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中学困生的表现

更新时间:2023-12-2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2993 浏览:56163

【摘 要 】初中数学教学中存在学困生的现象较为普遍,成因是多方面的,有家庭的、有社会的、有智力方面的,也有非智力方面的、有先天的、也有后天的.但大部分学困生都是后天形成的.他们的主要表现有:学习基础差,长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学习方法不科学,自学能力差,缺乏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要转变这些学困生,首先要注重培养学困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主动接受教育.其次培养学生自觉学习的良好习惯,传授正确的学习方法,提高他们的解题能力.再次认真把好考试关,注意培养学困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关 键 词 】初中数学;教学;学困生;表现;对策

本人从事初中数学教学工作六年了,在这几年的教学工作中,深感到在农村中学,存在学困生的现象尤为普遍.这些学困生对学习失去信心,产生逆反心理的情绪,成为提高整体数学教学水平的一大难题.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转化学困生,是数学教师不可回避的责任.学困生的成因是多方面的,有家庭的、有社会的、有智力方面的,也有非智力方面的、有先天的、也有后天的.但大部分学困生都是后天形成的,下面就对后天形成的学困生问题谈谈本人的看法.


一、初中数学学习中学困生的主要表现

1、基础差,长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偏重单向思维,只问结果,不问原因.对数学中的基本概念、定理理解不透,模糊不清.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不能用数学语言来描述概念.对公式、定理,不看课本,就不能说明概念的体系,概念与概念之间联系不起来.例如: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学生就容易弄混淆,不知道什么情况下要用平行线的性质,什么情况下又要用到平行线的判定.又如整式的乘法和因式分解,学生也容易混淆,尤其是公式的运用更是糊涂.

2、学生学习方法不科学,自学能力差,没有养成预习的习惯.学生在学习中不能找出所学知识的重点和难点,不能理解教材中所叙述的问题,不知道自己究竟掌握了哪些知识,同时也提不出问题,不能运用学过的知识解题,阅读程度慢且易受外界干扰,学习被动,无自觉性.没有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好像预习只是语文课的专利.

3、课堂上缺乏学习动力,缺少解题的积极性.大多数学生在课堂上对教师布置的练习、作业,不按时完成,甚至根本不做,对所学知识不复习,也不去弄清所学的内容,马虎应付,遇难不究,抄袭了事,不能说明解题的依据,不知道这些作业是哪些知识点的运用,也不去寻根问底.解题时不遵循一定的步骤,解题过程没有逻辑性.不能正确灵活地运用定理、公式,如何转变这些学困生呢?下面就谈谈本人的一些看法,供同行们参考.

二、在教学中首先要注重培养学困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主动接受教育

1、变抽象为具体.数学是一门具有科学性、严密性的抽象性的学科,正是由于它的抽象性,造成了一大批的学困生.因此,教学时,应加强教学的直观性.象化学、物理一样,通过直观教学使学生理解概念、性质.例如:在讲“三角形内角和”时,我们可以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将三角形的任意两个角撕下来拼在第三个角上,观察所拼成的角是一个什么角,从而得出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进而引导学生通过添加平行线将三角形的三个角拼在一起恰好组成一个平角来加以证明.这样通过加强直观教学来吸引学困生的注意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2、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感受数学的魅力,加强教学语言的艺术应用,使课堂教学生动、有趣.创设情境是指教师给学生创设积极的学习氛围,情景教学注重“情感”,又提倡“学以致用”.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应充分利用情景教学的特有功能,在拓展的宽阔的数学空间里,创设既带有情感色彩、又富有实际价值的操作情景,其教学效果是教师“一言堂”的讲解不可比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随时观察全班学生学习情绪,更要特别注意观察学困生的学习情绪,学困生往往上课思想开小差、不集中,他们对教师一般性按部就班式的教学,用枯燥无味的语言讲课听不进耳,对数学知识也不感兴趣.这时,教师应恰当运用艺术性的教学语言来活跃课堂气氛,引导每位学生进入积极思维状态,从而达到教学目的.例如:在讲“线段”时,可出一数学谜语“风筝失去控制” 等来活跃课堂气氛.

3、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心理学认为,人的情感与认识过程是相互联系的,任何认识过程都伴随着情感.初中生对某一学科的学习兴趣与学习情感是密不可分的,他们往往不是从理性上认为某一学科的重要而去学好它,常常因为不喜欢某科任老师而放弃该学科的学习.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保证和促进学习的重要因素.学困生的情感都较丰富,他们需要教师对他们多关心、多爱护,当他们有所成绩时,哪怕是一点点成绩都需要教师的鼓励和肯定,教师应该及时予以表扬.只要学困生接受教师,亲近教师,那就会及大地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从而达到自主学习的目的.充分肯定学困生的优点,肯定他们的微小进步,促使他们积极主动的学习.

三、培养学生自觉学习的良好习惯,传授正确的学习方法,提高他们的解题能力

1、教师在布置练习、作业时,要注意难易程度,要注意加强对学困生的辅导、转化,督促他们认真完成所布置的练习、作业.对作业做得较好或作业有所进步的学困生,要及时给予表扬鼓励.教师要注意克服急躁冒进的情绪,如对学困生加大、加重作业量的做法就不可取.对待学困生,要放低要求,采取循序渐进的原则,循循善诱的方法,从起点开始,耐心地辅导他们一点一滴地补习功课,让他们逐步提高.

2、大部分学困生学习被动,依赖性强.往往对数学概念、公式、定理、法则死记硬背,不愿动脑筋,一遇到问题就问老师,甚至扔在一边不管;因此教师在概念、公式、定理、法则的讲解时要注意过程的再现.在解答问题时,也要注意意启发式教学方式的应用,逐步让他们自己动脑,引导他们分析问题,解答问题.不要给他们现成答案,要随时纠正他们在分析解答中出现的错误,逐步培养他们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耐心细致地辅导,还要与严格要求相结合.不少学困生之所以成为学困生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学习意志不强,生活懒惰,做事拖拉,课堂上精力不集中,作业不及时完成或抄袭,等所造成的.因此教师要特别注意检查学困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在教学过程中,要对他们提出更为严格的要求,督促他们认真学习.

四、认真把好考试关,注意培养学困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在平时的测试中要有意识地出一些较简单的或布置过的练习、作业作为考试的题目,培养他们的自信心,让他们尝到甜头,使他们意识到自己也是可以学好的.在考试前应对学生提出明确、具体的要求,对学困生知识的薄弱点进行个别辅导,这样还可使有些学困生经过努力也有得较高分的机会,让他们有成就感,逐步改变他们头脑中在学习上总是比别人差一等的印象.从而培养了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激励他们积极进取,努力向上,从而达到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