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小儿静脉输液药量准确的两个环节

更新时间:2024-02-1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8926 浏览:33659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09.07.114


儿科的用药量有其特殊性,需根据体重或体表面积严格计算[1],而婴幼儿和新生儿要求更加精确.在临床工作中,我们发现有些环节影响小儿用药量的准确性.

临床资料

加药注射器的影响:尽管临床常用的注射器有1ml、2ml、5ml和10ml等多种型号,但在儿科治疗加药时仍不能保证其准确性.例如:经常使用的1ml注射器,如果针管过短,向瓶内加入药物时,往往刺不穿输液瓶塞内部的塑料膜层,使药物存留于瓶塞内,导致药物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针管过长抽取药物时存留于针管及针筒的药物过多,易导致药物剂量不足[2].

输液器的影响:儿科无论是液体量还是用药量都是按体重或体表面积计算所得,但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很难把输液器中的液体全部输入患儿体内,这就无法保证患儿(尤其是新生儿和婴幼儿)的足够用药量.对我院使用的山东省威海医用高分子制品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0.55号针头输液器各部分管腔长度及所含液体量进行了仔细测量,见表1.

通过以上数据我们可以发现输液器中的液体如不能全部输入患儿体内对小儿用药量的准确性有相当大的影响,例如:小儿用药总液体为40ml,瓶中液体输完即拔针,输液器中的液体全部残留,实际只输入了医嘱药量的一半,从而无法达到治疗效果.在临床实际工作尤其抢救时,经常会有每次单瓶液体量<40ml的情况.

讨 论

根据用药量的毫升数选择合适的加药注射器,如应用强心和升压等抢救药物时,尤其用药量少于0.01ml者,为保证用药量的准确性,先将之稀释10倍以上,再准确算出用药量后抽取,加药后的注射器再抽取等量液体冲洗针筒和针管部分残留药物,这样用药量的准确性至少可提高10倍以上.严格执行医嘱,贵重药物和抢救药物先输入,静滴结束时护士应看护使滴管中的液体尽量多的输入患儿体内;或者用与输液器容量等量的液体续滴.同时,护士在静脉输液过程中,不但要提高穿刺技术争取一针见血,还要加强巡视避免药物外渗及反复穿刺,以保证治疗用药全部输入患儿体内.护士的工作是配合医生抢救患儿生命,让患儿早日康复,也可以说,临床治疗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执行医嘱的质量,因此,我们不仅要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三查七对,更要开动脑筋,集思广益,不忽视临床工作的每一个环节,保证高质高效地完成护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