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更新时间:2024-02-2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0542 浏览:93576

摘 要:中学历史教学既承担着历史知识的传承,又肩负着对人文教育培养的重任.基于历史教学的内容本身特点,不管是对学生修养的提高,还是他们道德品格养成,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新课标下,作为历史教师更要极其重视文化史的教学,提高学生的人文修养.

关 键 词 :中学教育;历史教学;人文教学;方法策略

随着《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的出台,历史的人文性教育不断成为历史教学中的重中之重.这里所说的人文素质教育,是指把人类优秀文化在知识讲授时内化为修养、气质、人格等,以此成为良好的品行.目的在于让学生“如何做人”“如何做事”,换句话说,也就是处理好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人自身的理性、情感、意志等方面的问题.在当今形势下,我们作为中学历史教师要深入研究历史人文教育,不断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为此,中学历史教师应具备丰富的人文知识和深厚的人文精神.

一、陶冶教师的品行

打铁需要本身功夫硬.若是想让学生受到人文教育,教师本身首先要做到,否则谈何容易呢?因此,提高教师的人文素质就占据着重要位置了.作为历史教师,不但要有渊博的历史专业知识和雄厚的教育教学理论,还要具备其他涉及科技、文学、艺术、宗教、哲学等很多领域的文化知识,还要有引领学生到达那知识的殿堂,并且去接受传统宝贵文化的熏陶和心灵的净化.至此,中学历史教师要把提升自身的文化修养和精神世界的重任担在肩上.在教学方法上,要改进传统的呆板教学方式,应用新时代的教学工具和现代化教学手段,营造和谐、、平等、开放的教学氛围,转化学生和老师在传统的教与学的位置,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二、爱国主义教育渗透

学生的爱国思想培养是历史教学的第一要任.可以通过教材的内容潜移默化地进行教育渗透.比如在近代史,可以让学生知道中国深受苦难,由此让学生受到爱国的热情.例如,林则徐“若一日不绝,本大臣一日不回”的决心;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呐喊;邓世昌“驾舰撞沉吉野”的悲壮;林觉民《与妻书》的爱恋的事例中获取爱国主义热情.学生知道这些就必然激发他们学习这些人的伟大精神,他们在学生的心目中就会产生极大的震撼力量,进而激发他们更强的爱国主义精神,为振兴祖国的强盛而奋斗.

三、提高道德意识

国民素质的道德水准影响着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更要从小培养他们的道德素质.试想,一个人只顾自己的利益,不惜一切代价去抢夺他人的利益,怎么能谈得上良好道德意识?通过中学历史教学可以培养学生对道德意境的陶冶,通过司马迁的人生坎坷可以使学生知道人生需要面对各种艰难,通过谭嗣同的变法让人们知道为了信仰,为了追求的事业,不惜生命,以身殉道,其精神确可感召后人.众多历史伟大人物都是学生得以提高道德的好材料.

总之,中学历史教学对学生进行德育成为教师极其重视的内容.因此,广大历史教师要积极参与教学教法的研究和探讨,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让历史教学成为学生做人的好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