奏响传播来源原则和开展国际档案合作的序曲

更新时间:2024-03-0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6361 浏览:19450

100年前的1910年8月28~30日,来自英国、法国、德国、俄国、荷兰、西班牙、比利时、加拿大、美国等23个国家的500名代表(其中包括档案方面的代表120多名)聚集于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世界博览会的大会厅,举行第一届“国际图书馆员和档案馆员大会”.大会分为图书馆员与档案馆员会议两个独立的部分,并且各有自己的主席.大会收到学术报告59篇,其中档案学术报告23篇.档案分组会议的议题主要包括:“档案立法”、“档案安全库房的结构”、“档案保护与修复”、“案卷目录的编制”以及“档案人员的职业教育”.与会者对大会的召开满怀有自信、自豪和胜利的喜悦,800多页的《布鲁塞尔大会会议记录》对大会的成功举行及其经验的完整、系统记载,给人们留下了难忘而深刻的印象.

一、

布鲁塞尔大会的成功集中表现在取得两个重要成果和一个副产品上.两个重要成果包括:

第一,大会对于1 898年出版的缪勒、斐斯、福罗英的《档案整理与编目手册》(荷兰文书名为《Handleiding voor bet ordenen en beschrijven van archiven》,英文书名为《Manual for the arrangement and descrOtion of archives》)进行长时间的热烈讨论,尤其是荷兰手册对档案学的两个主要贡献.一是它论述了(一个行政单位的)档案是一个有机体(即一个全宗),只能集中保存在一个档案馆内,不得分散保存在不同的档案馆内;二是对比研究了事由原则和来源原则,论述了来源原则的优越性,对其进行了比较全面、系统、深入的研讨,取得了重要共识.大会宣布:手册所阐发的核心思想,即来源原则是档案职业的基本规则.正是由于受到与会者的充分肯定与推崇,致使布鲁塞尔大会后荷兰手册得以在世界各国档案界迅速、广泛传播.其有力佐证之一就是自1910到1960年的50年间荷兰手册的原版与译本达9种之多:荷兰文(1898年)、德文(1905年)、意大利文(1908年)、法文(1910年)、保加利亚文(1912年)、俄文(1925年)、英文(1940年)、中文(1959年)、葡萄牙文(1960年),是至今世界各国译本最多的著名档案学著作.也正因为如此,1956年,美国著名档案学家谢论伯格的《现代档案――原则与技术》称手册是“现代档案工作者的圣经”;1964年,《不列颠百科全书》将手册列为世界档案学名著之一;前苏联档案专业教科书认为,荷兰手册是有关“档案工作理论与历史原理的第一部总结性著作”,堪称“当时档案学优秀成绩的范例”;1996年9月加拿大档案学者库克在第13届国际档案大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上所作的《荷兰手册出版以来档案理论与实践的相互影响》(Interaction of archival theory and practice since the publication of the Dutch Manual)指出:“近一百年前,荷兰三位档案学家萨缪缪勒、约翰斐斯和罗伯特福罗英出版了著名的《档案整理与编目手册》.他们在手册中阐述的思想是成为本世纪档案理论与实践的基础”,1988年吴宝康主编《档案学概论》则称手册为“档案人员的案头必备”.

第二,开创了国际档案合作之历史先河,为国际档案理事会这一非政府的国际档案专业组织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和组织基础.按照布鲁塞尔大会的计划,“国际图书馆员与档案馆员大会”设立了常设委员会,由它负责执行大会的决议,以及对下一届大会的筹备,并初步决定第二次大会于1915年在意大利米兰召开.令人遗憾的是,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阻碍了上述计划目标的实现.但是无论如何,正是由于受到布鲁塞尔大会的直接影响,1929年成立了由曾任布鲁塞尔大会组委会副主席马雷兹主持的国际历史科学委员会档案委员会(它是该委员会第九个也是最后一个委员会),其宗旨是为历史学家提供必需的文件以及进一步利用档案.进而言之,1931年国际历史科学委员会档案委员会的主席与秘书参加了档案人员的第二个国际性机构,即国际联盟档案专家委员会的会议,并成立了以著名档案学家、意大利那不勒斯国家档案馆馆长卡萨诺瓦(布鲁塞尔大会与会者之一)为主席的国际联盟档案专家委员会,其成员是各国国家档案馆馆长或代表,而当时唯一在世的布鲁塞尔大会常设委员会成员的卡维利尔则被授予该委员会的名誉委员.按照卡萨诺瓦的建议,准备于1935年在意大利罗马举行一次国际大会.然而,这一计划再次落空.直至1948年6月,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胡克斯列伊的正式邀请,法国萨马兰(法国档案局局长)、美国巴克(美国国会图书馆手稿部主任)、荷兰格拉斯温克(荷兰总档案馆馆长)、英国詹金逊(英国公共档案馆副馆长)、意大利埃米利奥列(意大利国家档案馆馆长)、挪威斯台奈斯(挪威皇家档案馆馆长),以及捷克、墨西哥的代表等在法国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召开会议,讨论并通过了由美国起草的新的国际档案专业组织的章程草案,成立了国际档案理事会,致使源于1910年布鲁塞尔大会的拟建国际档案专业组织的积极努力,终于画上一个较圆满的阶段性句号.


一个副产品是:布鲁塞尔大会的会议议程、进程及其主要做法对历届国际档案大会产生了不可磨灭的重要影响,亦即布鲁塞尔大会准备充分的报告及协调,严格限定发言时间,以及大会的议题题目,均在一定程度上为历届国际档案大会所效仿,即使作为大会议程或活动安排必要补充的,让与会者参加鸡尾酒会、宴会,参观档案馆、博物馆等非正式交往,也为历届国际档案大会所继承与发扬.

在我们回顾布鲁塞尔大会的筹备和召开时,应当充满敬意地追思与缅怀两位开创传播来源原则和开展国际档案合作的先驱者:卡维利尔和缪勒.

1900年,在世界博览会举办期间,在法国巴黎召开了一次“国际图书馆员大会”.尽管这次大会没有正式邀请档案人员参加,然而作为这次大会参与者之一的卡维利尔却凭着职业的敏感性敏锐地捕捉到大会议程中的几个讨论题目可能会引起档案人员兴趣的信息.后来,这位才华横溢的档案专家仿照一些欧洲国家档案人员在专业组织内实行联合的范例,创立了“比利时档案馆员与图书馆员协会”,并担任领导.1907年,该协会便决定召开一次“国际图书馆员与档案馆员大会”,而计划于1910年在布鲁塞尔举办世界博览会似乎又为召开这一国际大会提供了一个绝好的机会.正是时任比利时国家档案馆馆长兼“比利时档案馆员与图书馆员协会”领导人的卡维利尔积极主张并进行一段时间一系列富有成效的筹备工作,促使1910年布鲁塞尔大会成功召开.卡维利尔不仅亲自参与领导大会的筹备工作,他本人还在会上作了有关档案人员的职业教育问题的学术报告,颇受与会者的好评,而且他还积极推动大会对荷兰手册(他和法国斯坦恩是手册法文版的译者)进行讨论,并取得重要共识.

缪勒是布鲁塞尔大会档案分组会议主席,是著名的《荷兰手册》的三位作者之一,还担任荷兰乌得勒支省国家档案馆馆长、乌得勒支市档案馆馆长和荷兰档案工作者协会主席.正是具有很高学术造诣和威望的他,忠实地、卓有成效地履行档案分组会议主席的职责,对确保大会获得成功,尤其是取得上述两大重要成果,起到了不可替代的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大会闭幕式上,缪勒满怀信心地指出;“布鲁塞尔大会应是一系列类似会议的第一次,在这些会议期间人们力求将找到解决各种国际性问题的办法.”会后,他还曾担任大会常设委员会委员,继续为由此而开创的国际档案合作事业的发展作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

三、

布鲁塞尔大会历来为国内外档案界所关注与推崇.我国档案界较早提及并对布鲁塞尔大会作了阐述的是20世纪80年代李凤楼、张恩庆、韩玉梅、黄坤坊编著的《世界档案史简编》;尔后,90年代的两部工具书,即《中国大百科全书档案学分册》、《档案学词典》,以及两部教材,即陈兆、王德俊主编的《档案学基础》和韩玉梅、黄霄羽主编的《外国档案管理》;此外,还有进入新世纪的一部著作,即黄霄羽著《外国档案工作纵横论》,均以一定的或相当的篇幅对布鲁塞尔大会作了相应的阐述.其中《档案学基础》指出:“国际档案组织的历史,可以上溯到1910年.这年的8月29~30日,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召开了‘国际档案馆员与图书馆员大会’.大会的档案分组会讨论了档案工作者当时所面临的各种问题,其中包括:档案的整理和编目问题,档案的销毁问题,档案馆的建筑问题,保护私人档案的问题,档案人员应具备的条件和职称问题,档案人员应享受的福利待遇问题等.在讨论档案的系统化整理时,多数人赞成采用来源原则,少数人不赞成.荷兰档案学家在会后宣称来源原则是最好的档案整理原则.美国的与会代表也在回国后大力宣传来源原则的优越性.”

最值得一提的是两届国际档案大会报告对布鲁塞尔大会所作的阐述.1980年9月在英国伦敦举行的第9届国际档案大会上德国弗朗兹所作的《国际档案理事会所取得的成就及对未来的展望》报告的“一、国际档案理事会的成立和发展史”中,对布鲁塞尔大会作了如下的阐述:“档案领域内进行国际间合作的开始阶段,要回溯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1910年在布鲁塞尔举行世界博览会期间,召开了第一次‘档案工作者与图书管理员’国际大会.大会所讨论的议题,即文件的正式移交、文件的来源、档案查找工具的出版、档案管理和档案工作者的培训、非政府的档案问题,直至工商档案、文件的保管与修复等,都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1996年9月在中国北京举办的第13届国际档案大会上荷兰布鲁克所作的第一次全体会议主报告更与布鲁塞尔大会密切相关:一是题目即该主报告题目就直接与布鲁塞尔大会有关:其原题目是《布鲁塞尔大会以来国际档案界的合作》(InternationaI archival cooperation since Bursessls Congress),而后改的题目是《从布鲁塞尔到北京》(“From Bursessls to Beijing”);二是内容即该主报告的“2历史研究”的“2.1布鲁塞尔大会”部分,以相当多的篇幅与笔墨对布鲁塞尔大会的筹备和成功召开,乃至大会的主要议题、两个重要成果,以及两位传播来源原则和开展国际档案合作的先驱者卡维利尔和缪勒,作了比较全面、系统,深入的阐述.其中,给人们留下难忘而深刻印象的是这篇主报告对布鲁塞尔大会所作出的如下肯定性评述:“布鲁塞尔大会相当成功,比利时人因这种功绩一直值得称道.档案的第一次大会的声音一直在回荡.按照记载在《会议记录》中的大会结束语的说法,大会的第一个成果就是各个专业协会聚集一堂并在成员之间建立起友谊.在1910年,人们认为个人交往对国际合作的发展至关重要.在这个意义上,布鲁塞尔大会奏响了持续至今的和谐之音.”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