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背景下的初中计算机教学

更新时间:2024-02-0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5195 浏览:16996

摘 要:初中计算机教育工作者,应当积极更新自身的教育理念以及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如此方能使自身的教学活动与新课标的理念实现完美的融合,并以此为基础,切实促进初中学生计算机综合素质的提升与进步.

关 键 词 :新课标;初中计算机教学;综合信息培养

《义务教育信息技术课程标准》指出:“初中信息技术课程设置的最根本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综合信息素养,从而为其日后更好地适应、融入信息化社会环境之中奠定良好的基础.”那么,作为一名初中计算机教育工作者,应当如何才能使自身的教学活动与新课标的这一理念实现完美的融合?下面,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经验对上述话题展开探讨.


一、尊重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

《义务教育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是计算机课堂学习活动中的真正主体”,要求教师在计算机教学活动中不但要彻底摒弃以往纯粹“灌输式”“填鸭式”的理论教育模式,还要有效“放手”,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基础之上,让他们自主探究、归纳所要学习的具体知识点.这样一来,一方面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积极性,另一方面还可以极大地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等多项综合素质,从而实现一举多得的良好教学效果.

二、面向全体学生开展教学

受家庭环境、教育经历、学习习惯等多项因素的影响,不同学生的计算机基础也不尽相同.教师若是一味地忽视学生的客观学习差异,采用统一、整齐划一的模式开展教学,不仅会使学习基础较好的学生产生“吃不饱”的感觉,与此同时还会使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出现“吃太多”的感觉,给他们造成沉重的学习压力与负担.因此,这种教学模式可谓弊端重重.

《义务教育信息技术课程标准》提倡:“面向全体学生开展计算机教学活动”,这就要求教师依据学生的实际基础以及学习情况制订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学计划,并施以不同的教学策略.这样既能有效避免上述尴尬教学状况的产生,还会真正促进全体学生都能得到进步与发展的机会与空间,收获两全其美的预期教学效果.

总之,初中计算机教师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既要充分尊重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又要面向全体学生开展教学,促进全体学生计算机修养及其综合素质的更好提升与进步.相信,如此方能推动初中计算机新课改的广泛实施与普及,为切实提高学生的计算机素质做好最充分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