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运后广州大学城高校体育场馆开发利用的现状与

更新时间:2024-01-2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5759 浏览:15176

摘 要 : 大型体育比赛后场馆的利用问题是世界性难题,目前国内外还没有一个具有普适性的参考模式和策略方案,广州亚运会赛后体育场馆也同样面临这一难题.研究广州亚运会场馆资源的开发利用问题的关键是对大学城各高校体育场馆的开发利用现状进行充分的调研,构建出一套具有较大普适性的经验管理方案.


关 键 词 : 亚运后 高校体育场馆 开发利用现状 对策研究

2010年广州举行亚运会,广东省政府、广州市政府对大学城10所高校的体育场馆进行了具有针对性的改造并投入了大量的资金.通过对各高校体育场馆的升级、针对性的改建,各高校体育场馆的软件、硬件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并做出了等级之分,达到了承办各类大赛的要求.在亚运会期间大学城各高校体育场馆根据组委会要求,顺利完成了承办比赛的各项任务,受到了省市政府、国家体育局、广大参赛队伍的一致好评.笔者针对亚运会后大学城的高校体育场馆现状做了调查,通过对各个指标的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大学城各高校场馆开发利用的对策.

1.研究方法

1.1文献资料法

通过中国知网查阅近几年有关亚运会前后场馆利用的参考文献80余篇,了解前人的研究成果,掌握广州亚运会后场馆利用的信息.

1.2问卷调查法

通过对大学城十所高校体育场馆的开发利用进行调查,笔者设计了一份有关于体育场馆开发利用的问卷,分别前往十所高校进行问卷发放和回收.

1.3对比分析法

对雅典奥运会、北京奥运会后的场馆使用与广州亚运会后的场馆利用进行比较,分析奥运会场馆使用的优缺点,为广州亚运会赛后场馆的利用提出有效建议.

1.4数据统计法

将调查得出的数据用SPSS17.0软件对回收的数据进行统计.

1.5逻辑分析法

根据参考的文献及总结出的结果,经过大脑的逻辑思维能力进行分析与研究,确保调查的真实性.

2.亚运会前大学城高校体育场馆现状分析

目前国内外体育比赛甚多,体育场馆的修建日趋频繁,国家对体育场馆的投入逐年增多,这是促使一个国家从强国走向大国的物质基础.2010年广州市迎来了举世瞩目的第16届亚运会,广东省及市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使亚运会圆满结束.据调查数据得出(表1):2010年广州亚运会共使用53个比赛场馆、17个独立训练场馆,其中,改造升级58个,新建12个,分布在10区2县,场馆规格高、设备先进,配套齐全,为广州留下了一笔雄厚的场馆遗产.

2.1场馆使用情况

为广州亚运会开展修建的体育场馆利用是一个值得研究的热点话题,怎么样去使用体育场馆呢?体育场馆的修建是根据比赛规模大小来决定场馆大小及设计.目前大学城体育场馆只有部分场馆是对外开放的,还有少部分只对内不对外,这说明大学城体育场馆对外使用并不理想,而大部分学校体育场馆用于教学、比赛、学生课外活动的较多,仅有少部分学校的体育场馆用于会议、各种欢庆活动.学校办学规模及学校的级别,决定场馆的使用情况.现在无论是社区体育还是我国体育产业的薄弱环节,都存在社区对场馆设施需求量大与场馆设施缺失的矛盾,以及居民整体消费水平较低和场馆设施运营管理成本过高的矛盾.体育场馆面向社区的经营需要国家行政层面的引导与支持,需要体育产业整体的力量来推动其长远、健康的发展,亚运后场馆的应用和运营,恰恰是为全民健身提供场地设施的最佳途径.

2.2场馆开放情况

体育场馆如果使用、经营得当,长期收益,包括土地增值、开发体育旅游项目、引进一流赛事的电视转播权和广告等“软收入”,都应被看做是对场馆投资的回报.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奥运体育场馆的建立,为我国承办大型国际赛事提供了完善的硬件保证,使得我国承办及组织国际高水平大型体育赛事能力增强,承办国际高水平大型体育赛事的机会相应增多.这些都为我国加强对外交流、提高我国竞技体育水平及体育设施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从表3可知,大部分体育场馆是对外开放,只有少部分还不对外开放,每个学校对外开放有利有弊是很正常的,每个学校的体育场馆管理中心每年对体育场馆都要付出人力、物力、财力等诸多开支,这些开支从何而来呢?这就涉及体育场馆是否对外开放的问题,体育场馆对外开放利远远大于弊.因此,体育场馆应该对外开放,可以获取更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提高对体育场馆的利用率,避免资源浪费.

大学城体育场馆对外开放也是一个要讨论的问题,开放时间怎么样分配才算合理呢?对外开放会不会影响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损坏体育场馆、影响学生课余体育活动、各学校管理造成不便等问题,每个学校的管理也是不一样的,至于怎么样去管理,这是学校应该处理的问题.在调查的10所学校中,只有少部分是全天开放及其他时间开放,大部分集中在双休日、节检测日、寒暑检测等时间段开放来获得一定的社会和经济效益,见表4.因此,广州大学城体育场馆的开放应该制定一套合理的开放模式,以便在不影响学校各方面的情况下更好地提高体育场馆的循环利用率.

2.3场馆收费标准

广州亚运会之前体育场馆的利用率相对来说不是很好,对外开放的场馆比较少,亚运赛后体育场馆对外开放逐渐增加,每个学校场馆对外开放的收费标准也各不相同,例如:广州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广东工业大学这三所学校的收费就各不一样,羽毛球场、游泳馆、篮球场、网球场的收费标准也不相同,而收费标准能反映学校体育场馆的投入及收益情况(表5).这些费用还要根据活动的场地面积及到场人数定租价.之所以收费高是因为每个学校的体育馆建成后将产生高额的维护运用费用、折旧费用、贷款利息及较高的资产负债,会形成巨大的经济压力,从而形成巨大的经营压力.

广州亚运会的直接投入和亚运会需要的新增投入占总投入偏高,也是亚运会主办城市产生经济风险的根本原因.广州亚运会先前总投资预算为20亿人民币,而投资很可能远远超出原有预算,广州的情况并不乐观. 2.4场馆盈亏情况

大型比赛体育场馆的投资主体主要是政府.大量的场馆设施都由政府投资,虽然能实现较高的社会效益,但如果赛后场馆利用情况不理想,高额的建筑和维护费用等往往容易造成财政负担.这是主办城市举行大型赛事应该考虑的问题,通过各种方法对其场馆的利用周到,既可以为主办城市政府减轻财政负担,又可以给各高校体育场馆带来一定的社会和经济效益.目前广州大学城各高校体育场馆的利用情况不是很理想,体育场馆费用的增收多少、是否对外开放等都值得政府值得考虑的问题,以保证场馆费用的合理计算.因此,政府应该提高对各高校体育场馆的利用率,合理地安排场馆的增收费用,保证场馆的经济收入得到平衡.

3.亚运会广东省及市政府对大学城高校的投入

一般大型赛事使用的体育场馆都是按照国际大型体育比赛的要求设计修建的,赛后高额的维护营运费用、折旧费用、贷款利息及较高的资产负债会形成巨大的经济压力.如1972年奥运会结束后,慕尼黑用于赛用体育场馆的运营维护平均年费用达到3000万美元;1988年汉城奥林匹克公园监管规模虽较小,但每年的维护费用也超过800万美元.此外,由于大多赛用体育场馆规模大、标准高、附属建筑面积大,如果以低价位向社会开放,从经济效益角度来讲不划算,而采用高价位又缺乏竞争力,不利于其经营开放.而实际可承办的国际、国内大型体育赛事又很少,使这些场馆在赛后利用率很低甚至闲置.

3.1经费投入

2010年广州举行的亚运会常常导致过高经费开支,主要的问题有:(1)亚运会场馆建设奢华成风,多数主办城市都力求将亚运会办成亚运会历史上最好的亚运会,在体育场馆建设过程中求大求全,场馆建设规格普遍较高;(2)许多主办城市对亚运场馆建设规划不够,尤其对亚运场馆赛后利用和需求考虑不足.许多主办城市由于缺乏亚运会场馆建设和运作经验,没有将亚运场馆的建设与赛后利用有效结合起来,导致亚运场馆建设费用超出预算,赛后利用较为困难;(3)亚运会场馆建设投资规模巨大,增加了主办城市的财政负担.历届亚运会的主办城市都投入巨额资金用于亚运场馆的建设.这些资金除亚运村等少数设施的资金能够通过法人招标的方式筹集以外,多数都要由主办城市政府承担.巨额资金的投入给多数主办城市的政府部门带来了沉重的财政负担;(4)亚运会场馆经营管理难度很大,多数主办城市在亚运场馆赛后维护方面长期亏损;(5)亚运后大学城各高校场馆使用的饱满度及人数基本上不理想.

3.2增建场馆

一些大型赛后体育场馆的设施、设备老化现象比较严重,即便是那些经营效果比较好的场馆,也很难完全依靠其经营利润盈余来支付高昂的维修成本.某些赛后体育场馆由于缺乏后续资金,场馆设施、设备老化,又无力引进和开发新的体育健身娱乐项目,故其发展缺乏后劲,不仅严重妨碍其经营利用,而且对大型体育场馆的长远发展产生影响.

3.3场馆级别

比赛的体育场馆设计与修建都是不一样的,收费标准也不一样,依据是体育场馆的档次.档次高的则费用高,低的则低,这也是学校体育事业发展快慢的重要因素(表6).

表6 被调查学校体育馆对外开放单位一天活动的租费

4.针对大学城高校体育场馆现状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发展模式及策略方案

4.1.注重利用场馆优势开发其非体育项目

当今的娱乐、文化产业具有极大的市场,而其表现的舞台往往就和优秀的体育场馆紧密联系在一起.应最大限度地开发场馆建筑本身的潜能,而潜能庞大的体育场建筑本身就是一个极有开发价值的多功能活动场所,在没有比赛的日子里,可以把场馆变成会议场馆、零售商场、博物馆、康体中心、电影院.当体育场馆的设施可以在比赛日和非比赛日获得双重利用时,额外的优势就显现出来了.当今大多数规模巨大、运营成功的体育场基本上都充分利用场馆自身的空间优势,发展成多功能的城市健身娱乐活动中心.

4.2广州亚运会后各高校场馆应积极采用政府和企业相结合的多元运营模式

所有的亚运场馆当初在招投标确定业主的时候就已经明确了使用关系,比如“鸟巢”等亚运场馆,一般赛后30年是由投资建设的业主进行经营,主要用于公共的体育活动.广州亚运会后体育场馆的多元化运营有:一是扩展广泛的休闲设施,让更多的人在场馆的附属休闲设施中消费;二是最大限度地利用场馆建筑本身,在没有比赛的日子里可以把场馆变成会议设施,如零售、博物馆、康体中心、电影院等;三是在场馆内开展各种非体育活动,比如音乐会或公司活动等.

4.3各高校应积极推进场馆管理体制改革

以前我国的大型体育场馆投资以政府为主,一般都采用事业化管理方式,有全额拨款、差额拨款、自收自支,以差额拨款为主.目前,北京在建设奥运场馆时采取了新的投资模式,这就是“政府主导、社会化筹集资金、专业化经营管理”.投资管理体制的变化,必然要求场馆管理体制的改革,以此为契机,推动以市场为导向、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方向的场馆管理体制改革.

4.4应当利用广州亚运会后各高校体育场馆开发亚运旅游项目

广州亚运会结束之后,有许多游客会来参观广州亚运会的宏伟建筑.旅游项目能够给城市吸引大量的旅游者和投资者,形成城市经济发展的完整价值链.

4.5广州亚运会后应当对体育场馆进行冠名

广州亚运会场馆在国际上有极高的知名度,在无形资产开发方面具有相当大的潜力.在广州亚运会后,可以为“鸟巢”大型体育馆进行冠名招标.以冠名权和豪华包厢为代表的无形资产开发收入是大型体育场馆最大的收入渠道.决定广州亚运会场馆经营的成败的关键是能否有效地开发无形资产.在欧美主要发达国家,80%的大型体育场馆都出售了冠名权,目前冠名权已成为发达国家大型体育场馆最重要的开发项目之一.然而在我国,长期以来体育场馆的无形资产开发十分薄弱,致使很多场馆自建成之日起就亏损.

4.6广州亚运会后场馆的运营应当将职业体育融入其中

亚运场馆为职业体育赛事的发展提供平台.将亚运场馆的运营、管理与职业体育赛事相结合,是亚运场馆成功运营的基本规律.在这一模式中,政府出资建设体育场馆,建成后,政府以较低出租给职业体育俱乐部,而俱乐部运营一定时期后,再将场馆经营权还给政府.

4.7广州亚运会后应当充分利用大学区内的体育场馆

亚运会后大学区的体育馆将成为学校重要的体育教学、训练,举办大型学术、文化艺术活动、讲座、报告会、招聘会的主要场所,同时这些体育馆还将作为学校日常教学使用.这些为广州亚运会比赛怎么写作过的场馆将成为各所高校大学生的体育、文化、集会的中心.

朱杰等.后奥运时期大型体育场馆经营开发的比较研究[J].甘肃科技论坛,2010,(2).

[6]蒋满华等.广州亚运会体育场馆开发与赛后利用[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0,(2).

[7]杨思瞳.大型竞赛体育场馆赛后经营与利用的研究[D].20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