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图书馆工作效率的提高

更新时间:2024-03-0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5590 浏览:118592

摘 要 本文通过对高校图书馆工作效率不高的原因分析,提出高校图书馆运营效率应遵循的原则及其工作效率提高的几个途径.

关 键 词 高校图书馆 效率

中图分类号:G251文献标识码:A

高校图书馆是高校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 是高校重要的教辅部门.高校图书馆的建设和发展水平是高校总体水平的重要标志.因此如何有效发挥图书馆的教辅优势, 提高图书馆的工作效率则是我们今天需要认真对待的问题.

所谓效率,是指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工作量, 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工作量大,效率就高.从经济学的角度讲, 效率的概念既包括生产效率,还包括生产过程中所用的各种资源的配置效率.高校图书馆工作效率的提高是指如何将高校图书馆有限的资金合理投入到图书馆各种软硬件的配置上,使整个图书馆的资源配置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

1.高校图书馆高效运营的难题所在

高校图书馆虽然是高校重要的教辅部门,但一直以来,相对于校园其它建设项目而言,图书馆的建设和投入却很少得到校领导甚至是上级部门的重视.因此,无论是在政策上或者是人事安排、经费投入上,图书馆得到的有效资源与高校发展真正的需求一直存在缺口,使得高校图书馆事业发展中的资源配置缺乏一个明确的宏观性目标.具体体现为:

(1)缺乏正确的政策引导.机制是政策的体现,我国现行的高校图书馆管理体制是按照图书馆主管机构的行政隶属关系建立起来的.高校图书馆间缺乏横向联系和网络协作,同时割裂了与其它信息机构的联系.图书馆各部门之间的工作又相对独立,彼此间的来往也比较少.

(2)人力资源结构不合理.有效的管理能让图书馆的藏书发挥出它们的最大作用,否则利用率就会大大降低.传统观念认为,图书管理员的工作轻松,技术含量不高,整理整理图书就行了.因此在人事安排上,一般将图书馆的精干人员、业务骨干等安排在系统维护、技术开发、采编等岗位上, 而对于一些怎么写作性部门,如文献的借阅等则要求不高.事实上,管理不等同于整理.特别是在新的网络环境下,馆员怎么写作素质的高低影响到其是否能结合本职岗位为用户提供导航、咨询怎么写作.

2.高校图书馆高效运营难题的深层次原因分析

高校图书馆的性质类似于公共部门,是属于非盈利性部门.它是通过自身的怎么写作体现其价值,其主要的评价指标来源于怎么写作对象的满意度,因此有别于社会一般的盈利性信息怎么写作中心.另一方面,高校图书馆的运营资金主要来源于政府及所属高校的投入,资金来源的多少并不是取决于其工作效率的高低,也不取决于怎么写作质量的高低.静态的、缺乏激励的机制影响到了高校图书馆职能的发挥.

另一个重要的原因是高校图书馆评价工作的严重滞后,不能为图书馆的建设与发展提供正确的引导.传统的图书馆评价具有重投入和规模,轻产出和效益的特点,在其指导之下,高校图书馆长期以来走的都是一条不断增加硬件设施投入的“外延型”道路,而不是一条依靠提高投入要素的质量,提高现有资源的利用效率的“内涵型”道路.一些高校为了达到评价指标要求,只是盲目地上项目和单纯地扩大图书信息资源数量,导致了高校图书馆效率低下.

3.提高高校图书馆运营效率应遵循的原则


(1)效率性原则.学校主管部门和主要领导要研究如何最合理地使用有限的人力、文献和设施等资源,建立最优化的文献信息保障体系,从而保证图书馆各种功能的最大发挥.

(2)阶段性原则.社会管理思潮是不断发展的,这也就意味着不可能存在永恒的最佳图书馆管理方法和技术,只有不断地借鉴管理科学的理论和实践,寻求新的管理理念和方法,才能提高图书馆的科学管理水平.

4.提升高校图书馆工作效率的途径

(1)建构合理的图书馆人事制度.目的在于激发出他们的创造参与感,一改过去那种被动地执行上级领导的命令,而对工作效率和效果漠不关心的状况.一方面,在工作人员工作效能、怎么写作态度、职业素养、思想政治水平为主体的评价体制上,与馆员的晋职、晋级、评先进结合起来.创新人员聘退、职称评聘、人才引进、收益分配权等等.另一方面,应把对工作人员个体的评估与其所在部门的评估结合起来,利用部门的力量激发个体的潜力.通过互动、沟通,比如馆员岗位流动政策的制定,加强馆内部门间的协调、联网、资源共享等,避免因条块分割,宏观调控不力,而满足不了知识经济时代各类读者的需求.采取有效的激励制度,包括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不可偏颇.当然,物质奖励的数额,要兼顾合理和公平两大原则.

(2)不断完善人员的知识更新.我们应该重视馆员培养.培养一批学科文献专家,以便把无序、分散的文献加工、整理成围绕学科内容收集和整合文献信息.并通过诸如馆内培训、外出培训与请专家学者来培训等多种方式来拓展馆员的知识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