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凯《白燕》诗的传播与接受

更新时间:2024-04-0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390 浏览:8547

摘 要:袁凯的《白燕》诗,在明清两代诗坛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一部分人对它赞美唱和,还有一部分人对此诗题材了批评.本文将对明清两代对《白燕》诗的不同看法进行研究,并从中窥见明清两代诗歌及诗学思想的变化.关 键 词 :袁凯、白燕诗、传播、接受中图分类号:I207.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11)10-0000-02 袁凯的《白燕》诗,既有人对其唱和响应,也有人对其进行批评.《白燕》诗是明清诗歌重要代表,后代诗坛对其的讨论层出不穷.人们对白燕诗的看法大致经历了由赞美唱和到批评轻视的转变.明代曾经出现了创作白燕诗的,而到了清代,热度已经开始逐渐消散了,文人开始对白燕诗进行批评.这种批评不应当简单的将其视作文学品味的评判,其中同样蕴涵了深刻的历史文化背景,从中可以感受到历史时代、文化品味的变迁.我们可以将《白燕》诗的传播与接受作为一个侧面,探究明清两代诗学的变化与发展.1.赞美与唱和袁凯的白燕诗创作出来后,因其自怜自赏、孤高飘渺的艺术氛围就得到了无数人的唱和.明清两代的文人对白燕的意象具有极大的兴趣,大量白燕诗出现,已经成为明清诗坛的一个重要的现象.明过白燕诗的作家有沈周、文征明等数十人,清代也有吴伟业、阎襄等人.在所有创作的白燕诗中无论数量质量都以明代文人的创作为主流.《浙江通志卷二百五十二》记载了一本由梅墟别周履靖著《五十家白燕诗》的诗集共一百卷,《书画题跋记-续题跋记卷十一》也记载了大量由明代文人沈周、文征明等创作的白燕诗.白燕诗创作的人数和数量足可以说明袁凯白燕诗在明清诗坛的重要的影响.下文对明清时期创作的白燕诗按照不同的创作类型进行分类分析.(1)以载体形式划分在明代才子佳人小说中,也有白燕诗的存在.例如《平山冷燕》中的山黛十岁即因《白燕诗》响震朝野,得赐“弘文才女”的名号,又如《杏花天》第一章中玉娘拟《白燕诗》,白燕诗进入了通俗小说的文本中,说明它的知名度已不仅仅在文人阶层,也已进入市民阶层.从这些小说的细节中可以看出创作白燕诗也成为当时文人炫材扬己的方式.不只在小说中有这样的细节描写,文献中同样记载了一位名叫钱的进士,称他“八岁赋白燕诗”. .在明代的画坛中,梨花白燕也成为了十分常见的绘画题材.大部分明代创作的白燕诗都是题画诗.例如,上文提到的《书画题跋记-续题跋记卷十一》中记载的白燕诗都是题画诗.明清时期的书画著录著作《珊瑚网》和《石渠宝奁》中也记载了许多《梨花白燕图》及其上所提的白燕诗.袁凯的故居白燕庵在明清时期已经俨然成为了一处旅游胜地,许多人前往白燕庵游玩吊唁,并且作诗留念.例如,柳如是曾经写过一首《白燕庵作》,便是她游览过白燕庵后写下的.同样还有清代诗人吴伟业的《白燕吟》也是在松江白燕庵感怀后写下的纪念袁凯的作品.(2)以题材划分在这些白燕诗中,有些侧重咏物,例如画家沈周的《柳汀白燕》:“素姿惊眼旧全非,百姓寻常识者稀.向月似看双练出,开疑放一鹏归.知雪液通仙骨,翦霓绡作舞衣.定是阿娇钗上玉,郄来金屋化双飞.” 这首诗次韵袁凯《白燕》,全诗句句都在描摹白燕的情状,较后者更偏重于咏物,并没有多少诗人自身情感的表达.但更多的人都是像袁凯一样,更偏向于借助白燕的意象抒发自身思想感情,不同的人抒发的感情也有所不同.例如,明代作家文征明文嘉父子都曾经写过白燕诗,虽是父子,也表达的不同的志趣.文征明的白燕诗:“高下翩翩雪羽齐,江南社后絮飞时.旧时王谢乌衣尽,舞罢霓裳缟袖垂.帘外风轻银翦翦,钗头春冷玉差差.楼前霜月伤心处月,只许张家盼盼知.” 文征明的白燕诗描绘了一位女子对心上人的思慕,意味较浅,也许只是文征明的游戏之作.而文嘉的白燕诗则借助白燕洁白羽翼的象征意味来寄托自己不肯与官场同流合污的高洁的人生理想,巧妙的融合意象与情感,文嘉的《白燕》原诗如下:“双燕翩然下竹扉,晓檐霜羽弄辉辉.谁言白鸟非玄鸟,肯信乌衣是雪衣.小院风轻迷蝶去,沧江日落乱鸦归.也知自惜毛羽,不向朱门汗漫飞.” 还有一些白燕诗写作有其它的用途,例如,清代诗人阎襄写白燕诗是为了赞美“罗清妇沈氏死节之美” .由此可见,白燕在明清时期已经成为当时诗歌创作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意象,与传统的意象一样被赋予了十分丰富的内涵,这个现象的出现要很大程度上归功于袁凯.在这个角度上来看,袁凯的白燕诗在诗歌史上还是具有一定的贡献的.2.批评与轻视虽然许多人对袁凯的白燕诗表达的喜爱之情,并对原诗进行次韵唱和,但还是有许多诗人对袁凯的《白燕》提出了批评.李梦阳在为《海叟集》序中写道:“叟师法子美,时有出人.集中《白燕》诗最下最传,诸高者顾不传.云间,故吴地,叟亦不与四杰列,皆不可晓.” 李梦阳评价诗歌以盛唐为宗,在盛唐诗中又最推崇杜甫.他说:“作诗必须学杜,诗至杜子美,如至圆不能加规,至方不能加矩矣.” 由此可见李梦阳对袁凯的诗作还是极为推崇的,但不喜欢这首《白燕》诗.《明史文苑传》称李梦阳复古以“文必秦汉,诗必盛唐”为口号,虽然李梦阳并不是一味的提倡复古,但他的这一观点还是对明清两代的诗坛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进一步可以说是弊大于利.清代的文学批评已经在有意识的摆脱这种赝古诗风的流弊.吴景旭的《历代诗话》:“李献吉谓海叟集中白燕最下最传,非笃论也.” 吴景旭同时还认为袁凯白燕诗的结尾有套用顾文昱《白雁》诗的嫌疑.还有许多评论者,将袁凯的白燕与时大本的白燕相比较.清代郑方坤《全闽诗话卷六》中朱彝尊的《静志居诗话》中一段谈及这两首诗话:“袁景文以白燕诗得名,然如'月明湘水初无影,雪满梁园尚未归'翻不若琴川时大本之'珠帘十二中间卷,玉翦一双下飞'也.” 时大本的白燕诗当然也是一首咏物的佳作,在意象上将白燕带进了一个新的境界,并表现了自己不肯流于媚俗的高尚节操.但较袁凯的《白燕》,思想内涵更单纯一些,抒发的内涵也更加直接.两诗的颔联,一首用典精妙,细微含蓄,可以说甚“得体物之妙.”另一首比喻生动,用词精致,可以说是各有千秋.朱彝尊这样说,根本的目的也是为了反对明代以来一味模拟古人的风气.自前后七子以来,诗文创作更加重视遵循“句法”、“字法”,明朝后期的诗文创作,抄袭的风气十分盛行.明清之际,评论家对复古流弊风批评也越来越多. 追求诗歌中的真实情感,已经为评论家们越来越看重.同样对这两句诗进行过批评的还有王夫之,他曾说:“袁凯以《白燕》得名,而'月明汉水初无影,雪满梁园尚未归',按字求之,总成窒碍.” 王夫之反对咏物诗大量用典,自然会对这两句诗颇有微词.王夫之的观点同样是针对明代复古流弊的体现.清代另一位评论家吴乔也对袁凯的白燕诗进行过批评:“袁凯《白燕》诗,脍炙人口,其中无人,谁不可作画也,非诗也.” 吴乔主张“诗中须有人”的观点,其实是针对明七子模拟赝古诗的风气而提出解决方法.关于何为“诗中需有人”,吴乔《围炉诗话卷一》中是这样解释的:“诗而有境、有情,则自有人在其中.” 袁凯的《白燕》自然也是有境有情,句句都在抒发自身的感受,吴乔这样评价,很可能是错会了袁凯之意.清初的评论家对袁凯的批评,大都是基于对明代复古诗风流弊批评的基础之上的,可以说,他们反对的不是袁凯的白燕诗,而是后人一味模拟前人诗句的弊端.诗无达诂,不同的人对同一作品有不同的评价实属正常的现象,争议的存在反过来也扩大了《白燕》诗的影响力.大多数对于袁凯的批评流于表面,并没有对《白燕诗》有深层次的理解.联系其时代,这种反对更是对复古流弊的批判.袁凯的《白燕》借助意象与典故将横向纵向的历史连接在一起,扩大了时空范围,并借此表达古代知识分子内心有失落与无奈的心情,得到了无数人的共鸣.这就是白燕诗为何在明清两代产生如此大的影响最重要的原因.参考文献:[1] 《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台湾商务印书馆,第1475册598页[2] 《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台湾商务印书馆,第816册947页[3] 《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台湾商务印书馆,第816册948页[4] 《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台湾商务印书馆,第816册948页[5] 《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台湾商务印书馆,第550册573页[6] 《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台湾商务印书馆,第1233册163页[7] 《中国文学批评史》,百花文艺出版社,下卷,第166页[8] 《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台湾商务印书馆,第1483册737页[9] 《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台湾商务印书馆,第1486册243页[10] 《清诗话》,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第22页[11] 《清诗话》,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答万季野诗问》,第26页[12] 《清诗话续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49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