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政者应学习异质传播

更新时间:2024-02-2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7865 浏览:81444

“学习粉丝团”的网络走红,本质上是源于当下中国对政治文化转型的新需求.

政治文化这一概念,出自美国政治学者阿尔蒙德.1956年,他首次提出“政治文化”,一改传统政治学将研究重心集中在政治人物、政治组织、政治制度等领域,而把研究的触角深入到人们在政治体系中的行为及其背后的导向(orientation).阿尔蒙德提出了“输入”和“输出”的概念,并据此将政治文化划分为三个类型.一是区域性政治文化,特点是:社会成员对政治体系的输出没有或缺乏明确的认知、情感和价值取向,更谈不上对政治体系的输入施加影响,该地区本身还没有发育出成熟的政治共同体.二是服从型政治文化,特点是:社会成员尊重并执行政治体系的输出,但向政治体系输入的自我取向却非常低,这种类型的政治文化一般存在于集权型的政治体系中.三是参与型政治文化,社会成员对政治体系的输入方面和输出方面都有强烈而明确的认知、情感和价值取向,并对自己作为政治体系成员的权利、能力、责任及政治行为的效能具有积极的认识和较高的评价,这种类型的政治文化一般与现代政治相适应,使公民抱有不过分的参与热情,对合法的权威亦有充分的尊重.

中国的政治文化走过了只有输出没有输入的历史,也走过了只有一种输入、一种输出的时代.今天人们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必须开放政治文化的输入方面,倾听各种民意,特别是倾听那些沉默的声音;与之如影随形的是,政治文化输出方面的开放,也越来越成为社会的期待.

学习粉丝团的走红,正是社会对“多路进多路出”这一政治文化的共同期待.正如《人民日报》官微所说,“高层形象本应走出神秘、拒绝刻板”,“让人民看到更人性化的官员,让中国政治生态更现代化”.


《人民日报》评论文章曾呼吁执政者要以包容心来对待“异质思维”,同样,执政者还要学习异质表达和异质传播.新型的政治文化中,不仅要有新华社对领导人报道时的严谨排名,也要有学习粉丝团这样亲切地称呼总书记为“习大大”;不仅要包容和开放多元声音,而且要鼓励和创新多种表达,即便是涉及类似事关主权等重大事件需要一个声音,也应该倡导一个声音,多个声部!

在台湾,政治人物非常重视异质传播.马英九、连战,都参加过台湾的娱乐节目《康熙来了》,他们也知道这样的娱乐节目并不是自己的菜,但是他们深深懂得《康熙来了》的观众有自己需要应对的民意,有自己必须争取的选票.而他们通常的传播渠道,并不能把自己的声音有效地传达到这一部分受众.同样,选举时期,民进党的候选人也不得不在亲蓝的电视台(比如台湾中视)投广告,因为他们知道,要争取中间和浅蓝选民,自己在民视说一百分钟,不如在中视播一分钟.

出于对新媒体时代的惰性思维、恐惧心理,一些官员习惯一篇通稿转到底,一个文件抄到底,忽略了多姿多彩的传播语态,放弃了千变万化的传播形态.如何让那些不读《人民日报》、不看《新闻联播》的受众也参与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像学习粉丝团这样的异质传播,社会应该宽容,执政者应该鼓励!

(摘自《南方周末》)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