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图书馆数字馆藏建设的若干问题

更新时间:2024-04-2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3633 浏览:155829

[摘 要 ]针对高校图书馆数字馆藏的合理布局、主要内容和建设方法展开讨论,认为高校图书馆馆藏的合理布局决定数字馆藏的主要内容,包括数字化的重要图书库、核心期刊库、多媒体数据库、机构知识库和特色馆藏库5个部分,并强调建设数字馆藏需要制定发展计划和设计建设方案.

[关 键 词 ]数字馆藏 馆藏布局 馆藏建设 资源建设

[分类号]G255

在快速发展的全球性的图书馆数字化进程当中,高校图书馆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从理论到实践全方位参与了这一运动,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冷静思考后不难发现:在数字时代和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对数据库资源的依赖性更大了,因而放松了馆藏建设,使馆藏流于一般化,趋于同质化,失去了自身的特色.分析其原因,除了馆藏建设中的几种关系Ⅲ,例如馆藏价值论和需要论、图书馆的职能和怎么写作职能、本馆采购和合作采购、购进文献和购写怎么写作、印刷型文献和数字型文献等关系尚未彻底理顺之外,还包括宏观上缺乏对数字馆藏建设的指导,理论上缺少对数字馆藏建设的支持,实践上缺失对数字馆藏建设重要性的认识.

数据库是数字馆藏的主要载体形式.目前,由于数据库商以“库”为单位提供数字文献资源,导致图书馆资源建设工作越来越被动,了数据库就不能停,一停就什么也没有.这种被动局面如不能得到有效的解决,图书馆将不仅失去特色,而且将失去存在的理由.数据库商以最终用户为怎么写作对象提供检索平台,导致图书馆信息怎么写作工作越来越简单,只要将访问数据库的网络地址链接到图书馆主页并附上简要的操作说明,最多再做一些宣传推介工作,其他很少能够有所作为.由于数据库商提供的产品存在比较严重的数据重复现象和上涨问题,图书馆不得不花费大量的人力和财力来进行整合,同时,文献资源建设经费越来越紧张.如此种种,使得图书馆人不得不深入思考数字馆藏建设问题.正如肖自力先生曾经指出的:必须充分认识馆藏的本质和网络环境下优化馆藏建设的必要性,科学规划馆藏发展的方向,制定馆藏发展的方针政策,确保建设具有特定功能的特色馆藏.笔者拟针对数字馆藏的合理布局、主要内容和建设方法展开讨论,以期得到同行参与,共同推进图书馆事业的发展.

1 数字馆藏的合理布局

文献资源布局是指馆藏的文献按学科或类型在地域空间分布的状况、格局以及合理、方便而又经济的文献资源分布格局的设计和建设,它不仅是一种状态,更是一种活动.本文认为,数字馆藏是现代高校图书馆馆藏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以方便形成各个层面的共享机制为前提来合理布局数字馆藏.高校图书馆在建设自己的数字馆藏时,必须优先思考布局问题,逐一理顺传统馆藏与数字馆藏、现实馆藏与虚拟馆藏、个别馆藏与联合馆藏之间的关系.

1.1 传统馆藏与数字馆藏的布局

合理布局传统馆藏与数字馆藏可以较好地解决馆藏重复问题.这里所说的传统馆藏特指印刷型文献资源,目前仍然是高校图书馆资源建设的主体内容.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普及,数字文献资源日益增加,并因其使用方便得到用户的青睐,图书馆为此也付出了较高的资源建设经费.与此同时,馆藏重复问题日益显现出来.印刷型文献与数字化文献重复,数据库商收录的书、刊也重复.2007年,国内三大数据库商中,《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收录12020种期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收录7957种期刊,《中国数字化期刊群》收录5741种期刊,三者之间存在较大的重复现象.如:第1、2两个数据库相加并去重后有14653种期刊,与第3个数据库相比有5229种重复,不同的仅有512种;第1、3两个数据库相加并去重后有13795种期刊,与第2个数据库相比有6587种重复,不同的仅有1368种.外文期刊全文数据库除了存在重复收录问题之外,还存在原版纸本期刊和电子期刊重复问题.此外,国内的超星数字图书馆、书生之家数字图书馆、方正Apabi数字图书馆彼此之间也存在不同程度的重复集成现象.由于这些数字图书馆的元数据不够规范,使得图书馆传统的查重技术难以发挥作用.所以,只有充分地做好馆藏布局工作,建设图书馆自己的数字馆藏体系,严格把持文献资源这一关口,才能较好地解决数字文献资源重复问题.

1.2 现实馆藏与虚拟馆藏的布局

现实馆藏与虚拟馆藏的合理布局可以有效地解决“藏”与“用”的问题.目前,由于数据库是数字文献资源的主要载体形式,因此,高校图书馆大多将的数据库等同于数字馆藏,这其实是不对的.有些数据库仅有使用权,没有拥有权,这就意味着一旦停止,就有可能无法再看到这些数据库的内容,这就不能成为馆藏.这种情况以外文书刊数据库居多,Science数字化期刊就是一个例子.有些数据库虽然具有拥有权,但由于需要庞大的存储容量,其硬件投资及维护费用很高,一些中小馆往往无力承担.这种情况以中文书刊数据库居多.

现实馆藏是指本馆自己拥有的、可以为读者开展信息怎么写作的实有馆藏,是传统馆藏与数字馆藏的总和.虚拟馆藏是指本馆读者借助于计算机网络可以广泛利用的本馆以外的数字信息资源的总和.网络环境下图书馆的现实馆藏和虚拟馆藏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因此,优化它们的布局显得特别重要.高校图书馆要根据自己的馆藏发展政策,在建设现实馆藏的同时注重虚拟馆藏建设.例如,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的重点学科导航数据库、CASHL、开放获取资源等皆可以成为高校图书馆的虚拟馆藏.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解决高校图书馆“藏”与“用”的问题.

1.3 个别馆藏与联合馆藏的布局

个别馆藏与联合馆藏的合理布局可以方便地解决资源共享途径问题.上面着重讨论的是高校图书馆自身的馆藏建设,可以说是个别馆藏建设问题.事实上,高校图书馆之间存在十分密切的联系,国家层面上有CALIS,各个省也都有各自的高等教育文献保障体系,开展联合馆藏建设客观上具备良好的基础条件.20世纪90年代,美国高校图书馆为了增加合作研究和信息共享空间,不得不减少书库面积,高密度存储设施逐渐成为各馆的优先选择,PASCAL是其中成功的典型.这种联合馆藏模式为真正实现地区信息资源共享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江苏省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联合购写超星数字图书馆并建成若干个镜像站为全省高等教育怎么写作,可以说是数字时代联合馆藏的成功案例.在同一地区范围内,合理布局个别馆藏与联合馆藏是数字图书馆共建、共知、共享的基础和保证.如果读者需要的文献本馆没有,而他馆恰有,或者反过来,他馆读者需要的文献只有本馆有,那么两者之间开展资源共享才有意义.因此,个别馆藏是文献资源共享的基础,联合馆藏是文献资源共享的途经.

2 数字馆藏的主要内容

高校图书馆馆藏的合理布局决定了数字馆藏的主要内容,包括数字化的重要图书库、核心期刊库、多媒体数据库、机构知识库和特色馆藏库5个部分.

2.1 个性化的馆藏体系

现代高校图书馆馆藏体系通常分为传统图书馆和数字图书馆两个部分,若两个部分能够很好地融为一体,则可称之为复合图书馆.无论是管理还是怎么写作,传统图书馆与数字图书馆是不相交叉的,需要将两者加以整合.基于OPAC的整合思路,可以为建设个性化的馆藏体系提供参考.

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基于网络的OPAC将成为传统图书馆与数字图书馆联系的桥梁,能够更加有效地满足读者和用户信息查找和检索的需要.目前,多数图书馆的OPAC系统尚处于第一层次,仅仅能够提供纸本文献的目次;有图书馆开始尝试第二层次OPAC系统的建设,将数字化书刊的目次纳入OPAC之中;其最高层次是用户可以直接检索数字文献的篇名目次,类似于Google.只有这样,数字馆藏才能在完整的馆藏体系下建立起来并发挥作用.

2.2 数字化的重要图书库

高校图书馆入藏的数字图书越来越多,是数字馆藏的主要内容之一.在高等学校,借阅率高的教参书、参考价值大的工具书、昂贵的外文书等是图书馆数字馆藏的首选.由于数字图书占用比较大的存储空间,硬件投入和维护成本较大,多所高校之间开展联合馆藏是比较经济的,各高校图书馆应考虑重点与本校学科密切相关的数字图书.目前,数字图书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缺乏标准,各供应商之间的数据不相互兼容,导致图书馆馆藏成本增加,读者使用不够方便.

2.3 数字化的核心期刊库

馆藏核心期刊是指图书馆认为重要而入藏的,符合本馆读者群专业需要的核心部分的期刊.数字馆藏核心期刊是馆藏核心期刊的数字化形态,是数字化的期刊集合,是高校图书馆数字馆藏的重要内容之一.数字馆藏核心期刊的遴选原则与馆藏核心期刊相似.建设数字馆藏核心期刊库必须遵照图书馆馆藏发展政策,以本馆读者需求为依据,以本馆馆藏可持续发展为前提,以本馆规模和财力为基础,进行综合评价,从而确定数字馆藏核心期刊目录.在具体实践中,可采用问卷调查法、专家推荐法、载文分析法和引文分析法这4种操作性较强的方法.确定数字馆藏核心期刊时,要把握好各学科的入选比例,做到保证重点,保障教学.

2.4 数字化的多媒体数据库

多媒体文献资源的种类和数量逐年递增,从其内容来看,大多是各类教学辅助资料、文化讲座、考试辅导、影视音乐欣赏等,对高等教学具有一定程度上的帮助,也有利于素质教育,因而逐渐得到高校图书馆的关注.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文献比较容易实现数字化转换,再建成数据库通过网络传播,既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方便了读者,也克服了这类载体文献易磨损、难管理的缺点.此外,多媒体数据库产品及其管理系统也越来越多,有必要将它们纳入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的总体布局,来全面系统地考虑馆藏问题.数字化的多媒体数据库是高校图书馆最具有发展潜力的数字馆藏类型之一.

2.5 数字化的机构知识库

高等学校作为教学科研机构,除了使用大量的文献信息资源,生产大量新的、具有知识产权的科研成果资料和学术出版物.为此,科研管理部门需要花费相当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收集、整理、保存这些资料.如果设计一个数据库系统,科学地管理这些资料,除了能够方便地再利用之外,还能够在各个机构之间实现共享.麻省理工学院(MIT)图书馆主管Ann J.Wolpert女士认识到这一点之后,认为图书馆有必要为本校提供一种称为数字机构存储的怎么写作.此外,开放获取是一种全新的、无障碍的学术交流体制,一方面可以缓解学术期刊及数据库的逐年上涨和出版时滞给学术交流带来的不便;另一方面也可以促进学术信息的广泛交流与资源共享.基于开放获取理念的机构知识库是保存机构内的学术产出成果,为本机构提供文献检索与获取怎么写作,是图书馆传统信息怎么写作的发展和补充.高校图书馆将机构知识纳入数字馆藏范围,可以发挥多种功能.从学校的角度来看,发挥的是科研管理职能;从图书馆的角度来看,发挥的是信息怎么写作职能,从读者的角度来看,倡导开放获取,发挥的是促进知识共建共享职能.


2.6 数字化的特色馆藏库

各个高校的学科专业不同,所处区域不同,怎么写作行业不同,因此会形成自己的特色馆藏.发展特色馆藏是高校图书馆自身建设的需要,是提高馆藏质量的重要手段.随着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的普遍应用,文献资源网络体系逐步形成,资源数量迅速增长,而高校图书馆的经费、人力和馆藏空间有限,不可能也没有必要悉数.所以,在确立自己的馆藏发展方向的基础上,建设一个富有特色、能够满馆怎么写作对象需求的数字化的特色馆藏库势在必行.

发展特色馆藏也是实现资源共享的基础.随着高校图书馆数字化进程的不断深入,文献资源共享在技术上能够得到保证.传统理念下馆藏或重复或遗漏,特色内容相对比较欠缺,文献资源共享效果并不明显.事实上,真正意义的共享是“取长补短”.高校图书馆尤其如此,因为各高校的学术研究方向、学科建设重点有所不同,图书馆或多或少都有自己的馆藏特色.这些各馆独有的或者较他馆更为丰富的文献资源正是实现共享的重要基础.

3 数字馆藏的建设方法

3.1 制定数字馆藏发展计划

数字馆藏发展计划是在深入分析读者需求的基础上对图书馆未来馆藏和怎么写作的系统表述,是统领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工作的灵魂.它主要包括以下内容:①经费比例;②发展总量;③馆藏结构.馆藏结构包括文种结构、学科结构、学术水平结构、类型结构、级别结构等.文种结构主要指中文、英文和其他文种的数字文献的数量和比例;学科结构是指按照学科门类、一级学科、二级学科来确定的各学科数字文献的数量和比例;学术水平结构是指研究型、教学型与素质教育型数字文献的数量和比例;类型结构是指文摘索引数据库、全文数据库、多媒体数据库、电子期刊、电子图书和其他类型的数字文献的数量和比例;级别结构是指数字文献的拥有权和访问权的比例.

3.2 设计数字馆藏建设方案

数字馆藏建设方案是在馆藏发展计划的基础上设计出来的,主要包括:①制定技术路线;②建设系统平台;③实施人员培训;④制定质量保证措施;⑤制定时间进度计划等.高校图书馆数字馆藏的主要内容包括数字化的重要图书库、核心期刊库、多媒体数据库、机构知识库和特色馆藏库5个部分.因此,数字馆藏怎么写作平台必须具备开放性、可扩展性、关联性等特点,不仅包含各种类型的数据检索、原文调用等使用功能以及馆藏功能,同时,还要具备数据加工、数据追加、用户管理、访问统计、文献分析等应用功能.高校图书馆数字馆藏建设方案框架,加工环节主要包括题录数据、全文数据、数据整合、数据封装等.

3.3 分步实施数字馆藏建设

高校图书馆数字馆藏建设经费投入比较大,人员素质要求比较高,可以按照重要性和难易程度分步实施.期刊是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科研人员获取科技信息的主要来源,特别是外文期刊,占据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经费的比例较大,其数字馆藏应该优先建设.学位论文是高校机构知识库的主要内容,CALIS已经初步建成了“211”学校的学位论文采集系统,可在此基础上扩大成果,建成高校的机构知识库.教参书数字化工程也已经启动多年,目前有数万种图书,是高校图书馆数字馆藏建设的可选内容.特色数据库、重点学科导航库等项目的成果需要进一步扩大,以便形成数字馆藏.总之,数字馆藏是高校图书馆馆藏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文献资源建设的重点工作之一,数字馆藏建设需要以数字图书馆技术为基础,因为它是数字馆藏的资源管理平台、技术支撑平台和用户怎么写作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