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杨:请穿上这不羁的生命力

更新时间:2024-03-2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4949 浏览:16550

北京郎园VINTAGE被蓝的灯光笼罩,硕大的互动屏幕上不断滚动着关于Simon Gao首秀的议论,而当屏幕暗下来,刚刚还人声鼎沸的秀场立马安静下来,众模驾着白色浓雾的 “仙气” 依次登场,66套完整look在饱和度并不强烈的色彩之下极尽造型之能事:不同材质的拼接、多重解构的处理,表达了宗教、朋克摇滚的多重含义.这便是从造型师转型成为独立设计师的刚过而立之年的高杨,为大家交出的首秀答卷,从秀结束后经久不息的掌声可以看出,他似乎成功了.

风格来 “敲门”

秀后大好的宣传季,高杨却关门谢客,“闭门思过”一个月:“秀后,是最佳的反省时机,我更愿意听意见,好与不好,我都接受.譬如种类多而杂可能还是因为经验上的欠缺.不做秀,我可能永远不知道我的短板在哪里.”很显然,这位聪明的设计师太过着急地在这个 “第一次”上呈现太多,反而让很多观众抓不到他的服装语言,“有问题,我就直面.再做两季,我想大家离我的心会更近一些,更了解我想表达什么.”关于自己的风格定位,他却并不着急,“做衣服,跟做人一样.有人看细节,有人看大体.但你自己只需要专注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想做什么样的衣服.我还在摸索,现在定型为之尚早.”高杨在设计之路上,虽尚属新人,但他却对自己的风格绝对忠实,等待他找到风格,还是在等待中让风格来 “敲门”找他,只是时间问题.

他鼓励并希望每个人不光在秀上、在书上平面地看他的衣服,更要去触摸去感受,“你知道吗,真正触摸到衣服的质感,感觉会完全不一样,衣服的缝线和细节的解构是有生命的.和在秀上看到的感受肯定不一样.”4年的造型师生涯让他对色彩和面料极度敏感,尤其对 “合适”与 “不合适” 的面料有着天生的辨识度,对面料的严苛要求也超乎常人想象,“这次秀上衣服所采用的PVC就来自国内最好的供应商,我会亲自甄选,发现一种好面料,我会激动好几天.面料不仅仅一味求好,还必须得做巧,不同的剪裁和廓形必须用对的面料实现才可以.”

我并非 “半路出家”

从造型师,成功转型为设计师,创立自己的独立品牌Simon Gao这一过程,似乎一切水到渠成.用他自己的话说,一切都是“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顺其自然而已.但有人质疑他不过“半路出家”,其实他大学所读的专业就与时装有关,从事造型工作的后两年就开始学习打板和剪裁,60%的衣服和配件都源于自己的创意,亲手制作.直到他发现,造型师这个角色已经“喂不饱”他的胃口,于是 “冒险” 去尝试做一名中国原创设计师,“我的冒险通常都在自己的能力把握之内,我知道我可以驾驭更大的事情,去做更强大的角色,才会选择升级成为设计师.”有人说他抄袭模仿.这一切批评他都坦然接受.“有时抄袭是一种被动行为,服装语言必有规律可循.”他指着衣服的袖子和裤管,“就两只袖子,两条裤管,除了拉链就是纽扣,撞车难免.很多歌手,都是从模仿开始,最后唱出自己.我现在也是在路上,关键不管是什么,我都以自己的方式去演绎.问心无愧.我也希望每个穿我衣服的人都能读懂我衣服背后的设计语言.” 让大众接受一个独立设计师品牌并建立对它的忠实度,的确需要一个过程,而高杨似乎一点也不介意这一过程的漫长,“这个急不得,首先得让他们接受,我希望是通过小众,也就是圈内的意见领袖去慢慢引导,这可能是一个更聪明的办法.而反过来,小众传达给我的意见,可能又能从大众中精简而来,这样又会让我更快地吸收意见并改进.”很显然,这一办法已见到了成效,从栋梁店里购写Simon Gao衣服的人,不再只是“圈内人”,而渐渐波及各个领域和行业.“中国人的审美观真是每天都在进步,超乎我的想象,这也会催促着我更快地进步和成熟.”

异类拔萃

高杨出生在黑龙江的一个偏僻小城,有一个在别人眼里是“异类”的开放家庭,父亲去过很多国家,所以很早就把高杨送出了国门.而母亲则是在微观上给了他敏感的时尚触角,从小就开始定期拍艺术照:头上带花的妖娆型、马甲西装的绅士型、摩登紧身裤的摇滚型,各类服装全都量身写作,打那时候起,他就把所有的颜色都穿了个遍.每天出门,母亲对他的穿着有极高的审美要求,而高杨也在这缤纷、快乐的童年里找到了自己的人生志向 ―― 投身时尚.

学过绘画和音乐、读过酒店管理和经济、略懂几门语言、喜欢冒险,还是学生时就为了寻找时装文化的根源周游数国,甚至还为专栏写过网球评论.谈吐间,你会发现他身上充满了无穷的正能量.“我的时间总是不够用,求知欲太强,我总是被迫睡觉,因为我觉得睡过去的时间太浪费.”而他大把的时间,都用在了 “做衣服”这个特长上,“人要把自己的长处发挥得很长很长才会出类拔萃,我就是把有限的时间发挥在我做衣服的无限潜力上,如果用过多精力补短处,结局只能是平庸.”

S等于surface G等于高杨

S:您的设计关乎潮流吗?每次设计基于的理念又是什么?

G:潮流瞬息万变,唯有风格永存.潮流通常无关大众,自己的设计元素是什么,更新了什么,大家觉得就是潮流.所以设计师通常是引领潮流的人.我每次的设计理念是,基于风格之内,尝试所有没有尝试的玩意儿:可以是灵感的升级,从关注事物形态到关注事物本质和内涵;也可以是面料的创新.再者,必须尊重过去,我读过很多时装史,关于人们为什么穿衣服、穿不同的衣服都有各自的时代解读.所以,未来不是靠出位来寻求突破,更多的是紧贴时代的顺其自然的产物.

S:目前很多中国设计师都是留学归来,这是不是中国设计师的出口?

G:过于传统肯定无法踏入世界主流.我通过西方立体剪裁的方式,诠释自己对于东方传统文化、民族和宗教的理解,然后形成自己的时装风格.这样未尝不可.并不用背上“要为中国设计寻找出口”如此大的担子,每个设计师只要把自己的设计做好,好好挖掘自己,不去比较,就是一种良性竞争.

S:您把听取他人意见放在第一位,这和忠于自我相矛盾吗?

G:这是一种平衡和整合能力.不自我,便做不了设计师.所以风格方面,我绝对忠于自我.但服装是与人互动的行业,我还要弄清楚我并非艺术家,只是设计师.目的是为了给人们的生活提供便利,让人们有穿上自己的作品.所以在战略和营销技巧方面,我会听取专业意见,然后进行整合.


S:您一再强调的服装语言建立在什么设计思想之上?

G:其实我的服装背后有很多是我自己的禅悟.中国很多设计师都爱做 “禅意”,不少是江南水乡的“禅”,这种高处不胜寒,恨不得一个人躲起来风餐露宿的 “禅” 并不是我想表达的.我寻求的是内心世界的宁静,融合在喧闹之中.譬如我的设计常常给人黑暗的神秘感,但很有生命力,每个人穿上都会有属于自己的活力.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