比数列的学习等.但在学习过程中,由于对新旧知识的认识不够深刻,或对它们之间的辨别出现偏差,这时往往会产生负迁移.负迁移是指一种数学知识的学习对另一种数学知识学习起干扰作用.比如,在同一平面内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在空间不成立.所以,教师应该在数学课堂中促进正迁移,我认为可以从下面三个方面进行:

一、利用类比的方法,加强新旧知识的迁移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迁移类比的能力,对先前学习的知识与后学习的知识进行类比.如,通过将“开立方”与“开平方”进行类比,由立方引进立方根.即如果一个数的立方等于a,那么这个数叫做a的立方根.求一个数的立方根的运算叫做开立方,这个数叫做被开方数.进而再由平方与立方运算的逆运算是开平方和开立方,进而类比引出n次方根和开n次方.

二、设计合理的教学步骤,引导学生迁移

布鲁纳认为,学生学习数学,实际上是学生通过教师的指导来建构自己的数学认知结构.这就要求教师既要注意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和逻辑性,又要遵循学生的认知结构来处理教材和重组课堂教学内容,设计合理的教学过程,引导学生完成学习的迁移.如,在讲解比的基本性质时,可以设计以下几个问题:(1)分数的基本性质是什么;(2)分数与比的关系;(3)比的基本性质是什么.这是根据分数和比的关系(a∶b等于a÷b等于a/b)而设计的几个问题,使得学生从以前学习过的分数的基本性质迁移到比的基本性质.问题是数学的心脏,通过设置“问题串”,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初步完成新知识的形成与建构.

三、利用生活中的知识,迁移为数学知识

很多数学概念和定理都能在现实生活中找到它的来源,如果我们的教育工作者能看到这一点并且重视到这一点,运用迁移的理论,把反映数学的生活迁移到数学教学中来,我们的数学课堂一定会丰富多彩.比如说,上街写东西自然要用到加减法、修房造屋总要画图纸.我曾看见过这样的一个报道:一个教授问一群外国学生:“12点到1点之间,分针和时针会重合几次?”那些学生都从手腕上拿下手表,开始拨表针.而这位教授在给中国学生讲到同样一个问题时,学生就会套用数学公式来计算.评论说,中国学生的数学知识都是从书本上搬到脑子中,不能灵活运用,很少想到从实际生活中学习、掌握数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