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队院校课程改革

更新时间:2024-01-2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4798 浏览:116765

(广西省桂林空军空降兵学院一系战术教研室541003)

【摘 要 】军队院校课程改革是基于军队院校发展所作出的客观要求,是完善军队院校教学体系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内容.本文从课程的编制、性质、内容、类型和结构五个方面,对课程改革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旨在为建立科学的课程体系提供建设性意见.

【关 键 词 】军队院校;课程改革;趋势

【中图分类号】G51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6-0014-01

军队院校培养的人才,是由我军建设的实际需要决定的.人才标准一旦确定下来,实现目标则主要取决于科学的课程体系.因此,军队院校要把课程改革、建立科学的课程体系视为军校教育改革的中心内容.

一、课程编制要趋于科学化

所谓课程编制,从本质上讲,它是指如何依据人才培养目标建立课程体系.课程编制的科学化主要指建立课程体系的方法与手段的科学化.过去人们主要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通过主观判断建立课程体系.这种方法虽然吸收了军校教育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但缺乏严密的论证,在课程设置中不可避免地带来盲目性.近年来,随着军校教育经验的不断积累和教育理论研究的日趋深入,并在这方面取得 了很大的突破.有的院校将人才培养目标规范为:"觉悟、知识、能力、气质、体魄"五位一体的标准,并以此来建构课程体系.还有的院校将培养目标贫解为六种基本素质,即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军事专业素质、智能素质、作风素质、身体心理素质,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支撑上述六种基本素质的课程体系,这无疑朝着科学化的方向前进了一步,但仍未突破仅依据主观经验进行定性分析的传统模式.笔者认为,课程编制者在吸收人们在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成功经验的同时,并借助于一定的理论进行定性分析,而且,还必须引入精确的科学方法一定量分析方法.即把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有机地结合起来,既要有效地吸收定性分析的成果,又要充分发挥定量分析的优势,既要包含主观的逻辑分析和判断,又要依靠客观的精确计算和推演,从而保证课程决策过程的条理性和科学性,以达到课程方案的可信度和可靠性.

二、课程性质要趋于职业化

课程性质的职业化,是当前世界各国院校课程改革的一种倾向.学习生活和职业生活截然分开的传统教育思想已不适应当前社会变化的客观要求,为此相继出现了终身教育、继续教育,职业教育等并与职业更加紧密地联系起来,而职业的方向性已成为高校系统课程的重要目标,使学生在事业上往往更容易获得成功.从实践上看,为使学生具有广泛的职业性,高校课程都在这方面作出相应变革,使职业培训内容成为不可缺逆转的发展趋势.军校教育就是职业教育,通过军校教育培养的学员在保证同等学历水平要求的同时,必须满足军人特殊职业韵要求,满足第一任职的需要.具体到课程体系上,则必须与之相适应,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体现军校教育的特色,更好地落实总部提出的"院校教育必须为军队建设怎么写作,适应和新期部队建设的需要,适应未来战争的需要"的办学指导思想.

三、课程内容要趋于综合化

课程内容趋于综合化,一方面是当代科技发展高度综合的影响所致,另一方面是培养初级指挥军官或军事工程技术人才的必然要求.

当今时代人才的培养,再也不能囿于过去那种狭窄的知识面,取而代之是以较宽厚的知识基础和较广博的文化素养.以西点军校为例,文理结合将为学员的全部服役生涯提供一个可靠的教育基础,并将在范围广泛的学科中有可能受到的研究生教育做准备.由此可见,课程内容的综合化,是当今世界军事发达国家课程改革的主要趋势.

当前,我军初级指挥院校一些基础课程的设置与地方工科院校的模式基本相同.随着我军院校教育实践的不断深入,事实证明,这种模式已不能很好地适应指挥管理专业的特点,着眼于培养复合型人才,教育改革必须走综合教育的路子,即融指挥、技术、管理为一体的军事人才,这是适应当代军事发展的客观需求,因此,课程内容在强调文、理、军结合的基础上,应以"文"和"军"为重点,突出入文科学、社会科学和军事科学知识.

四、课程类型要趋于多样化

为适应新时期我军建设人才需求,人才培养在知识结构与能力上必须是合理的,在规格和类型上必须是多样的.在高等教育发展史上,曾形成了许多不同的课程类型,它们具有校强的科学性、系统性和稳定性,它们是以教学理论和实践组织的知识体系,体系中既有科学的逻辑联系,又较好地适应学生的心理接受能力,这种课程在军校中已被广泛采用.但也有其缺点,即分科过细,偏重书本知识,容易脱离部队实际.而实践课程主张以学生为中心,旨在帮助解决实际问题,将课题所涉及的内容,按完成课题的顺序划为知识模块,编成教材进行教学,使课程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针对性.因此,这种课程灵活易变,所涉及的知识面宽,有利于学员的智能发展.但也容易造成所学知识零散、不系统.综合课程是将几门相关学科合并起来编订的课程.在课程理论上称为"整合",而这种课程有助于克服分科过细的缺点,有利于解决知识增长过快与学员学习时间有限的矛盾.但是,对教材的质量要求更高,对教员的水平要求也更高.从上述分析不难看出,无论哪种类型的课程,都有其优点,但又都具有不可弥补的局限性.因此,在建构课程体系时,要针对培养军事人才的特点综合考虑,取长补短,合理地选择课程类型,形成与培养目标所要求的知识与能力结构相一致的综合类型的课程体系.

五、课程结构要趋于最优化

从系统论的观点看,"结构"指的是系统的"内部秩序",或者说,是指系统内部各组成要素之间在空间或时间上的有机联系.任何系统的要素,都是按照一定的次序排列组合,任何系统所具有的功能,都是由系统结构决定系统的整体性机能.系统有序性愈高,结构也愈严密,也就愈有利于系统功能的发挥.由比可见,系统中各要素之间的结构关系对系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课程作为一个系统,每门学科则是其中的要素,课程功能发挥如何,取决于每门学科之间的组合方式或顺序,如果学科之间缺乏无组织的有机的联系,这种综合只能是量的叠加,而无利于发挥课程的整体功能,无助于学员形成良好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结构的最优化,实际上就是指各学科之间的逻辑顺序要与学员的心理顺序即认知规律相一致,以最大限度地发挥课程的整体功能.过去,我们的注意力常常集中在"微观课程"上,即对单个的课程进行研究,而忽视了对"宏观课程",即对课程总体结构的研究.事实上,合理的课程结构,最利于形成并发展学员的知识结构,而良好的知识结构,最有利于学员知识与能力的迁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