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自媒体”的兴起与少数民族文化网络传播策略的

更新时间:2024-04-0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7908 浏览:24598

[摘 要 ]本文对过去少数民族文化网络传播的方式进行回顾和总结,并对进入“自媒体”时代,互联网信息流动和传播的特点进行分析,并就当前网络媒体环境下少数民族文化传播的工作思路提出:转变文化传播工作思维、强化网络舆论监督和引导、发挥“自媒体”的传播优势、“自媒体”与体验式传播结合等建议.

[关 键 词 ]少数民族文化 网络传播 自媒体 体验式传播

目前,我国少数民族文化网络传播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由过去简单的民族知识介绍和讲解向全方位、立体化的展示少数民族文化转变,由过去闭塞的乡村传播走向更大的国内和国际舞台,各类少数民族文化怎么写作网站繁荣发展,形成了具有我国特色的少数民族文化网络传播推广模式.

与我国少数民族文化传播相关的主要网站

1. 新闻、门户网站

这类网站(如新华网、人民网、新浪网等)主要以新闻报道的形式发布与少数民族文化生活相关的政治、经济、社会新闻事件,具有较高的内容制作水平和权威性.

2. 相关机构(包括政府部门)开设的网站

这类站点建设的主要目的是方便受众了解党的各项方针、政策,提供面向少数民族的在线公共怎么写作等.同时,也使民族文化传播更加生动,受众积极参与信息的传播与反馈,在一定程度上实现民族地区信息传播的互动.

3. 主题网站、论坛这类网站

通常围绕某一特定内容为核心或提供类怎么写作而建设,其特色鲜明、重点突出、专业性强.如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网站、贵州民族文化网上博物馆网站、“僚人家园”网络论坛等.

4. 个人网站

“雪域风情”“中国锡伯族”“中国苗族”“丽江上线”等,是比较著名的少数民族文化宣传个人网站.何健的“雪域风情”,有较高的知名度.锡山的“中国锡伯族”网内容精练,且颇具民族艺术感.“丽江上线”的界面极富创意、美观别致.[1]

“自媒体”的兴起与互联网传播模式的新特点

常见的“自媒体”有博客、播客、新闻聚合、社交网络、论坛、即时通讯、手机短信等.“自媒体”凭借其开放性、易用性、高时效、互动性强等特点冲击着传统互联网媒体格局,互联网信息传播模式正在发生深刻的变革.

1. 传播大众化


互联网进入众声喧哗的时代.论坛、播客、博客、社交网站等“自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被认为是大众传播者崛起的标志.“自媒体”使网络成为几乎“零门槛”的传播方式.用户可以随时随地在互联网上发布包括文字、图片、音频、视频几乎所有格式的信息.随着“自媒体”的发展,更多用户正在学习并参与到网络信息的制作和传播中.

2. 传播模式多元化

在报纸、广播、电视主导的大众媒体传播环境下,传者与受者之间的地位清晰,传播者制作发布信息,信息的传播是以一种自上而下、由点到面的单向性传播传输模式.“自媒体”时代,网络传播中人际传播效应凸显,主要表现在网络用户之间一对一的互动传播以及基于用户人际社交圈的一对多的网状传播在互联网的信息传输中影响力日渐增大.

3. 互联网用户的新角色

传播学者怀特认为,新闻媒介的报道活动不是“有闻必录”,而是对众多的新闻素材进行取舍选择和加工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传播媒介形成一道关口,通过这个关口传达给受众的新闻或信息只是少数.“自媒体”独有的传播模式,使普通民众在使用互联网的过程中成为信息的“把关人”.许多网络新闻在网民不断关注下,最终成为社会热点.

4. 高时效传播

传统媒体的信息发布往往需要经过采集、筛选、加工等多个复杂环节,制作效率较低,发布渠道有限.使用“自媒体”发布信息的步骤极为简便,用户只需要数秒钟就能够将任何形式的信息发布到网上,几乎不受时间、地点的约束.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信息发布的便利性将进一步提高.

5. 信息内容良莠不齐

“自媒体”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它使用门槛低、操作简便、发布快捷等特点强化了互联网信息流动的自由度.另一方面,由于缺乏对发布信息内容的监督审查手段,用户可以通过“自媒体”随心所欲地发布任何信息,导致“自媒体”信息内容良莠不齐.

对当前少数民族文化网络传播工作的建议

笔者就当前“自媒体”时代,互联网信息流动和传播的特点,对少数民族文化网络传播工作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 少数民族网络传播观念的嬗变

技术变革不只是改变生活习惯,而要改变思维模式和评价模式.[2]少数民族文化网络传播要随互联网的发展,不断更新思维模式、调整传播方式,以适应新的需要.“自媒体”在信息传播过程中微观层面的优势,使少数民族文化传播能够更直接地面对受众,增强文化传播过程中的互动性,用户在获取信息时也能成为传播者,是一种较为理想的网络文化传播方式.

网络文化传播的目的是促进多元文化的融合,文化融合的实质则是对文化的扬弃,即对文化中优秀内容的弘扬和消极部分的摒弃.网络传播要积极宣传少数民族文化中的精品,同时还必须重视人文精神的灌注.没有灌注人文精神的民族文化,将无法展现自己的独特内涵;无法展示自己的民族精神;无法为人们高度关注和广泛的传播.其结果必然导致民族文化传播仅仅停留在表面,依旧是相对肤浅的概括和简介,无法被继承和发展,最后慢慢淡出网络传播的大舞台.[3]

2. 做好网络舆论引导工作,建设和谐文化交流环境

互联网的媒体属性以及其强大的舆论形成能力和意识形态导向潜力,使得对网络舆论进行有效和科学的管理成为必须重视的问题.正确的舆论导向能够为少数民族文化交流营造健康有序和谐的网络环境,使文化交流向积极的方向发展,实现通过互联网增进各民族间相互了解、信任,促进各民族和谐发展的目标.

首先,在新闻传递中把上情下达同下情上达结合起来,是达到上下沟通、信息共享、互相理解、推动工作和问题解决的主要方法.只顾一头,会造成信息阻塞,传播不畅.[4]政府主管民族事务部门网站是发布少数民族政策法规、要闻动态、社会重大事件相关信息的权威平台,是网络舆论导向的标杆,必须确保网站发布信息内容透明、及时、公开、全面、客观、准确,才能有效引导舆论.

其次,大多数网民总是将注意力锁定在为数不多的大型网站,如新浪、搜狐、腾讯、人民网、新华网、天涯社区等.这些网站即网络传播中的“主流媒体”,[5]具有覆盖用户数量大、信息传播范围广、内容认可度高等特点,对网络舆论的形成有较大影响.我们要加强对主流网络媒体的监管与合作,使其成为引导网络舆论的有效途径.

3. 发掘“自媒体”在少数民族文化传播工作中的潜力

“自媒体”作为宣传手段其影响力引起各方的广泛关注.民族影像志是较早尝试使用“自媒体”作为主要宣传手段的少数民族文化传播项目之一,其微博开设仅半年就发布信息九百多条,聚集了近十五万用户的关注.

“自媒体”应用的普及对于少数民族文化网络传播工作是机遇也是挑战,合理利用“自媒体”将有利于我们把互联网建设成一个“开放、平等、、和谐”的网络文化交流平台.

4. 少数民族群众传播者

少数民族群众应该成为自己民族文化的传播者.少数民族群众在自己民族传统文化氛围中成长、生活,他们最了解自己民族传统文化,也是受影响最直接和深刻的群体,是他们自己民族文化天生的传承者.开展少数民族文化传播工作应激发少数民族群众自豪感,使其成为自己民族文化的传播使者.少数民族文化工作者以及少数民族大学生具有更高的知识文化水平和媒介素养,应首先肩负起传播自己民族文化的使命.

5. 体验式传播与“自媒体”整合

文化传播的过程也是文化认同的过程.伴随着现代化、全球化趋势的进展,远离了自然,远离了传统的人们,在经历了生态环境危机、厌倦了都市生活的喧嚣、烦躁之后,日益体会到宁静的自然风光的可贵和恬适,体会到独特古朴的文化的稀奇与温馨,对之向往倾倒.正如彭兆荣所说:“越来越相同或相似的市场经济作用,越来越一致的信息接受和处理的渠道,越来越雷同的工作和生活方式等都必然促进人们‘体验差异’的本能兴趣.”[6] 自我体验的传播方式在少数民族文化形象构建中具有与大众主流媒介方式不同的特点、作用.而体验传播是今天一种有效积聚人气,充分“以人为本”的方式,它能够很好地塑造品牌.[7]“自媒体”已经成为被广泛使用的传播工具,其影响力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将“自媒体”与体验式传播两者进行合理整合一定能够为少数民族文化传播工作开创新的局面.

(本文为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公益性出版单位的体制改革与发展研究[编号: 08BXW012]、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基于供应链管理的出版业市场监测研究[编号2010-1b-018]和武汉理工大学华夏学院科研基金[2009]资助项目的成果之一.作者单位:武汉理工大学文法学院、广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大众传媒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