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护理模式对改善孕妇抑郁症疗效的比较

更新时间:2024-03-2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5682 浏览:16726

【摘 要 】 目的:比较两种护理模式对改善孕妇抑郁症的疗效.方法:收集164例妊娠初产妇,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82例)和实验护理组(82例),分别进行不同模式的护理工作,比较两组孕妇产前及产后抑郁症的发生率.结果:与常规护理组相比,采用新型模式护理工作,可以明显减少孕妇产前及产后抑郁症的发生率(P<0.05).结论:对于妊娠孕妇,进行新型模式的产前和产后护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孕妇抑郁症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关 键 词 】 护理; 妊娠; 抑郁症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2.12.037

近十几年来,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工作压力的增大,我国孕妇产前产后抑郁症发生率呈逐渐增加的趋势[1].产前产后抑郁症不但影响孕妇的康复以及母乳的分泌,同时还可能通过直接或间接因素影响胎儿的生长发育[2-3].因此,做好孕妇产前产后护理工作,对降低抑郁症发生率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本研究拟采用两种护理方式对孕妇进行产前产后护理,评估两种不同护理方式对改善孕妇抑郁症发生率的临床疗效,从而能够为今后进一步研究提供基础.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0年1月-2011年10月在笔者所在医院住院进行分娩的初产妇164例,平均年龄(27.8±5.3)岁,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和实验护理组,两组孕妇一般资料比较见表1.

1.2 护理模式

1.2.1 常规护理组 对孕妇进行产前产后的常规护理,如产前注意事项的交代,产后伤口护理以及相关注意事项的交代.

1.2.2 实验护理组 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如下护理.(1)按照专科主管护士直接产前、产后负责制原则,对产妇进行妊娠相关知识的评估和讲解,同时对家属也进行相关妊娠注意事项的宣教,以取得孕妇及家属的充分信任及配合;(2)同时还进行妊娠相关心理状况调查,评估孕妇及家属在产前和产后抑郁的情况,针对孕妇及家属存在的心理问题,由专科护士或主管医生进行讲解,必要时请精神心理科医生进行会诊及指导治疗,缓解孕妇及家属的紧张情绪;(3)同时采用音乐疗法,播放柔和的轻音乐以促进孕妇放松心情.


1.3 评估方式 参考既往文献报道[4],采用HADS方法在分娩前对孕妇进行抑郁状况评估,共7个项目,每个项目包括4个评分级别,分别为0~3分,总分0~7分为无抑郁症状,8~10分为可能存在抑郁症状,11分以上为存在抑郁症状.分娩后采用艾迪产后抑郁量表(EPDS)进行抑郁状况评估,总共包含10个项目,每个项目包含有4个级别,分别为0~3分,总分≥13分为合并产后抑郁症[5].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5.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或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与常规护理组相比,实验护理组孕妇产前、产后抑郁症发生率均较低(P<0.05);常规护理组孕妇产后抑郁症发生率较产前明显升高(P<0.05).

3.讨论

既往大量研究结果表明,产前及产后孕妇抑郁症发生率在我国呈逐渐增高的趋势,严重影响了孕妇及胎儿的健康[6-7].抑郁症可以通过直接及间接因素导致孕妇体内激素分泌失调,导致胎儿发育迟缓、妊娠合并症增多、分娩时间延长、产后伤口愈合不良或延迟,以及孕妇泌乳减少等严重并发症,因此,如何缓解孕妇产前和产后抑郁症状成为目前研究热点之一[1].既往有研究提示,提高护理质量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减少抑郁症的发生率[8],但如何提高目前仍未完全明确.本研究结果表明,与常规护理模式相比,采用新型护理模式进行产前、产后相关护理,可以有效减低术前、术后孕妇抑郁症的发生率,笔者认为这可能与如下因素有关:(1)与常规护理模式相比,新型护理模式不仅进行常规护理工作,还对孕妇及家属进行了相关妊娠知识的讲解,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孕妇及家属对妊娠的了解,间接的减轻了孕妇的心理负担;(2)通过专科护士、医生、甚至精神心理科大夫会诊的模式对存在心理抑郁的孕妇进行相关暗示治疗,也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减低了抑郁症的发生率;(3)播放轻音乐的模式可以调节孕妇紧张情绪以及缓解孕妇焦虑症状,降低孕妇抑郁症的发生率[9-10].

综上所述,对妊娠孕妇进行新型模式的产前和产后护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孕妇抑郁症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