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超时:精彩传播无限世界

更新时间:2024-03-0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0299 浏览:43455

“走,去××家看电视”.这是80年代初中国最流行的一句话.一个楼、一个社区或者一个村子晚饭之后聚集在一台电视前,这是当时特定而普遍的现象.

如今,广播、电视不仅早已深入千家万户,传播的渠道也日新月异,手机电视、移动电视、网络电视等高科技产品都正在广泛被人们使用.我们在享受时代的进步时,是否会对电波的那头产生好奇这些节目的发射端在哪里是通过什么形式来传输的

有一个人,伴随着中国广播电视技术的发展而成长,他将自己的青春和智慧都播洒在广播电视的传输之路上,他就是中国传媒大学信息工程学院电子信息工程系主任蔡超时教授.“科研,要立足于社会发展需要”

对于蔡超时教授来说,他的工作主要是通过更多的途径,提高发射效率,提高信号抗干扰性和传输距离,并有效降低电磁污染.

在过去,调频广播主要靠视距传输,接收距离相对都较近,只能覆盖几十公里.2005年,由蔡超时教授率领的科研团队全数字调频同步广播试验系统搭建成功,标志着国内首个可商用的调频同步广播正式诞生,并成功实现了数字化.蔡教授忆起当初,仍很兴奋,“一方面,表明我们的产品质量已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另一方面,实现数字化,采用分布式发射网络,走绿色广播之路,这是广播电视发展的新机遇.”


如何有效降低电磁的污染呢“从绿色的观点来说,我们要把发射功率降低,手机发射站的频率才几十瓦,而广播的发射功率则是上百瓦甚至上千瓦、上万瓦,所以我们必须采用新技术,减低发射功率,以减少其对于环境的电磁污染.”蔡教授说.

广播技术的发展是时代和社会进步的需要,所以在科研上必须紧紧抓住时代脉膊的频率.在他的科研旅程上,不难看到其与产业的紧密相联:调频同步广播系统系国内首个数字调频同步广播网,目前市场占有率已达90%;调频数据广播综合业务平台,调频负载波数据广播(RDS)系统的编码器与,在北京、天津、成都,郑州播出经济信息;调频多功高速数据广播系统,用于北京公交电子站牌等

历数这些成绩,蔡教授说,这是团队所有员工积极努力的结果,我为他们而骄傲!

“以中国广播电视数字化建设为己任”

数字广播实验室依托于中国传媒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实验室在蔡超时教授的带领下,聚集了一批具有探索精神和创新的能人志士.实验室全体员工以中国广播电视数字化建设为己任,为追求广播电视数字化产品创新而不断开拓进取.

实验室研发人员90%以上为硕士或博士学位的高级技术人才,为实验室的现代化管理和新技术新产品的开发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经过几年的磨砺,在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下,实验室已经在全数字化调频同步广播技术上取得了领先优势并成功将调频同步广播系统在全国范围推广应用.

下一步,实验室的主要工作是手持电视、移动电视等的技术平台问题,蔡教授介绍说,数字电视实现以后,一方面可以提高发射效率,降低发射功率,通过节电,减少机房占地面积等进一步提高经济效益,另一方面,频率利用率也会大大提高,“频率是很宝贵的资源,原来一个电视信道要占8兆带宽,实现数字化以后,在8兆带宽里可以播十套节目,数字化是实现频率有效利用的一种方式.”目前,广播技术正在朝着这个方向发展,在真正的信息时代,大众可以拥有更为充分的信道,并实现交互和移动.

谈到中国广电事业发展的未来,蔡教授和他的团队对此充满了信心,“过十几年,我们广播界或许会迎来一个新的局面,现在已经看到了一个雏形,广播数字化带来的不仅是节目质量的提高,还会给工作方式、传播方式都带来变化,我确信这是一个非常有潜力的技术.”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