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7N9亚型禽流感病毒在我国家禽中的传播与动态重配模型

更新时间:2024-04-1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5544 浏览:13070

截止2014年10月,我国已经出现了454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病例,其中166人死亡,病毒已经出现在我国的17个省和直辖市.目前H7N9病毒并不能有效通过人传人传播,人还是通过与活禽的接触从而致病.通过实施关闭活禽市场的措施,H7N9病毒的暴发被有效控制,目前人感染病例主要以散发形式出现.随着进入2014年冬――2015年春流感季,H7N9禽流感病毒还会出现,并造成人感染和死亡吗?我们应该如何预防和控制H7N9禽流感带来的危害呢?为了弄清这些问题,我们首先需要了解病毒的性质和它的传播方式.

近年来,我国各地禽流感病例呈不断上升趋势,给人们的日常生活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带着对H7N9禽流感病毒倍感恐慌的心理和重重疑问,让我们一起走进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在这里寻求科学的真理.

H7N9禽流感病毒包含有8个基因片段,其中H7基因来源于浙江鸭群中分离的禽流感病毒,N9基因与在韩国分离的野鸟中禽流感病毒同源.其余6个基因,我们称之为内部基因,全部来源于H9N2禽流感病毒.这些来源于不同宿主的病毒通过遗传重配的方式形成了H7N9禽流感病毒.遗传重配是流感病毒所特有的进化方式,当不同病毒同时感染上同一宿主的时候,病毒间可以通过彼此交换遗传物质而产生出新型的病毒.H9N2禽流感病毒是我国家禽中最普遍流行病毒,由于该病毒对人基本无害,对于家禽也只产生轻微影响,因而一直没有得到有效的控制.目前在我国家禽中H9N2禽流感病毒的基因型非常复杂,呈现出较明显的时间与地域特异性.

通过对于H7N9禽流感病毒基因的比较和多态性分析.我们发现相较于“甲流”(pH1N1)、H5N1这些禽流感病毒,H7N9病毒在内部基因存在更为普遍的基因重配现象.为了方便研究,我们利用进化模型对基因进行分类,并依此为H7N9病毒划分了基因型.人感染病例主要集中在“安徽/1”基因型.而家禽中存在的基因型非常多.通过分析基因型的累计曲线,我们发现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感染省市的增加,基因型逐渐增多,这与病毒的跨地域传播密切相关.在病毒扩散的过程中,携带病毒家禽的运输和混合是造成病毒遗传多样性增加的最重要因素.繁复的基因型会产生不同性质的病毒,有可能对于家禽或者哺乳动物宿主产生更强的适应能力,进而造成更大的危害.

为此,我们提出了H7N9病毒的动态重配模式.首先,病毒的表面抗原基因来源于野鸟中,通过与家养水禽的病毒交换进入家禽,进而感染以鸡为主的家禽.通过与家禽中H9N2病毒的重配,H7N9病毒得以在家禽中传播,这也就形成了最初的H7N9病毒.之后,通过与家禽中H9N2病毒重配,产生了不同的基因型,以适应在家禽中的传播.通过家禽运输,这些对家禽低致病的H7N9病毒扩散到临近省市并继续与其他病毒混合重配,产生更多的基因型.到目前为止,H7N9病毒仍然处于快速进化过程中,对于公共卫生仍然具有重要的隐患.

由于H7N9禽流感病毒本身对于家禽没有什么危害,不会引起家禽严重致病,因此病毒会长时间地潜伏在家禽中进行传播.因此在马上到来的2014年冬――2015年春流感季,病毒不会消失,仍然有可能造成人感染.避免感染禽流感的最有效办法就是减少与活禽的接触!数据显示,关闭活禽市场能够明显地降低人感染病例的增加.目前,包括北京、杭州在内的一些城市禁止活禽交易也是为了有效地控制禽到人的转播路径.

控制H7N9病毒由禽到人的传播路径能够有效地减少发病人数,但是并不能减少病毒在家禽中的传播,也无法控制病毒的变异.因此对于禽类从业者仍有巨大的隐患.那么应该如何降低家禽中的病毒呢?在家禽中,禽流感病毒主要存在于带病家禽的消化道中,并通过粪便排放到环境中,其他家禽个体通过与带毒环境接触或者饮用、食用被污染的水源与食物而被感染.调查发现,对于正规的规模养殖场,由于采用合理的管理和消毒措施,因而家禽带毒率非常低.对于大部分活禽市场和非正规养殖,缺少相应的措施,从而造成病毒在家禽中普遍流行,从而给公共卫生带来巨大隐患.最近广东地区出台的活禽市场相关管理措施正是出于降低活禽市场家禽带毒率的考虑.

采取合理的管理和消毒措施能够有效地阻止禽流感病毒在家禽中的蔓延,那么有没有方法能够减少新型禽流感病毒的产生呢?在历史上产生的几乎所有人感染禽流感病毒都携带有来源于野生鸟类的病毒基因.因此,控制病毒由野生鸟类进入家禽成为减少禽流感病毒产生的关键.野生鸟类中病毒进入家禽主要是通过与家养水禽的接触,通过共享生活环境、水源以及食物,病毒由野禽感染家养水禽.因此,在候鸟迁飞的季节,合理安排水禽放养,减少与野禽的接触是减少禽流感病毒进入家禽的重要手段之一.同时,加强水禽(鸭)与陆禽(鸡)的养殖与交易隔离是防止禽流感病毒广泛感染家禽的重要途径.

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由于家禽养殖的存在,禽流感病毒不会轻易地消失,而且会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与宿主共生,并偶发造成不同宿主致病甚至死亡.应对禽流感最行之有效的办法即是控制带毒家禽的数量,切断禽流感病毒的传播路径.

(作者系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员、博士)

科学普及:

流感病毒与禽流感

流行性感冒病毒(简称流感病毒)一般可分为三类:甲型、乙型和丙型,根据病毒感染宿主的类型,又可以分成人流感、禽流感、猪流感等.乙型和丙型一般只在人群中传播,很少传染到其他动物,目前危害不大.禽流感则是由一类传播于禽类中的甲型流感病毒引起的.


根据甲型流感病毒在血清学特征上的差异,研究者又根据流感病毒表面抗原蛋白血凝素(HA)和神经氨酸酶(NA)分类成16种HA类群和9类NA类群.因此,对于甲型流感病毒(包括禽流感、人流感、猪流感等),我们通常用H?N?来分类区分,如甲型H1N1流感(“甲流”)、H5N1禽流感、H7N9禽流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