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ad传播:新空间与新模式

更新时间:2024-03-0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7627 浏览:80181

2010年1月27日苹果公司Ipad正式发布.这款定位介于苹果的智能手机iPhone和笔记本电脑产品之间的产品问世之初,人们对它的前景将信将疑.但根据苹果发布的公告,自4月3日Ipad上市后,第28天销量就达到100万台,到5月31日,销量突破200万台,到第80天时,销量已突破300万台.在中国,Ipad也迅速在一些人群中风靡.

随着Ipad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传统媒体进军Ipad的热情也日趋高涨.Ipad的确为媒体发展带来了新的可能性,但这种可能性究竟意味着什么,如何利用这种可能性,这是需要传统媒体深入思考的问题.

一、Ipad开拓的新传播空间

Ipad问世后不久,包括《纽约时报》、《今日美国》、《华盛顿邮报》、《时代》周刊、ABC、CBS、MSNBC、CNN、BBC、《泰晤士报》、《金融时报》、路透社在内的大批国外媒体便开发出了针对Ipad的客户端.

我国的多家媒体也开始实行Ipad战略,《人民日报》、《中国日报》、《南方周末》、《南方都市报》、《经济观察报》、《东方早报》、《新华日报》、《重庆时报》、《中国新闻周刊》、《南方人物周刊》、《南风窗》、《中国企业家》、《中国国家地理》、《财经》、解放日报报业集团、安徽日报报业集团、CCTV、凤凰卫视、新华社、人民网、北青网、新民网、中新网新闻画报、正义在线等媒体纷纷推出Ipad版.

报纸与杂志对Ipad的热情尤为突出,有些报刊甚至将Ipad视为自己的救星.尽管报纸、杂志在此前都有自己的网站或网络版,但是,不少报刊感觉自己在传统媒体时代的品牌优势并没有完全在网络平台上得到体现,报刊的重要形式――版面,也在网络中被肢解.在数字时代如何保留版面,一直是报业的一个探索方向.自2001年4月12日德国的DerStandard发行了继承“报纸面孔”的电子报纸后,类似的探索就从未停止.但在电脑终端上,这种电子报纸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了“鸡肋”,而Ipad让报业看到了新的可能,把报纸、杂志版面搬上Ipad,让报刊的生命通过这个平台延续,成为很多报纸杂志Ipad战略的原始动力.尽管Ipad上的发展方向未必如其所愿,但至少它们走上Ipad,意味着一种新的可能的开始.

媒体对Ipad的热情,还因为Ipad在移动传播方面,具有手机不能比拟的某些优势,这主要是由其屏幕带来的.如果说手机解决了人们在移动状态下的“信息温饱”问题,那么,Ipad便是将这种信息消费水平推向“小康”.而Ipad在高端人群中的普及,也使很多媒体看到了新的内容与怎么写作拓展空间.

二、Ipad带来的新传播模式

尽管Ipad的总体用户数量还不多,但是,Ipad对于传播模式的一些趋势性影响是长远的.

首先,它与智能手机一起,使不同于WWW(万维网)浏览器的“应用”(Appfication,简称为App)这样一种新的客户端模式在移动互联网甚至传统的互联网领域普及开来.“应用”的影响主要体现为如下几方面:

其一,“应用”模式简化了获取信息的路径.在“应用”之前,人们通过WWW浏览器上网浏览信息,获取网络信息的路径较长、层次较多.而“应用”则简化了信息获取的过程,打开一个“应用”就到达了特定目标.而且每―个“应用”的功能相对单一,层次也较少,这有助于提高人们阅读的效率.

其二,“应用”强化了专业化怎么写作.传统的门户网站提供的是“一站购齐”式怎么写作,一个网站无所不包.随着人们的需求的变化,专业化内容和怎么写作的重要性不断凸显,“应用”正好是提供专业化内容和怎么写作的―种方式.

其三,“应用”以开放的方式促进了“长尾”需求的满足.美国《连线》杂志主编克里斯安德森在他的《长尾理论》一书中认为:非主流的、个性化的产品需求,虽然是需求的尾巴(The Long Tail),但是,它们累积起来,也能产生与畅销品(Body)一样的销售业绩.将各类开发者开发的“应用”集成在一起的“应用商店”,是“长尾理论”的―个很好的实践.


其四,“应用”有助于固化受众的习惯.在互联网中,受众对于某个网站的依赖往往来自于习惯,而“应用”模式则有助于进一步固化受众的习惯,因为人们的阅读行为往往是由下载的“应用”所框定的.

其五,“应用”推动了新媒体的收费模式的普及.在传统的互联网上,由于各种原因,收费模式举步维艰.而在“应用商店”中,收费“应用”却比比皆是.这不仅是由于这些“应用”的不可替代性,还在于在这个平台上,收费模式从一开始就建立起来,这直接影响到用户的习惯.

除了对于“应用”这样一种客户端模式的促进外,Ipad介于电脑和手机之间的屏幕大小和便携性,出色的图像表现能力,也为人们提供了一种新的终端选择.尽管看上去在这些方面只是一些量变,但这种量变已经酝酿了质变的可能.

Ipad的触摸屏,也带来了新的人机互动方式与乐趣.无论是读书、看报还是玩游戏,触摸控制都有其独特的魅力.这也使得Ipad成为―种老少皆宜的工具.

当然,Ipad并非万能的,单单指望这一终端来拯救传统报纸与杂志,更不现实.从目前的使用情况来看,Ipad的娱乐功能发挥得更充分.媒体要利用好这一新终端,还需要对其传播特性做出更深入的研究.

三、Ipad“应用”开发中的几个基础问题

“应用”是媒体走上Ipad平台的主要形式,在Ipad平台上设计媒体的“应用”,除了技术和内容方面的考虑外,还需要从传播的效率、界面的友好性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以下几个方面更是重点:

1.阅读的网络条件

目前无论是3G版还是WIFI版的Ipad都很难做到随时在线.如果媒体的Ipad版做成可脱机浏览的,那么可以方便人们在没有上网条件的情况下阅读事先已下载的版本.但是,如果这样,在“应用”的文件体积上就需要做充分的考虑,如果体积太大,下载过程太长,可能会使人们失去下载耐心.

另外,脱机版的更新周期也是一个需要研究的问题,如果每天更新一次,时效性就会受到影响,在与网站竞争时也会处于劣势.

一个可能的思路是,将媒体的精华做成可脱机浏览的,而一般性内容做成在线阅读,时效性较强的内容随时更新.这样可以兼顾在线与脱机阅读两者.

2.阅读的界面

尽管报刊业希望将传统的版面在Ipad上保持下去,但毕竟Ipad屏幕远远小于报纸或杂志的版面,简单继承报刊版面,仍然会带来阅读的困难.将报刊的版面语言和其简洁、层次少的优势保留下来,但针对Ipad的触摸特性和屏幕尺寸开发新界面,应是大势所趋.

3.“应用”中的互动

像其他任何新媒体一样,“应用”的设计中,必须要考虑互动元素.除了评论、转发、与微博关联等常规手段外,还需要考虑到Ipad与手机的相似性,即它的移动性,让人们在移动中参与互动,并且把移动的空间情境与互动结合起来,对于提升媒体Ipad版的怎么写作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4.个性化怎么写作

Ipad版要超越传统媒体和网站,就需要更充分地考虑其个性化怎么写作的问题.

Ipad上的个性化怎么写作既与用户的人口指标(如年龄、性别、学历、收入、社会阶层等)相关,也与用户在特定时候的空间环境(如地理位置、参与的活动等)有关,还要考虑心理变量、行为变量等因素.

互动与个性化这两者往往可以结合在一起,例如,2010年移动互联网中流行的LBS(LocationBased Service)怎么写作就是典型例子,它的思路是充分利用手机等移动终端的定位功能,使人们可以基于特定的情境、地理位置进行交流,例如人们在特定的地理位置“登录”(check in),以此为基础与他人进行互动或获得商家的优惠.媒体的Ipad“应用”的设计,可以以它为借鉴.

Ipad未必是适合一切人群、一切场合的终端,它只是很多新可能中的一种.但是,“Ipad热”提示我们,未来的新媒体发展是基于多元化、个性化的终端选择,而不仅仅是电脑和手机.可以预见,还会有更多的个性化终端出现,它们也必然导致媒体产品形态的丰富与变革.关注新终端的发展,针对这些新的技术来拓展媒体产品的形态,是争夺新媒体时高点的一个关键.

(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新媒体研究所所长)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