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注射在中风后遗症康复期的应用

更新时间:2024-04-0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5128 浏览:15445

关 键 词穴位注射 中风后遗症 康复期

中风后遗症即脑血管意外后遗症,以半身不遂伴口角斜、语言不利为主症[1].1997年以来应用穴位注射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中风后遗症患者61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本组61例均为住院治疗2周以上病情稳定后康复治疗患者,男28例,女33例;年龄57~81岁;经颅脑CT或MRI扫描证实为脑梗塞45例,脑出血16例;病后不同程度的存留半身不遂、口角斜.

治疗方法:上肢取肩、曲池、合谷、阳溪;下肢取足三里、阳陵泉、血海、条口、悬钟、解溪、三阴交;配合脾俞、肝俞、肾俞[2].穴位常规消毒,每穴注射复方丹参注射液1ml,1次/日,15天为1疗程.

疗效评定标准:①治愈:肌力5级,语言流利;②好转:肌力4级,语言基本流利;③无效: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善.

结 果

本组61例中,治愈的11例,好转47,无效3例,总有效率95.1%.


讨 论

中风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中医学认为中风病是脑脉痹阻或血溢脑脉之外所引起的脑髓神机受损,其临床表现与西医的脑血管病相似.

现代医学认为,急性期患者需卧床休息,待病人神志清醒、病情稳定后,早期进行良好的康复治疗,对病人的恢复及生活质量均有很大的提升.

本治疗方法所选上肢穴位均为手阳明大肠经的腧穴,刺之有治疗半身不遂、手臂无力、口眼斜的作用.所选的下肢穴位足三里、解溪、条口足阳明胃经的腧穴,刺之主治:中风、下肢不遂;三阴交、血海为足太阴脾经的腧穴,刺之主治:足痿痹铜、膝痛;悬钟、阳陵泉为足少阳胆经的腧穴,刺之主治:半身不遂、下肢痿痹.配合应用足太阳膀胱经的脾俞、肝俞、肾俞与之互为表里.而复方丹参注射液功效为:祛瘀止痛,活血通经,清心除烦.根据“脉络-血管系统病”同一性[3],增强穴位注射疗效,达到康复治疗.

本治疗方法操作简单,痛苦小,安全有效.临床应用时,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灵活掌握治疗的强度,从而达到康复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