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春市雷暴特征与

更新时间:2024-01-1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9800 浏览:141326

摘 要 通过对宜春气象台雷暴观测资料进行对比统计分析,总结出宜春市雷暴日数气候变化规律和特征.结果表明:宜春市49年来雷暴天气总日数呈上升趋势,进入21世纪这种上升趋势更为显著.基于这一背景,就笔者所在的宜春市雷暴的年际变化特征、月频变化特征、季节变化特征、初终日变化特征等进行了分析和研究,旨在与同行进行业务交流,以更好的预防和减少雷暴给我们带来的损失,为宜春市的雷暴预测以及雷电防护提供相关依据.

关 键 词气候学;雷暴日;雷电灾害

中图分类号:P46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13)20-0147-01

雷暴是一种十分恶劣的天气想象,导致雷暴出现的原因较多,而主要就是由于积雨云中的电荷存在电位差而出现的放电与雷声的现象,不仅其电压十分高,而且电流很大,释放能量的时间十分短促,极易给人类带来危害.与此同时,导致雷暴的出现还与当地地理环境、地形地貌和气候气节等方面的因素.目前已经被联合国公认为十种最为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由此可见,雷暴具有十分强大危害性.笔者通过对宜春市多年的气象资料研究发现,每年的雷暴日平均数高达58.6天,而这与我国每年的雷暴日平均数40天的标准来看,宜春市已经市属雷暴多发区.本地每年都出现因雷暴天气造成的重大损失,因而必须加强对雷暴特征分析与研究.基于此,笔者结合自身工作实践和相关参考文献进行相关分析.

1.加强城市雷暴特征分析的必要性

近些年来,宜春市的高层建筑越来越多,在高层建筑中使用的电子通讯设备也日益广泛,若得不到有效的防雷保护,极有可能导致雷暴事故的上升,从而带来极其严重的损失,因而作为新时期背景下的气象工作人员,必须认真分析所在地的雷暴特征,才能更好地采取防范措施.

2.宜春市雷暴特征分析

2.1 宜春市雷暴年际变化特征

宜春市1962年到2010年的49年中的年均雷暴日高达58.6天,根据我国相关标准,若某地区的年平均雷暴数低于15天,那么该地区属于少雷区,而若在15到40天之间的地区则属于中雷区,多雷区则为41到90天之间,若大于90天,那么则属于强雷区.因此按照这一标准来看,宜春市属于多雷区,在查询的这些资料中,49年中雷暴日最多的一年为1983年,高达80天,而最少的一年为1995年,但也有48天.通过对宜春49年的气候资料的分析,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虽然宜春市的雷暴次数在不断的增加,但波动幅度较小,而在80年代中期后,随着改革开放步伐不断的加快,雷暴频次在不断的加大,并逐年成上升趋势,尤其是近些年来,由于高层建筑不断的兴起以及各种电子通信设备的应用,雷暴出现的次数将会更多,因而必须做好相应的检测和防御工作.

2.2 宜春市雷暴月频变化特征

统计资料表明宜春市是雷暴灾害多发的区域,就笔者分析的这些气象资料来看,宜春市的雷暴日月份不属于型,通常每年的1月到6月之间,雷暴日的数量会逐渐的增加,到每年的6月份处于峰值,而到了7月份,雷暴日的数量会逐渐地减少,而到了8月份就会达到另一个峰值,在8月到12月之间,雷暴日的次数会快速下降,每年雷暴日的集中月份在4月到6月之间,此时大多为汛期,并占全年雷暴日次数的九成以上,而8月的雷暴日的次数最多,平均高达14.1天,但每年的1月、11月和12月这3个月的雷暴日的次数最少,平均低于0.2天.

2.3 宜春市雷暴季节变化特征

通过对宜春市有气象记录以来气象资料的分析(1949到2010年),不同季节的雷暴日数以及所占的比例也不相同,春夏秋冬四季的雷暴日平均天数分为:19.5、55.0、11.7、1.3天,所占的比例分别为:16.2%、40.0%、26.8%、1.8%.由此可见,宜春市的雷暴活动不仅在季节上具有较为明显的变化,而且从冬天到夏天,雷暴日的次数在不断的加大,而且夏季的雷暴日的次数最多,而冬季则刚好相反,因而在夏季出现雷暴的频率较大,而在夏季出现雷暴的频率则较小.


2.4 宜春市初终日变化特征的分析

笔者通过对宜春市雷暴的初终日期表的分析(1949到2010年),得出以下几点特征.

1)平均的初雷日为3月1日,而最早的初雷日是1月2日,最晚的初雷日为4月9日.

2)平均的终雷日是10月17日,最早的终雷日是9月5日,最晚的终雷日是12月21日.

3)雷暴的初日与终日间的年际间的差异较大,一般最早的与最晚的相差大约一个季度.

由此可见,雷暴出现的初日与终日是很重要的气候指数,不同保证率下的雷暴初日与终日对人们生产和生活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宜春市20%初雷保证率日期在3月下旬,80%初雷保证率日期在2月上旬,说明宜春市初雷大多出现在2月上旬到3月下旬,时间越推迟,不受雷暴危害的可靠程度越低.宜春雷暴结束时间较晚,90%终雷保证率日期为10月中旬,20%终雷保证率日期在8月下旬,说明8月下旬雷暴结束的可能性很小.此外,由于宜春市雷暴持续期相对较长,年际差异较大,平均为231d,年际最多为297d,最少为166d,这主要是由于宜春属于山城,地形复杂.

3.宜春市雷暴特征的研究

1)宜春市属于雷暴多发区,雷暴年际变化幅度大,其阶段性变化明显,雷暴日数总体呈上升趋势,但趋势不明显,进入21世纪这种上升趋势更为明显.

2)雷暴主要集中在夏季,夏季雷暴日数占全年总日数的50%以上,冬季雷暴出现概率较小,雷暴日数低于全年雷暴总日数的20%.

3)雷暴初(终)日的年际间差异较大,最早初(终)雷日与最晚初(终)雷日相差90日左右.

4)宜春雷暴日数经历由少变多的发展,21世纪以后雷暴日数较为显著的上升趋势.

5)宜春雷灾具有局地多发和时段集中以及伤亡主要发生于农村地区,而城区人员伤亡少但经济受损最大的特点,可制定相应的雷电灾害防御规划,划分重点雷灾区域,针对各区不同的特点采取相应的防雷措施.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宜春市雷暴特征进行分析和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作为新时期背景下的气象工作者,应紧密结合时怎么发表展的需要,致力于自身专业技术水平的提升,并结合所在地的气象资料对所在地的雷暴的年际变化特征、月频变化特征、季节变化特征、初终日变化特征等进行分析,再结合本地实际采取有效的措施予以应对,以更好地规避雷暴日带来的危害,从而促进本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