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环境下的社会管理

更新时间:2024-02-2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4233 浏览:14315

【摘 要】与传统大众传媒不同,微博自诞生之日起就在改变着社会的模式,尤其在社会突发事件中起着重要的传播作用,成为新环境下社会管理的一大挑战.从认识其独特性的前提下,论述如何运用好这柄“双刃剑”,创新社会管理模式,构建和谐社会.

【关 键 词 】微博;社会管理;网络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微博等新兴的互联网传播模式越来越多地介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成为人们认识社会,行使话语权的重要媒介.同时它还在引导舆论和主导话语权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微博问政”的出现为社会管理提供了一种新模式,如何运用好这一新兴媒介,使它在促进社会系统协调运转方面、在对社会系统的组成部分、社会生活的不同领域以及社会发展的各个环节进行组织、协调、监督和控制方面就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课题.

一、变化中的传播环境

传统的大众传播媒体主要包括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它们在协调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解决社会问题、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公正、应对社会风险、保持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随着互联网这种新媒体的发展,过去的社会管理机制必然会受到挑战.

作为一种互联网信息发布、信息传播交流的新技术媒体平台,微博从2009年诞生后就展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和影响力.它的编辑文本限度在140字以内,这种将信息碎片化的方式降低了传播的门槛,使网络成为即时通讯、信息交互的工具,也使得一个人人是传播者,传播源头草根化的时代真正来临.只要终端用户有一台电脑或一部手机,每一个社会成员在发布和接收信息的时候都可以不受时空限制.信息内容涵盖更加广泛,传播速度更快,对社会的影响越来越大,影响范围也有超越传统媒体的趋势.在这种环境下,微博可以说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它能促使社会信息、社会管理公开透明化,另一方面它也会给社会管理带来难题.

二、传播环境的变化对社会管理的影响

(一)传统大众传播媒介对社会管理的影响

在新媒体诞生以前,人们想要了解周围社会的发展变化、获得信息,唯一的途径就是借助大众传播媒介,阅读报纸杂志、收听收看广播电视节目,得知遥远地区发生的新闻事件.此时人与人之间的人际传播效果并不明显,只会在生活范围内小范围传播.此时是大众传播媒介主导舆论的时代,而大众传播媒介本身是一种“由一对多”传播模式,因此传播者是经过专业培训、有职业道德的社会精英,传播的内容也可以因此得到保障.由于大众传播媒介在此时是唯一的消息渠道,具有一定的稀缺性,易于受到政策法规的监管和社会道德的约束,能够成为社会管理的重要渠道.

(二)新媒体微博对社会管理的影响

微博的广泛应用打破了传统大众传播媒介一枝独秀的局面.截止到DCCI互联网数据的《2012年中国微博蓝皮书》发表为止,中国微博用户总数达到约3.27亿,成世界第一微博大国.

微博使得信息共享便捷迅速,它可以通过各种连接网络的平台,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即时发布信息,它的信息发布速度远远超过了传统的纸媒及其他网络媒体,它将人们带入了自媒体的时代,对传统媒介产生了极大的冲击.2012年4月26日,人民网发微博称:“微博女王”姚晨让人民日报人有了强烈的“危机感”.一位年轻编辑在社内培训时举出姚晨粉丝1955万的事例,她每一次发言的受众,比《人民日报》发行量多出近7倍.新媒体微博的出现,改变了信息传播的方式,也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就其特点而言,微博的编辑字数短小精悍,降低了创建信息的门槛,使得每个人都有“麦克风”,都有了发表自己言论的空间,加快了碎片化信息的传播,大大降低了对信息准确性的控制能力.在快速消费、快速阅读的时代,各种信息纷繁杂乱、良莠不齐,对于新时代环境下的社会管理而言,这无疑是一柄双刃剑.

在一方面,微博既是政府信息公开、寻找线索、澄清谣言、应对突发事件的便捷工具,也是许多不公正现象、丑恶现象、非法暴力事件纷纷场所.著名的“微博打拐”掀起微公益热潮;“免费午餐”赢得政府回应;“小悦悦”事件唤起社会人性关爱;“郭美美”事件加快公益透明化进程等微博增加了社会管理的透明度,提高了社会管理水平,也对形成健康多元的公共生活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对传统的社会管理方式发起了挑战,刺激了社会管理机制的创新,起到了推动社会管理发展的作用.

而在另一方面,微博作为一个网络虚拟地带,在面对社会事件,特别是社会突发事件时,完全有可能成为放大器和宣泄社会情绪的窗口.在缺乏有效规范的传播环境下,微出现信息泛滥的现象,并产生一些虚检测的谣言和过激的言论.作为一个“公共领域”,微博往往会被贴上自由的标签,进行过度批判,对危害社会稳定具有不容忽视的负面效应.

三、微博传播环境的社会弊端

2010年一直被看作是“中国微博崛起年”,在这一年热度靠前的50起较大舆件中,由微博首发的有11起,占22%.在热点事件多由微博引爆的今天,如何保证一个良好的网络环境和社会环境,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社会管理方案是至关重要的.

(一)谣言与检测新闻

谣言与检测新闻一向是网络传播时代的一大毒瘤,裂变式传播的微博更会成为这一毒瘤生长的温床.当微博的传播功能被一些心怀恶意的人使用时,公众可能会在没有核实信息的前提下,对于自己关注的事物会随手转发.一条检测新闻的扩散可能会让诸多公众的感情受到刺激,心理受到伤害.而随之衍生而来的各种恶搞的内容,又会使人们在一种全民娱乐的心态下,在一定范围内使这一谣言或检测新闻大肆扩散.据新浪于2010年9月发布的《中国微博元年市场白皮书》显示,每天都使用微博的用户占总用户人数的40%,那些粉丝数量众多,关注度高的微博的一次转发,就可以使得谣言成几何级数发散,短短几次传播就能吸引上万用户的注意.在另一方面,在微博用户中,80后、90后的青少年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在他们当中,“宅男宅女”的生活方式十分普遍.这样的生活方式可能足不出户,与外界接触较少,对外部世界的认知更倚重网络的传播,因此辨别谣言与新闻的能力更弱,更容易受到此类虚检测信息的影响,从而轻信或转发,主动或无意中成为谣言与检测新闻扩散的相似度检测. 以抢盐风波为例,2011年3月日本发生地震海啸并引发了核泄漏事件,在微博掀起了轩然大波,两天内就滋生了铺天盖地的盐污染谣言.据证实,这场风波起源于腾讯的这样一条微博:“身处东海之滨,我表示日本核泄漏压力很大,看到学校核监控车压力更大,食堂盐开始放多了压力已经大到无以复加了.”此后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了转发和评论的过程当中,关于碘盐的各种信息在微博上扩散,从最开始的“生存支招”,到之后的煽动采购、摄入碘盐,再到最后全国范围内的超市抢购.仅仅两天的时间中,碘盐销售货架人满为患,所有碘盐都被抢购一空,最后甚至蔓延到了抢购酱油等其他含盐调味料.这种不理智的行为给社会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不便,甚至严重危害了社会治安.只是国境之外的一条新闻,经过微博用户随手的转发,就造成了这样全国范围的社会性群体事件,可见微博在检测新闻和谣言的扩散当中的作用之巨大.

(二)情绪的放大与煽动性作用

网络是一个开放的平台,具有非强制性,因此用户可以自由地选择所关注的人群.一般而言,人们只会选择符合自己兴趣爱好、与自己价值观相合的人进行关注.在针对某一具体新闻事件时,也可能只会关注那些符合自己意见、甚至是偏见的人和新闻,这种选择结果会导致某一意见或偏见不断强化,在“回音室效应”的影响下,立场不断自我强化,圈子不断封闭,最终产生过激的情绪和不理智的行为.很多实际案例显示,微博用户在网络上对一件实事的判断与认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个人的感性认识和判断.这种认知和判断在遭遇社会性突发事件时会在短时期内碰撞、汇聚、融合成具有强大感情共鸣的认知和观念,最终产生一种对于“真理”的自负感,将不同的声音和事实隔绝在自己以外,选择性地进行屏蔽.


2012年8月以来,网络上由保卫钓鱼岛而引发了反日游行,演化为“打砸抢烧”事件.自8月开始,钓鱼岛问题不断升温,9月份以后日本开始“收购钓鱼岛”,微博转发数量不断攀升,仇日情绪愈发剧烈.据人民网舆情监室的统计,9月15日当天全国52座城市均有“反日保钓”集会,一部分演化为性质恶劣的打砸抢事件,严重扰乱了社会治安,造成了十分恶劣的后果.

除了影响用户行为以外,在网络上过度地将个人情绪放大,还可能会影响到司法独立与行政的公正.2010年,在河北大学校园内,一名学生酒后驾车,在肇事后对保安人员口出狂言.此条新闻随后在微博等网站上风传,“我爸是李刚”迅速成为网络流行语.微博对此事进行了持续跟踪,事后《北京青年报》就此事发表评论,认为过大的网络舆论压力严重影响了司法公正,对案件的审判处罚明显从重,成为又一起微博绑架法律的例证.

四、合理运用微博,创新社会管理

虽然微博可能会引发一系列社会管理弊端,但我们应当采取措施积极应对,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改善微博在传播过程中可能会带来的消极影响,创新出适应时代的新型社会管理模式.这一问题应有多方共同努力,创造出一个良好的传播环境,总的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加强媒介自律

不同于传统大众传播媒介的“严把关”,新媒体微博的商业色彩更为浓重,对信息质量存在严重的把关缺失.这固然是由其自身性质决定的,但作为社会性传播媒介,需要承担一定的社会效益与社会责任,使其从业人员应具备一定的行业素养,保证信息怎么写作的质量.

目前我们也看到了一些微博的改变,如新浪微博在谣言问题上已经愈发谨慎,专门设立了“官博”和微博辟谣小组专门进行辟谣工作.他们发动广大用户提供信息,针对大量扩散的不真实与恶意的信息进行查证和辟谣,这无疑是一次对网上舆论引导机制的践行.而针对微博上意见庞杂、众声喧哗的特点,网络运营商应加强培养一批“意见领袖”,在突发事件发生时可以起到明辨是非、抑制流言、正确引导舆论导向的作用.这些身为“意见领袖”的媒体工作人员或是社会名人可以引导用户,大大降低虚检测与不理智信息的传播.

(二)完善实名制制度,积极建设政务微博

2011年年底,北京市出台《北京市微博客发展管理若干规定》,提出了“后台实名,前台自愿”的实名制管理制度.实名制能够有效地减少不负责任的信息传播,在实际上增强信息传播的有效性,使用户的交流更具实际意义.尽管在实际推行中有一定障碍,但使用真实身份在网上发言是网络传播的大势所趋,既对微博的自身发展有益,也能够加强新型社会管理,创造健康和谐的网络环境.

与此同时,逐步建设的政务微博也会成为社会管理的一个有效窗口,提高社会管理水平.微博用户可以通过这个平台与机构和官员直接对话,表达自己对事件的看法,其间既省去了冗余的上报过程,也能使机构和官员能得到第一手的群众意见,不同于传统的单向传播媒介,是一种互动的、的公民参与政治决策的有效方式.

(三)增强用户自律意识

在这个自媒体的时代,用户本身即享受着媒介带来的怎么写作信息,自身也是媒介信息的创造者,虽然每个人都有发表自己意见的权力,但也担负着一定的社会责任.对于某一特定事件,用户要能够进行妥当的表达,使事实禁得住时间的推敲,这也是网民素质与心智的体现.政务微博与“意见领袖”应共同担负起引导用户客观地、多角度地看问题,养成理性分析问题的习惯的责任.而对于用户自身,应加强自律,注重在网络环境中依然能提高自身道德修养与审美情趣,加强自身在新时代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注重提高自身的参政议政能力,为社会管理与社会和谐贡献自己的力量.

李斌.赵普该不该发帖微博应怎样自律[N].中国青年报,2012.

[3] DCCI互联网数据中心.2012中国微博蓝皮书[R].2012.

[4] 徐瑞哲.中国微博用户明年破亿,50起较大舆件逾二成由微博首发[EB /OL].天津网,2010,12,29.

[5] 刘成璐,尹章池.微博在公共突发事件中的负面影响与对策研究——以“7·23”温州动车追尾事件为例[A].2011.

[6] 梁涛.从抢盐危机看微博与谣言传播[A].2011.

作者简介:袁婧(1989.06- ),女,山西人,中国传媒大学电视与新闻学院,硕士在读,新闻与传播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