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妙借助学具,提高农村学生的学习效率

更新时间:2024-03-1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4802 浏览:13112

摘 要:学具作为学生的辅助性学习工具,在学生的学习中有着很好的作用.如果广大教师能够巧妙地利用好学具,那么一定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所以,在数学课堂上要让学具走进课堂,通过学具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关 键 词 :学具;学习效率;实践能力

乡下学生对数学的认知度是较差的,学具是学好数学的一种行之有效的途径.学具可以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学习数学.在教学中,充分运用学具辅助教学,是可以优化课堂教学的.

一、课堂上让学生操作学具,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

数学知识是抽象的,要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中的公式和定理,就必须让知识形象化.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学具,可促进很好地解决学生数学问题.如,我们在教学乘法分配律的时候,就可以让学生根据准备好的学具卡自己提出很多问题,让学生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从而发现乘法分配律.这样,学生在数学问题解决的过程中,掌握了数学知识,同时数学问题解决意识得到了强化和培养,而且,通过这样的方式学习,学生就会对知识有更深的理解.

二、利用学具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

兴趣是课堂中的老师,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我们必须把数学情感作为一个独立的目标和数学知识、能力的培养平等看待.所以,我们要在课堂教学中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根据小学生具有爱玩、爱动的思维特点,创设合理的、适时的动手操作活动,给学生提供动的机会,会使学习变得自然、轻松、高效.如,课堂教学中,把三根长短不等的小棒围成不同类型的三角形,并在摆弄过程中,很自然地知道三角形是由三个角、三条边和三个顶点组成的.然后,可让学生来回拉动三角形学具,从手感的比较中发现三角形有固定不变的特点,这样,顺应儿童好奇、好动的特点,集中了儿童的注意力,激发了儿童学习的兴趣.

三、借助学具培养学生课堂的动手实践能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加强学具的操作,让学生摆、拼、剪、制作、测量、画图等,有助于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从而促进其五育的全面发展.如,在教学圆锥体积时,让学生分组做实验证明V等于Sh的成立.实验中,教师不能满足于大多数正确或大致正确,而要注意引导学生严格、正确地运用直观操作,且不是为操作而操作,而是真正把操作作为获取知识的手段.对于实验失败的小组,要引导学生查找实验失败的原因,指出操作的不正确之处,继续进行实验,直到成功为止.这样的教学,不但使学生在操作中获取了知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正确恰当地操作学具,开展数学实践活动,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识规律,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思维,优化了数学课堂教学,有利于全面提高数学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