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的本质是人的劳动耗费

更新时间:2024-01-2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965 浏览:12028

在现阶段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依然是人们谋生的主要手段,那么劳动价值体系就没有过时,就是适用的.什么是价值,商品的价值只与人类劳动有关.赵老师在《劳动价值论的历史使命》这篇文章里面讲得很清楚,价值的本质不是物,而是社会对人力“有偿”耗费的评价,离开了人类及其劳动耗费,一切所谓的价值评价都是毫无意义的.在这个基础上,我们才能理解:“寓于机器之中并用以替代人力的自然力是‘无偿’的,因而机器提供的贡献并不创造价值.”

我赞同赵老师的说法,“如果要把‘天生苹果’的逻辑贯彻到底,那么,要害并不是如何占有别人剩余劳动的问题,而是如何占有自然力的问题”;而“当自然力的贡献还未能达到让全体社会成员免费共享的程度时,决定自然力无偿贡献归谁占有的依据只能是生产资料所有权”.[1]

“天生苹果”在现实中太偶然,是小概率事件,既然在理论世界中是可以存在的,那么我们按照这个逻辑试着往下推:我们都知道,按劳动价值论,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而不是看个别劳动时间的多少.检测如一个“天生苹果”交换到一个“劳动梨子”,这个“天生苹果”的个别劳动时间几乎为零,远远低于市场上一个苹果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但这个主人却能够获得与社会上“劳动苹果”相等的价值.那么,接下去的逻辑会怎么样呢?


根据经济学中的“理性人”检测设,生产活动中人人都是理性的,追逐个人利益最大化.如果一个“天生苹果”在市场上能够交换到一个“劳动梨子”,那么,既然生产梨子的人是理性人,他就必然去想办法要求得到免费的“天生苹果”,而绝不会去和“天生苹果”的所有者进行交换.如果人人都能免费得到“天生苹果”,最终,人人都能占有自然力而无需付出人力,社会产品便可以按需分配,私有制也将走向覆灭.

于文说:“‘天生苹果’和‘无主草地’这样的现象是普遍还是个案,需视情况不同而定”,其论据是战国时期秦王将人口大量迁入成都平原,出现了外来移民并非“小概率事件”的圈地现象.我认为,圈地行为就是在占有自然力,既然大家都有地可圈,说明资源相对丰富,在这种情况下,有足够的土地可以免费进行耕作.文中也提到当时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生产力比较落后,如果只是出于自给自足的耕作目的,就不会产生商品经济意义上的土地交易,这种土地圈占的背后不具有任何价值元素.

[参考文献]

[1]赵磊.“天生苹果”驳倒了马克思吗[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5):86.

[2]赵磊.劳动价值论的历史使命[J].学术月刊,2005(4):26.

[3]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7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569.

[4]马克思.资本论(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

[5]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

[6]刘骏民.虚拟经济的研究及其理论意义[J].东南学术,2004(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