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概念对初中《浮力》教学的影响

更新时间:2024-02-0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5940 浏览:118603

摘 要 :科学概念的学习是学生由前概念向科学概念的转变过程,而由于前概念具有迁移的两面性,对学生掌握科学概念存在积极或消极两个方面的作用,本文结合教育实践,着重论述前概念对初中《浮力》教学的影响.

关 键 词 :前概念 科学概念 浮力教学

学生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他们进课堂前不是一张白纸,由于生活经历的不同,通过日常生活的各种渠道,对自然界的各种现象、事物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看法,是学生上物理课之前形成的.教学时要注意,前概念是学生自己的立场形成的,是学生的精神财富,它的产生体现了人类认识发展的一般规律,是正常的,必然的.

学生的前概念可能是正确的,也有可能是错误的,会对科学概念的形成和发展带来困难,但不应该把前概念看成一种思维垃圾,抛弃前概念,把物理概念强加灌输给学生,学生不理解它们,不会运用它们,那么物体概念就变成“死”定义.在教学中,让学生基于他们的前概念,对一种现象进行预测,让学生对前概念进行争议,产生思维冲突,让学生能运用新学习的科学概念解决前概念无法解决的问题,让学生意识到科学概念比前概念更合理、更有效,并能解释更广泛的现象.

学生在学习《浮力》前,会有许多错误的前概念,如“体积大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会上浮,体积小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小,会下沉.”“重的物体下沉,轻的物体上浮”,果真是这样吗?在课堂上,我拿出质量大的木块和质量很小的大头针分别放入水中,学生观察到的是重的浮在水面,而轻的沉底,所看事实与学生的前概念发生冲突,引起他们的思考,从而激发了学生的探究.使他们自主地把事实与前概念对比,认识到原先的看法是错误的,那么物体在水的沉浮究竟与什么有关?难道与轻重没有关系,与大小有关吗?与大小又存在什么关系?是“大的浮、小的沉,还是小的浮、大的沉?”此时学生的心中充满疑惑,这种疑惑既是对原来的认识的否定,又有无法寻找到正确答案的焦虑,求知强烈.

老师在教学中如果能为学生建立一种认知冲突的情境,鼓励学生不断地对原有的观点产生怀疑,不断做出新的检测设,会激发他们的探究,使他们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性.

在学习《物体的沉浮》这一课时后,学生知道物体的沉浮与物体自身的因素与液体的因素有关.相同的物体在不同的液体中会表现出不同的沉浮状态,当我把一个鸡蛋放在清水中时,鸡蛋是沉底的,当向水中不断加盐并搅拌后,学生惊奇地看到鸡蛋慢慢地浮上来.

师:为什么鸡蛋上浮了?

生1:因为加盐后水的密度变大了.

生2:鸡蛋完全浸沉在水中,液体的密度变大,浮力变大.

生3:鸡蛋所受浮力大于重力,鸡蛋上浮等

学生通过这一探究活动,对物体的沉浮更清楚了,对科学概念的掌握更深化,更巩固了,从而达到了我们的教学目的.

综上所述,科学概念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大胆地让学生参与教学,在学生头脑中引发一场冲突,让学生充分暴露自己的前概念,用实验排除直觉思维,建立新的科学概念,让学生在不同的环境中运用和拓展新概念,完成由前概念向科学概念的转变.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