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物细无声,小学语文教学中无痕德育的实施

更新时间:2024-02-1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7210 浏览:23995

摘 要:新课程标准把德育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人的培养在于教育,德育则是教育的首位.小学语文教学作为基础性课程在培养学生德育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教师要充分发挥小学语文的感染熏陶作用,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德育.


关 键 词 :小学语文;德育;因势利导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把教育意图隐藏起来,是教育艺术十分重要的因素之一.”在教学中学生越少感到教育意识,就越能发挥教育的意义.尤其是小学语文课程有着丰富的德育资源,这就要求广大教师能够在教学活动中充分挖掘教材的优势,进行德育无痕渗透,让小学生在学习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得到思想情感的熏陶.

在语文教材中挖掘德育因素,加强对学生品德的熏陶,往往不能像学习语文知识那样处处明显,它是一种内在、深层的、个别隐藏的.因此,我们要把德育渗透在语文知识学习中,与语文知识融二为一,实施无痕德育.下面就无痕德育实施的原则进行探索.

一、熏陶感染,潜移默化

随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开放,个性化阅读的不断推进,不论是主流思想,还是非主流思想,各种意念并存于小学生的思想中,但是由于小学生认知水平有限,所以,缺乏一定的判断能力,加之又有很强的自尊心,所以,如何引导学生偏离的思想成为重点.倘若只是做抽象的说教,学生认可,也许仅仅是表面上的,而并没有真正地解决思想问题.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把德育贯穿于教学过程中,通过熏陶感染,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真正理解思想问题.

二、批文入情,因势利导

“文以载道”,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非常好的德育素材,可以直接进行德育渗透.教学中教师要选择合适的时机,借助材料,把德育融于行文中,把情感纳于文字中,犹如春风化雨,在悄无声息中,因势利导,让学生受到教育,获得德育熏陶.

三、以小见大,联系生活

德育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品德,并在实践中自然流露.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除了在课堂上通过课文去熏陶学生情感,还要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挖掘学生中细小的事件、举动,对学生晓之以理,导之以行.如,课文《去年的树》教学中,对树与鸟的友谊,我对学生说:“大家看,小鸟和树他们俩相处的多么融洽啊,感情多深啊.”课文学习中,我让学生联系生活进行听说练习.让学生明白:要珍惜友情,更要信守诺言,说到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