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面对传播的“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更新时间:2024-04-0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4807 浏览:109179

摘 要 微时代下,“微事物”作为新兴的网络传播工具,对当代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价值观等产生了深刻影响,也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挑战.本文在探究“微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新挑战的同时,提出了建构新形势下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关 键 词微时代 微博 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微时代”作为一个蕴涵着人类信息传播、人际交往沟通、社会心理发展等多种复杂语义的命题,对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观等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新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充分深入挖掘其文化特质,对当代思想政治工作的挑战作出回应.

1“微时代”的概念以及兴起

2009年起, “微”事物如雨后春笋闪亮的登上了网络舞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及信息传递方式,使人们快步走入了“全民皆微”的新时代.对“微时代” 最典型的解释就是以微博等作为传播媒介, 以短小精炼作为文化传播特征的年代.体现在两个重要的方面:文字数量之微和移动终端体积之微.

作为“微时代”典型代表的微博,是一种通过关注机制分享简短信息的广播式的社交网络平台.通过140字以内的文字更新实现即时分享,“随时随地记录身边发生的新鲜事”;从台式电脑到笔记本电脑, 再到平板电脑、智能手机,微媒体的威力无限放大,无限扩大了资源信息共享的传播力.

思想政治工作是高校学生管理的重要内容,要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始终占领思想的主阵地,必须发挥微博工具的作用,将微博这一新载体纳入主流思想传播的体系中,进一步推进思想的传播,从而引导大学生在强大的微媒体面前保持理性,避免盲从.让大学生不但成为主流思想的主动学习者,更成为传播者、实践者和创造者.

2.微时代中“微博”之于大学生的魅力

140 文字加上图片“围观”中国或者世界,突破了传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中时间和空间的优势,迎合了大学生对各种信息的多元化、个性化需求,实现了时间和空间无限制的信息交流,极大地满足了90后的大学生群体的心理.

2.1微博成为了大学生的网上精神家园,有利于满足大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

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在生理、心理发展方面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他们渴望得到肯定,微博被“关注”的功能,满足了大学生自我意识增强的需要.同时,大学时代是大学生情感发展的重要时期,微博以“背对脸”的模式,自由、大胆、真实地展示自己的内心世界,其被爱和尊重的情感得到了最大的满足.

同时,大学生们在学业、生活、爱情、人际交往、就业等方面面临着各种迷茫和困惑,而微博为大学生缓解压力提供了一个直接有效的途径.以通过微博与他人交流,寻求帮助,从而减轻自身的心理压力.

2.2微博成为了大学生信息交流的平台,促进了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建立

大学生对社会人际交往有着较强的需求,由于在校期间社交圈的局限以及有些同学还存在一些社交障碍,社会交往需求会受到一定的阻碍,而微博恰恰解决了这些限制.他们可以通过微博强大的“关注”、“评论”、“转发”等功能主动与他人交流,还可以加入自己感兴趣的微群、微吧,建立除学校同学之外的社交圈子.

3“微时代”对传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之挑战

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学生管理的重要内容.而微博以其强大的功能,迅速融入大学生的日常生活,成为影响大学生思想和行为的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但大学生的思想还不够成熟,容易受到微博中复杂不良信息的影响.因此,微博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问题.

3.1冲击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和内容

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主要依托“两课”,教育主体、客体以及主客体之间通过面对面交流的方式,主客体之间的关系相对比较密切,容易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和深刻的现实体验.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个共同特点是建立在可控的基础上.

微博信息的发布,信息缺乏审核和监督,使得大学生接受信息的途径逐渐多元化,使得信息的传播逐步脱离政府、学校、教师和家长的控制,使得学生行为不受教师的控制.某些不良信息会导致大学生思想上的混乱和困惑,一定程度影响课堂教育的效果,先进文化、腐朽文化和落后文化同时并存,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不确定性和不可控性.而且微博信息以几何式速度传播,传递的是“快”文化,使得一些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越来越被学生嫌弃,如学生不愿意参加重大的思想政治会议、报告、讲座等.

3.2冲击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载体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借助于一定的载体.传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载体可以在比较集中的空间内集中开展,教育传播的主题明确、教育的氛围浓厚,教育效果比较明显.

人类迈入互联网时代, 网站成为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载体.但由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起步较晚,网络平台建设的滞后,难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满足不了网络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的需求.在“互粉”的微博世界里,大学生关注和思考的焦点变得更加复杂、多变和不可控制,影响了大学生思想和行为的发展,严重削弱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载体的教育效果.

3.3冲击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权威和素质

微媒体下,意见领袖与众声喧哗同时存在.在所谓的意见领袖的引导下,大学生作为微小的个体, 自由地参与讨论,而由于大学生的知识结构的不稳定和欠缺,容易产生认识的偏差.虽然也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如大学生可以直接和心目中的知名学者对话,自主拓宽知识接受的范围和渠道,但由于学生接受知识范围的扩大,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主体的个人魅力和综合素质也提出了更高要求.

正是基于这种获取信息的途径的扩大,也挑战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权威性.教育内容的新颖性将直接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网络时代的无中心、无组织、无权威和自由平等等特性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主导性地位日渐丧失. 4“微时代”下,利用微博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策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要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等形成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牢牢把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动权.”表明了党和政府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关心和重视.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已成为大学生行为的重要媒介,特别是微博,成为最受大学生欢迎的信息交流工具之一,微博为大学生快捷获取知识提供了良好的传播途径,但是也在改变着大学生的思维方式、价值观等,它作为一种新媒介,存在许多不足,因此,我们有必要积极探索如何合理运用微博,切实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4.1转变观念、提高认识,高度重视微博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

高校应牢固树立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占领网络思想文化阵地的意识,理念上要与时俱进,积极认可微博的优势功能,趋利避害大胆运用.把如何发挥好微博的功能作为一项重要任务,确保微博在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得以合理、有序、长效地开展.

高校微博管理者也要转变观念,树立“以生为本”的观念,高度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提高对微博应用的认识,对微博的定位及功效的发挥有准确的把握.增加微博内容的吸引力,形成师生互动的良好态势.

4.2完善微博监督机制,营造和谐网络舆论氛围

当前我国微博新媒体监管的法律还是一片空白,面对充斥着各种不良信息的微博世界,很难做到有法可依,也给微博视阈下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而微博的开放性、虚拟性特点使得大学生很容易接触一些不良信息.所以,高校应该推行微博“实名制”身份认证,便于监管大学生微博用户的身份,防止外来势力的非法渗透.例如,用姓名加学号来注册和认证校园微博等,确保微博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顺利的进行.

4.3建设专业的网络思政教育队伍,更新教育者的知识储备要,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性

微时代中,高校需要培养一批具有扎实的网络技术知识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知识的教师.对此,可以通过外引内培的方式得到解决.一方面,可以引进一批有计算机专业知识背景或者计算机专业能力强,同时具备思政专业背景的教师.另一方面,可以对现有的思想政治老师进行系统的计算机知识培训.


正如互联网趋势研究者谢尔以色列在其著作《微博力》中写到的一样,“微博兴盛,140 字虽然微小,力量却波及全世界,微革命之势已不可逆转”.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不断加强政治素养的同时,应积极参加网络技术知识培训,加强经验交流,关注网络新热点,掌握网络新技术、新名词,保持思想和行动上的与时俱进,使微博具有生动性和吸引力,更好地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这也是时代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要求.

4.4注重培养和引导大学生“意见领袖”,加强微博舆论导向的正确性

所谓"意见领袖"是指在人际传播网络中经常为他人提供信息、意见、评论,同时对他人施加影响的“活跃分子”,他们在大众传播效果的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的相似度检测或过滤的作用,由他们将信息扩散给受众,形成信息传递的两级传播.微博世界里的“意见领袖”又被亲切的称为“脖领儿”. 我们要注意培养大学生意见领袖,调动大学生的活跃度和积极性,防止舆论走向偏激化和极端化,避免盲从心态的持续扩大,保证微博教育功能的实现的同时,使微博内容更加贴近大学生生活,更加具有实用性、便利性以及正确的导向性.

相关论文范文